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初冬的北京寒意渐浓,早上的气温已不到10度,风也有些刺骨,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学习的热情。</h3> <h3>我市各普通高中的负责人与市教科院高中教研员一行26人赴北京学习考察。学习北京落实新课改的方法策略,学习北京高中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问道教育管理和教育发展的方向。</h3> <h3>大家深入学校听课,了解北京课堂教学的开展。</h3> <h3>与学科负责人交流讨论,探寻北京教育高质量的秘密。</h3> <h3>查看校容校貌,感受学校文化氛围。</h3> <h3>与名校合影,留下我们学习考察的足迹。这是第一天我们五位化学老师在北师大二附中学后留影。</h3> <h3>八号我们集体前往北京育英中学参观学习。</h3> <h3>这是一所从西柏坡走出来的学校,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同时又极富现代气息。</h3> <h3>这所在原址上历时九年重建的学校即将投入使用,各类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h3> <h3>各种功能室应有尽有,让我们眼花缭乱,赞叹不已!</h3> <h3>我们在地理室中,象一名虔诚的学生,在虚拟的世界里感受到真实世界的壮美,原来地理还能这样学。真好!</h3> <h3>随后我们分别听了一节生物、一节语文课。很受启发。</h3> <h3>他们的课立意新且整体建构,学生学到的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h3> <h3>学习让我们开阔眼界,同时巨大的反差又伤到了我们的自尊心,于是,听到最多的是我们没这条件,言下之意北京教育我们学不了。</h3> <h3>不可否认,短期内不仅硬件上的这种差异无法消除,更严重的是营造环境,科学管理上的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还将继续存在。</h3> <h3>那我们来学习又是为了什么?我认为北京学校建设、师资配置从高从严无非就是为了让学生好学,学好,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h3> <h3>他们在为教师为学生上愿投、敢投也有条件投,他们在更高层次上把为师生、为教学服务落到实处。我们条件可能差点,但为师生服务,提高教育质量上不能差,教育情怀不能差。</h3> <h3>北京跟岗学习,就是要学政策学理论明方向,北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要为未来学习奠基。</h3> <h3>这是北京东城教师研修中心马福贵老师为我们做“树立新理念,促进新发展,做学生成长的助力者”专题报告。</h3> <h3>马老师报告内容我们都十分熟悉,他讲到要“眼中有人,心中有事,手中有法”。他从多个角度阐述怎么做才叫有人、有事、有法,让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又有了新的认识,真长见识了。</h3> <h3>九号我们参加了北京教科院组织的第六届北京教育论坛,它的主题是“生态文明教育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参加论坛会的代表近千人。</h3> <h3>初听,好象谈的都是生态文明的事,与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关联不紧。</h3> <h3>但随着论坛的一步步展开,我们对生态文明也有了新的认识,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性和紧迫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h3> <h3>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当人类进入生态文明阶段,新的理念、新的作法必然运用而生,这是时代的召唤,是教育改革的源动力!</h3> <h3>清华大学陈吕军作的生态文明的理论与清华大学的实践,世园会总设计师胡洁的聚生态智慧,筑山水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史根东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与操作建议等等专家报告,让我们从方方面面了解了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h3> <h3>京津冀的发掘地域课程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保护教育的创新实践,长三角地区垃圾分类,惠拾未来等精彩案例分享又让我们见识了发达地区领先一步的成果。</h3> <h3>最后发布的《面向2035的生态文明教育行动宣言》让我们抨然心动,我们不再是简单学习理论和方法,而是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h3> <h3>几天的学习不长,能有幸参加学习的人也不多,我们希望成为种子,在十堰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让我们十堰教育的未来能更加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