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11月8日,今日立冬。</h3><h3>中华好家风志愿者服务团,应敦化市教育科研所邀请再次来到大美敦化。</h3> <h3>《以孝亲文化为载体,实施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读书交流培训活动,于2019-11-08在敦化大石头镇第一幼儿园举办。</h3> <h3><br></h3><h3>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h3><h3>副会长</h3><h3>吉林省母亲讲堂主任</h3><h3>徐连梅老师</h3><h3>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h3><h3>委员</h3><h3>长春宇慧国学馆馆长</h3><h3>魏鹏展老师</h3><h3>应敦化市教育科研所逄主任和白主任之邀来到大德敦化。</h3> <h3>主持人:</h3><h3>敦化市大石头镇第一幼儿园毕海英老师</h3> <h3>大石头镇第一幼儿园杨慧英园长做了重要讲话</h3> <h3>敦化教科所逄立君主任</h3><h3>自今年的九月八日,敦化市教育科研所组织召开了全市学前教育”传承忠孝文化涵养良好家风专家报告暨《以孝亲文化为载体实施家园共育的课题研究》开题会”至今56天,大石头中心幼儿园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利用56天的时间扎扎实实的开展了课题实践的第一步工作,即共同读书活动。幼儿园教师家长共购买《好家风是怎样养成的》《孝子警官日记》258套,全园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的教师家长人手一套书(没有购书的是老人带孩子,但也参加线上听书),并且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带领孩子读书、线上交流心得体会的活动,他们读书积极性高、认识深刻,初步体会到了读好书的益处。在读书过程,心灵得到洗礼。大石头幼儿园行动之迅速,效果之显著,令人感动并受到鼓舞!</h3> <h3>这两本书中,解读了忠孝人物的事例,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书中大家学习到了古圣先贤的孝亲行为,也沐浴着先哲的思想之光;在书中大家追寻着古人的优良传统,我们读着古今故事,学习着圣贤经典 ,也要行道德仁义;在书中,古人的经验给我们启示,而今人的榜样引领我们前行 。我们大家无不被现代孝子王春来警官的孝亲事迹深深感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著《孝子警官日记》,从自己力行孝道的角度诠释了人生忠孝能两全,并获“中华孝文化传承奖”, </h3><h3>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王春来警官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用“心”照顾着瘫痪的父母双亲十二年。这期间出版了《监狱中队管理学》,填补了监狱管理理论空白,陆续发表多部文学作品,我们这些人能做到多少?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忠孝不失,以事其上;王春来老师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丰富了“孝”的内涵,不但做到了孝养父母之身,更有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这也是用行动对中国孝道文化的的精准解读,诠释了人生能够做到忠孝两全!王春来警官的人生成长经历,得益于他的父母和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得益于父母建立起来的良好家风。父亲是抗战英雄,从小教育他要有男人担当,不贪求不该得的。 而母亲从小读过私塾 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吃亏是福 ,与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中国人都是一家人,要泛爱众”等思想和行为引导,特别是母亲力行孝母,都为他扎实了人生之根,他的父母一生中总在以中华民族忠孝文化教育他成长,对他人格、品德的养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其人生打好了底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言行和人格品质对孩子的影响多么重要!一个家庭良好家风的建立对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习近平同志说过:“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 贻害社会。”这也是我们这个课题立项的缘起。 </h3><h3>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那么立德的本就是要教孝的文化。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家园共育的渠道提高家长素养,引领家长涵养好的家风,掌握教育孩子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共同做有根有魂的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h3><h3> </h3><h3> ————敦化市教育科研所逄立君主任</h3> <h3>《孝子警官日记》中,作者从小与父母共同面对生活时,感受到父母的艰辛,而生起孝心。他不但照顾好瘫痪的父母,还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多荣誉,完成了多部著作,以人生的轨迹生动的表达出“忠孝可以两全”!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推动他取得这些成绩呢?请看日记中的两段话:</h3><h3>夜间,我帮父亲翻身,将湿尿垫卷起,又将干尿垫铺一半,将父亲抱在怀里时,湿尿垫就换成了干尿垫了。这个时候父亲总会教训我说:“儿子,记住‘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h3><h3>从20多岁血气方刚的青年,到30多岁成年男人,这本书耗了我近10年时光,值得吗?值得,因为父母看到我写书,就会从心底笑出来,每个字都是父母微笑的音符。</h3><h3>正是因为有孝心,王春来才能够谨记父母的教诲,才能够看到并不断践行着父母的期望。</h3><h3>孝心,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其实,教育并不复杂,只要向古圣先贤学习,抓住根本就行了。启迪孩子的孝心是家长智慧的抉择。</h3><h3>田间耕种,期望硕果累累,必然在根上浇水施肥,这是自然的道理。每每看到家长,为了孩子成才,每天督促孩子学这学那,孩子不知为谁学、为什么学,疲于应付。不禁感叹:“缘木求鱼也。”</h3><h3>或者,有家长说:“孩子以后生活幸福我就满足了,教不教孝没关系。”岂不知,教导孩子孝道,就是赋予孩子的行动力。只有在行孝中,他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喜悦与充盈,体会到幸福的存在。</h3><h3>《师说》中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自己的孩子,就要选择好老师教导他。本书选取古今成功人物的范例,荟萃中华好家风于家庭教育中,必将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和社会带去真实的利益。</h3> <h3> 《好家风是怎样养成的》读书汇报</h3><h3> ——传承孝道</h3><h3>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所有的善事好事里面,尽孝是头等大事。为什么这么讲?一方面,养育之恩,高于一切。不管父母生养我们出于什么目的,养儿防老也好,传宗接代也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不论你现在有多大权有多大势,要是没有父母的生养,地球上没有你这个人,你现在的一切从何谈起?所以说,养育之恩,高于一切。</h3><h3> 我们有些人得到别人特别大的帮助后,感念起人家大恩大德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一个词:恩同再造。这个人对我的大恩大德,就如同又生了我一回,这么的重要。这里也可以看出,养育之恩,高于一切。</h3><h3>《朱子家训》里面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么这重于泰山,高于一切的养育之恩,我们该不该去报,该如何去报?我想只有尽孝,好好去孝敬父母。</h3><h3> 说百善孝为先,还有一个原因,尽孝不能等。父母一去世,说什么都晚了。别的事情你推后几年还可以做,尽孝,父母一走,哪里还有机会?人能活多大岁数,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说离开就离开了,真可谓生死无常,有太多的偶然性。</h3><h3> 当我读到《好家风是怎样养成的》第一章第三节《知恩报恩不忘本》的时候,我真的是深有感触。日记中写到,姥爷去世后,姥姥为了母亲不再嫁人。母亲不顾身体,放下面子,用生命行孝报恩,可谓“孝之至也”。母亲每天行孝报恩的行动,激发了王春来的报恩思想,开启了他行孝人生的航程。“他”一生走在行孝的路上,也深深地理解了母亲。当年,母亲虽然身体劳累,但她活在孝和报恩的心境中,内心一定充实而幸福。</h3><h3> 读到这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在我十八岁的时候就开了我和母亲,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为了我也一直没有嫁人,后来我成家之后,一有时间就回去看望母亲,看看她的身体如何?帮她量一量血压,问一问她,这两天您的身体怎么样啊?有没有感觉到哪里不舒服?后来,丈夫看到我这样辛苦,就对我说:不如,咱们把母亲接到家中,这样方便照顾母亲,于是我们就把母亲接到家中一起生活,照顾起来妈妈非常方便。</h3><h3> 父母养育孩子成人,不知付出多少辛劳,操了多少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孩子反哺报恩,孝养父母,就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新唐书》上说:“孝亲为子。”孝养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子女心中有父母,能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办事,不给父母脸上抹黑,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不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就是对父母的安慰和孝敬。</h3><h3>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有老师的教育之恩,有同学同事的帮助支持之恩,遇到困难时有好心人的救助之恩,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国家的护佑之恩。凡此种种恩情都需要感恩和回报,学会感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h3><h3> 通过《好家风是怎样养成的》这本书,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h3><h3> </h3><h3>大石头镇中心幼儿园 张佳莉</h3> <h3> 传承好家风,成就好孩子</h3><h3> ___豆豆一班 庄嘉睿家长</h3><h3>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家长朋友们:</h3><h3>大家好!我是豆豆一班庄嘉睿的妈妈,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分享《好家风是怎样养成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收获。</h3><h3>自9月16日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豆豆一班每天都会有家长在微信群中分享这本书的阅读录音,可能部分章节我没有做到逐字逐句的阅读,但每天都会仔细聆听其他家长的分享。我很感恩幼儿园开展了这次读书活动,为我和孩子创造了共同学习的机会。</h3><h3>在阅读、学习这本书的近50天里,它给我太多太多的感触,这段时间我问过自己,我有用最正确的方式去爱我的孩子、爱我的亲人吗?我有用最恰当的方法去教育引导我的孩子吗?可以说这本书影响了我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最大的收获是它让我在养儿教子的路上看到了以往的过失和对未来的期望。就是要在感恩中传承家风,引导孩子健康人生。</h3><h3>《好家风是怎样养成的》这本书中有大篇幅的《孝子警官日记》选读,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王春来与父母的故事,他生来就是一个这样人吗?我相信这一切来都源于他父母以身作则的引导。他的父母是他最好的老师,也正是他母亲对父母尽孝的行为,和他在面临困难而心生困惑动摇时父母的及时传道解惑,才建立并不断强化了他心中的因果观念,最终他不知不觉的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孝”字,并逐渐成长为了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所以与其说学习王春来,我更愿意学习他的父母,用他父母的样式培养自己的孝儿,感恩自己的父母。</h3><h3>我的家庭结构是: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娃,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造成我们在爱孩子的路上爱着爱着就“溺”了,不论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基本都会得到满足,过多的给予,造成了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慢慢显现出了自私不舍分享、任性、自理能力差、对物质缺少概念的特征。</h3><h3>与大家分享一个实例:</h3><h3>因为我和孩子爸爸工作的关系,孩子6个月以后,每天和我们相处的时间基本就是晚上睡前的三四个小时,起初每天早上都是在孩子的哭声中走出家门,随着孩子不断懂事和我们只求有效不求正确的不断引导下,孩子比我们先总结出了经验,第一就是你们去上班就是给我赚钱、你们买的东西就是我一个人的。第二就是必须用小礼物来换取 “笑脸”,只要不满足就闹情绪。因为不能陪伴的歉疚,我和孩子爸爸从此就走上了讨好孩子的不归路。直到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在集体生活的考验下孩子身上的缺点不断被放大,不断出现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教会孩子懂得感恩,没有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学会付出承接、懂得回报。</h3><h3>这一段时间我一直苦恼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这次读书活动就像深夜路灯一样给我带来了方向。</h3><h3>现在起我要让孩子看见我们慷慨付出背后的不易和汗水,放开双手让他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体会我们的艰辛,让他明白付出的含义。</h3><h3>也要让他看见我们不断满足背后的精打细算,学会拒绝他毫无意义的需求,让他明白什么才是等价交换,让他知道物质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懂得知足。</h3><h3>还要以身作则做他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模仿源,唯一要做的就是做他最好的示范和榜样,带领他学会爱人,学会与人相处。</h3><h3>最后,我想和大家共勉的是:不要在忙碌的生活里忘了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好家风从小浸润孩子的美丽心灵,待他长大成人,我们也做一名幸福的老人。</h3><h3> 谢谢大家。</h3> <h3>文化是民族的生机,教育是民族的灵魂。</h3><h3>千教万教教人道德,千学万学学做圣贤。</h3><h3>国家领导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强调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h3><h3>家风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家庭都用德行、善意与正直影响着下一代。好的家风,始终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指路明灯,暗藏着孩子的品质和未来。好家风就像是航海家手中的仪表盘,它虽然不能让你直达目的地,却是保证这个家平安的到达温暖的港湾;好家风好比是一粒高质量的种子,好种出好苗,好家风可以让人走的更远。</h3><h3>2016年12月12日,国家领导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又说: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h3><h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是至关重要的,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大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幼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打底色固本都在这一关键时期。</h3><h3>好家风成就孩子好的人生:好家风来自好的家教,好家教来自好的父母,好父母来自好的家风、、、、、、</h3><h3>有一个课堂是家庭,有一门学科叫父母,有一种学问叫家庭教育,我们准备做父母时,确定养的目标,确定生的价值;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们需要一步步落实“教”的操作。</h3><h3>一年计,在于春,一生计,在年少。</h3><h3>幼一染,长十效,蒙养正,圣功道。</h3><h3>小树苗,易扶正,养习惯,修毛病。</h3><h3>及长大,正则难,长欲教,子厌烦。</h3><h3>因为,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格在早期进行教育,从孩子生命诞生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进行正面引导,先从使用文明用语开始,然后循序渐进,主要是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及为人处事习惯等。</h3><h3>中国的民间俗语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所以说,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是最重要的,承上启下,上有老,下有小,老的已经老了,小的还没有成长起来,中间做父母的责任最大。你做父母的做好了,上一代老的也好了,下一代小的也都好了,全家就都好了。教育孩子是父母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h3><h3>好家风是怎样养成的呢?</h3><h3>好家风源于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所以,好家风的养成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是“孝”的文化,是根和魂,一个人有孝心,就会懂得父母的期望,友爱兄弟姐妹,在落实“悌”道中实现孝道。一个人从孝道中培养了感恩心,就会感恩国家的护佑,热爱祖国。这种由孝心生起的感恩心,会激励一个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人生,“移孝为忠”。《孝子警官日记》作者王春来警官,在良好家风的滋养中茁壮成长,他12年4300多个日夜里,不仅能精心照料双双瘫痪在床的父母,还在专研工作,出书立传,《监狱中队管理学》填补了国内空白。人生忠孝可以两全。</h3><h3>一个人心中有父母,就会“立身行道,以显父母”。为了不让父母为自己蒙羞,就会自觉警戒自己,表现出诚信、礼义、廉耻的品德。正是因为这些品德,会使一个人能够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得到大众的信任与敬重,自然会事业蓬勃、经营获利……</h3><h3>一个人只要落实孝道,就能德行进步,就能学业有成,就能实现父母的心愿……其中的道理深而难明,然而从事上看就显而易见了。</h3><h3>我们提倡家园共育:就是要明确,教育孩子首要的是家庭,是父母,教育孩子是父母终生大事,做好三身父母:生身、养身、教身。父母是孩子终生的导师,要配合不同时期的老师,共同培养好孩子的三格:独立性格、健全人格、高尚品格。家园共育,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h3><h3> </h3><h3>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h3><h3> 徐连梅副会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