我叫岐山,字周原 我有六个好听的别称 这些别称我都很喜欢, 也希望你给我发掘出更多好听的别称。 “周公故里” 周公在此制礼作乐,为中国成为礼仪之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的儒家思想构建了一个大的框架。 历史典故:凤鸣岐山,周公吐哺,太伯奔吴,文王访贤,甘棠遗爱等。 “青铜器之乡” 岐山出土的青铜器有三个最,出土器类最全,酒器,兵器,水器,乐器,杂器等。出土青铜器上铭文最长,毛公鼎。出土了最早的判决书朕匜,上面记述了一篇距今2800年的审判书,是我国发现最早,记录最完整的诉讼审判书。 岐山出土了哪些青铜器:毛公鼎,伯克壶,王方鼎,牛尊,牧牛案,令方彝等。 毛公鼎:晚清四大国宝之一,出土于岐山京当镇,内壁铸有铭文32行,共497字。 “甲骨文之乡” 周公庙遗址是发现西周甲骨文字数量最多的遗址,出土了1.1万余片甲骨。在考古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陕西民间艺术之乡” 剪纸:好的剪纸不光生动栩栩如生,更融合了其他艺术的加持。比如岐山剪纸大师董拴多手下的剪纸,就融合了曾经年少时候学的书法,将剪纸技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社火:每年有社火的时候,街道就会堵得水泄不通,这是一种镌刻在岐山人骨子中的习俗,更是一种传承千年文化。 淋醋:酿醋的文化源远流长,岐山醋更是岐山烫金的名片。也给众多岐山小吃增色不少。来岐山,不品品岐山醋,真的就等于没有来岐山。 石雕:周公庙的石栏杆,德润泉的石雕拴马石,石头上深深浅浅的雕刻经风历雨一直在守护着这片土地,也见证着西周这个王朝的变迁。 书法文章:武侯祠保存着岳飞手写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刚劲有力的笔锋,字转折间果决如刀削,将人们带入了那段沙场点兵马革裹尸的时代。也被世人誉为书法文章“双绝”。 “转鼓之乡” 转鼓用途的变迁:以前转鼓主要是用来祭祀,行军打仗震军威。现在转鼓主要是文娱活动宣传。 转鼓的历史渊源: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代的《大武》就用鼓伴奏,秦始皇兵马俑中也出土了战鼓的形制。 “陕菜之乡” 手工挂面:细长空心,筋道可口。2006年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遗产文化名录”一碗白白的面条,跟任何食物都可以搭配上,是岐山人餐桌上最爱。 辣子盒:来岐山必吃美食,外皮酥脆,内馅辣子和肉的完美融合,香辣可口,简直是舌尖上的一场饕餮盛宴。 凉粉:晶莹剔透,入口酸爽香辣,满口留香,价格公道,是来岐山百吃不厌的美食。 锅盔:食物不需要多丰盛,单就闻着岐山锅盔面独有的清香,尝这锅盔酥脆的口感就可以饱餐一顿。 醋粉:醋粉是商周时期衍生出的一道美食,岐山人都会做醋粉,也能尝出醋粉中的门道,而我最爱的却是它酸爽弹牙的口感。 擀面皮:擀面皮的灵魂在于油泼辣子和香醋,而岐山深谙此道。每每想到岐山面皮,都令人魂牵梦绕,食指大动。 臊子面:岐山臊子面是臊子面中的王者,浓郁的汤水裹挟这爽滑的面条和丰富的配菜,一口下去,要多满足有多满足。 我的六个别称你挨个看了过去,哪个让你印象深刻,哪个让你食指大动口水直流?不要光看文字描述了,如果有机会,请亲自来体会我的美好,也欢迎你来发掘出更多属于我的别称! 部分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以便我们第一时间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