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1962年,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西线的喀喇昆仑山上,有一支少数民族骑兵部队,新疆军区独立骑兵第三团。整个西线参战部队规模约6300人,其中,骑三团就有800人参战,是整个西线部队唯一以团为建制参战的部队。</h1> <h1><font color="#010101"> 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徐国贤(前中)在收复拉干赫尔的山头上观察印军动向,他左为骑三团团长哈斯木,右为骑三团政委蔚福恭。</font></h1> <h1> 骑三团的前身是三区民族军改编的解放军第五军13师,1952年1月5日,毛主席批准了《军事整编计划》,决定国防军精简28.3%,公安部队精简31.6%将部分陆军师改为工程建筑部队、农业建设、水利建设等经济建设师,负担经济建设任务,2月1日毛主席发布了部分部队集体转业的命令。为了贯彻中央的决定,新疆军区决定,将新疆部队分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h1><h1> 按照方案,驻南疆地区的5军13师缩编为新疆军区独立骑兵第三团。继续驻喀什,由南疆军区领导。骑三团编制由团首长、司令部、政治处、5个骑兵连,机炮连、警卫通信连、团卫生队、军马兽医所等分队。全团1100人,干部战士大多是从原13师37、38、39团挑选来的,连长指导员多数是优秀的副营长、副教导员中选拔的,排级干部和士兵的年龄都在25 岁以下。骑三团官兵绝大多数由维吾尔、哈萨克、回等少数民族组成。</h1> <h1> 1962年5月,中印边界形势紧张,我军开始进入临战准备阶段,骑三团除留少数人员留守以外,全部上山参战,从伊犁军区独立营调来两个连,阿勒泰骑兵团调来两个连,加强了骑三团的战斗力。</h1><h1> 西线作战部队分两部分,一部分守防,由阿里支队、步二团负责,兵力约2000人,四师和骑三团其他部队担任机动作战,兵力约4300人。</h1><h1> 冬季来临,高寒缺氧,部队还住在单帐篷里受冻,为缓解后勤物资运输紧张的矛盾,总参谋部通知新疆军区和康指抽调1/3的部队下山过冬。10月5日第一批部队,骑兵三团3个连下山。 </h1> <h1> 10月6日总参谋部急电新疆军区和康西瓦指挥部:根据最近情况,印度又在东线大打一下的企图,现已做了部署。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假如印军向我进攻,要狠狠的打它一下,除东线西藏在做准备外,西线也要准备配合,为此决定部队暂缓下山。要求骑三团已下山的机炮连和三个步兵连务于11日出发,昼夜兼程赶到天防区,执行阻援任务。</h1> <h1> 刚刚适应了山下高氧环境的官兵,接到命令后又紧急上山,三天三夜,13日赶到天文点防区。由海拔1000米地区上到海拔5000米的高原,30%的官兵出现了严重的高山反应,但战士们强忍痛苦,又投入了反击天文点地区印军的战斗。</h1> <h1>侦察敌情</h1> <h1>骑三团俘虏的6个印军士兵</h1> <h1></h1><h1> 一、光脚追击印军<br> 10月20日,部队反击天文点印军6号据点,上级交给骑三团2连2排一个打援任务,就是要堵住敌人的后路,不让敌人增援。天文点海拔5000到6000米,空气稀薄。为了减轻负重,战士们把自己的皮大衣,干粮留在了山下,吃饱了肚子,轻装上阵。走了一会,看到公路上来了一辆印军的军车,2排立即开火射击,将其打坏,印军立即下车撒开丫子就跑。 </h1> <h1> 印军很狡猾,为躲避我军追击,放着平坦的路不跑,向山里跑。战士们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紧追不舍,鞋袜跑掉了,脚板被尖石划破了口子,追了几公里,最后印军这些“胡子兵”终于跑不过中国军队的“娃娃兵”,只好束手待擒,举手投降。</h1> <h1> 担任打援任务的骑三团在月牙山布防时受印军“天印31号”据点威胁。团长艾则佐夫.哈斯木,政委蔚福恭指挥突击分队拔掉了这一据点。</h1> <h1>骑三团高原千里徒步示意图</h1> <h1>饿了啃干粮,渴了吃冰块。</h1> <h1>行军露宿戈壁滩。</h1> <h1></h1><h1> 二、高原千里徒步行军8昼夜。天文点防区的战斗结束之后,10月22日总参谋部来电:东面的部队已插到“麦克马洪线”以南去了,西线要配合,准备要把班公湖两岸,巴里加斯的敌人一齐扫掉。时间不能拖得太长,否则,印军可能增援。要求骑三团和兄弟部队扫除天文点据点后,迅速向甜水海集中,准备向阿里机动。<br></h1> <h1> 1962年10月23日,骑三团从喀喇昆仑山天文点防区向西藏阿里转移,距离500多公里,时间紧任务重,海拔高(5000米),没有汽车保障,部队只能徒步行军。由于高原缺氧,体力消耗大,行军速度慢,每天只能走约几十多公里,为了不误军机,部队昼夜行军,战士们没有脱过衣服,没有打开被子睡过觉。行军时战士们走着走着就睡着了,行军休息10分钟,战士把枪一抱就睡着了。晚上实在瞌睡了,就规定睡半小时,干部们则捡一些干草烧火为战士们取暖。</h1> <h1> 10月28日,部队到达狮泉河,河面宽60米,水深1米,河面结了一层薄冰。水流非常急,大家一天多没有吃饭,又行了一夜军。战斗任务紧迫,等不及工兵部队架桥,干部和党员率先下水,其他同志紧紧跟上,把衣服武器顶在头上,光着下身跳进河里,战士们的屁股被冰划出了一道道口子,鲜血染红了河水,个子小的战士棉衣被水浸湿了。上岸后,战士们擦干冻紫了的身体,穿上衣服继续前进,在规定的时间里占领了阵地,完成了支援任务。</h1> <h3><font color="#010101">司马义买买提生前所在班</font></h3> <h1>司马义买买提所在班在行军途中</h1> <h1></h1><h3></h3><h3></h3><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三、</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羌山口战斗。</span> </h1> <h1> 机动部队由天防区进入阿里后,奉命兵分两路,右翼沿甲岗——且坎——方向迂回包围,插入侧后切断印军退路,左翼沿狮泉河谷实施主攻,围歼印军于巴里加斯,卡日果之间地区。 </h1> <h1> 10月26日22时,骑三团第一连、第三连、机枪连和兄弟部队先后到达甲岗,分头前进。</h1> <h1> 骑三团受领了奔袭羌山口"阿印16号”据点的任务后,27日零时向战地开进,由甲岗至羌山口40余公里,为东西走向的河谷草原,地形较为开阔,汽车可通行,到达预定位置未发现敌情,便乘车搜索前进。</h1> <h1> 入侵印军查漠.克什米尔国民军114旅第7营约两个班(16人)的兵力,在我羌山口(海拔4200米)建立据点(我编为16号),据点设在一个小山包上,侧后有地堡,其阵地构筑有战壕(300米),立射掩体和沙袋构成的地堡,观察射角较开阔,十分隐蔽。</h1> <h1> 当第一辆车(搭载机枪一个班,步兵两个班)在距一座藏式石头民房100米处,突然遭到埋伏印军猛烈扫射,地方驾驶员邓松青当即中弹牺牲,汽车轮胎也被打坏,车上战士难以下车。重机枪原来架在驾驶室顶上,射向正前方,现在敌人在侧方,重机枪需要调整射向。</h1> <h1> 为了吸引敌人火力,掩护战友,班长司马义.买买提,挺身而出,在车厢后端用冲锋枪向敌射击,被印军子弹打中。在司马义买买提的掩护下,重机枪开始射击,将印军压制在堑壕内,不敢抬头。</h1> <h1> 战士们迅速跳车,投入战斗。过了一会,重机枪枪管通红,被迫停止射击,需要换枪管。司马义买买提又站立起来,向敌人射击,身中数弹,光荣牺牲。1连2、3班及时赶到,在重机枪掩护下,从敌人右侧投入战斗,历时3分钟,敌人大部被歼。共计毙敌4名(内军官一名),俘敌7名。骑三团牺牲两人,伤7人。</h1> <h1> 四、骑三团 炮兵连57毫米无后坐力炮配合反击印军8、9号据点。</h1> <h3><font color="#010101">骑三团 炮兵连57毫米无后坐力炮排</font></h3> <h1>骑三团 炮兵连57毫米无后坐力炮向印军据点射击</h1> <h1> 在印军挑起大规模边境武装冲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并取得节节胜利时,中国政府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尼赫鲁政府拒绝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建议,继续扩大武装冲突。中共中央决定,在西线反击入侵西藏阿里班公洛地区(斯潘古尔湖以西)的印军。由新疆军区康前指担负前线的反击作战任务。中央军委指示,在西线同时歼灭入侵班公洛地区印军8、9、16号据点</h1> <h1></h1><h3></h3><h1>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印军在8号据点的约40多人,配51迫击炮1门,机枪4挺,共有大小碉堡5个。<br></span> 骑兵三团炮兵连57无后坐力炮排11月17日配属步兵11团3营9连进入阵地。次日凌晨3时30分迂回到敌据点后约200米处占领发射阵地。敌人地堡出来3个巡逻兵,走到距我10米处发现我部行动,乱喊乱叫,鸣枪回逃,我右翼步兵将其击毙。 </h1><h3></h3> <h1> 此时,敌据点所有掩体向我射击,敌后方炮兵也向我射击。11团三营参谋长命我无后坐力炮立即开始射击。当时由于夜暗,不易观察。敌火力点尚未判明,我火炮瞄准镜因结冰霜,看不清分划,射管内也结了一层薄冰,不能马上射击,排长建议推迟10分钟,参谋长同意了这个建议。炮手将炮管放在怀里,把冰霜暖化,用布把炮管内 的薄冰除去。占领阵地准备射击。4班准备打右边的指挥部,遭到敌左面火力点的射击,排长立即命令4班向左变换阵地,向敌进行射击。在步兵的掩护下,排长带领两个班向右前方200米处占领阵地,两炮5发5中将敌指挥所击垮,我步兵顺利地占领了敌人的阵地。</h1> <h1> 这时,又发现前方300米处有敌帐篷两顶,两炮各用一发消灭了目标。残敌向山顶上最后一个碉堡溃逃,排长命令表尺500对敌碉堡射击,1发未中,排长带领炮班向前运动200米,一发未中,4班一发命中,目标被摧毁。整个战斗历时15分钟,18发炮弹命中15发,摧毁了7个目标,完成了支援步兵歼敌的任务。</h1> <h1> 此时攻打9号据点(9号据点右后方2公里处)的8连,遭到敌指挥所的顽抗,战斗在激烈的进行。排长奉命带领3班赶去支援,两发一中摧毁了敌弹药库,又以8发炮弹击中摧毁了敌指挥所。歼灭了顽抗之敌。</h1> <h1> 五、拔除“阿印16号”据点,不怕牺牲穿越雷区。</h1> 骑三团一连攻打印军16号据点示意图,蓝色箭头指示印军的雷区。 <h1> 康西瓦指挥部决定,阿里支队第4连为第一梯队,担任主攻。骑三团第一连为二梯队,视情况投入战斗或执行警戒和抢救伤员等任务。 </h1> <h1> 印军16号据点位于莫尔多通道的北山上,印军在据点周围布置了三道雷区,纵深达到600米。</h1> <h3><font color="#010101"><h1> </h1><h1> 由于我军事先对印军雷区的情况不了解,爆破扫雷器材准备不足, 步兵和工兵战友被地雷炸死炸伤,伤亡比较大。担任抢救伤员任务的骑三团一连心急如焚,马上冲进雷区抢救战友, 扫雷的工兵连长劝他们不要前进了,骑三团一连1排同志坚决要求前进,工兵连长告诉他们一定踩着石头前进,才可以避开雷区。前面22个人都过去了,艾力肉逊因为身体弱,没有踩到石头上,被地雷炸伤,班长司地库尔班去抢救不幸触雷牺牲了。工兵连长立即叫他们停止前进,并挖出来10个地雷给他们看,让他们绕道前进。一排同志不畏艰险,在石头上一跳一跳的前进,终于通过雷区。<br></h1><h1> </h1></font></h3> <h1> 阿里支队军务股长陈正中在火线传达命令途中被地雷炸倒在雷区,骑三团一连排长哈德尔、班长艾合买提.托乎提和卫生员贝克衣木赶来抢救,并用担架抬他下山时,一发炮弹落地,排长负伤,两名维吾尔族战友牺牲,接着柯尔克孜族战士居玛.艾里赶来背起了陈股长,没走多远踩响了地雷,他和汉族股长一起牺牲在雷区里。</h1> <h1> 此次战斗中,骑三团机炮连战士依马木沙,骑三团1连战士艾西拉.依毛拉、艾克拜.乌斯满、吐尔逊.麻木提(柯尔克孜族),为抢救伤员触雷光荣牺牲。</h1> <h1>部队乘车行军</h1> <h1></h1><h1> 六、支前民工英勇顽强。<br> 骑三团是一支骑兵部队,没有汽车。军马不适应高海拔山区作战,都留在营房里。部队人员物资运输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运处和喀什地区运输公司棉运公司等单位保障。司机们听说山上要打仗纷纷报名参加。很快组织了一支运输队。喀什运输公司的车队运载骑三团部队追击印军时,遭到突然袭击车辆被打坏,驾驶员邓松青身中四弹牺牲。其他司机勇敢反击,葛少傲捂住流血的伤口和黄玉和、朱宗喜拿起烈士的枪冲向印军。骑三团党委给他们各记了三等功。司机们一到战场什么都干,抢着扛弹药、卸物资、运送烈士遗体和伤员。一位老司机回忆说:当时烈士的遗体都是送到山下叶城,每一辆卡车运五位烈士遗体,遗体都用军用棉被包裹。后来运到第三天,上级通知停止往下运烈士遗体,在康西瓦安葬。印军空投武器物资的降落伞也运到和田的空军场站,回收使用。</h1><h3><br></h3> <h1> 骑三团英雄谱</h1> <h1> </h1><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span></p> <h1> 司马义.买买提,新疆英吉沙县人,骑三团机枪连班长,战后被追认中共正式党员,新疆军区党委追记一等功,国防部1963年3月9日授予“战斗英雄”称号。</h1> <h3> 骑三团机炮连无后坐力炮排排长艾买提.托乎提(右),和骑三团机炮连炮排副班长阿不拉.麻木提(左)研究训练。</h3> <h1> 艾买提.托乎提,新疆叶城县人,中共党员,骑三团机炮连无后坐力炮排排长。1963年1月新疆军区党委批准他记一等功。<br><br> 阿不拉.麻木提,骑三团机炮连炮排副班长,1962年11月18日作战中,以熟练地操作技能和准确地瞄准,和另外1门炮共发射28发炮弹,25发命中目标,为步兵冲击和拔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一等功。</h1> <h1></h1><h1> 阿不都.热依木.阿不都瓦依提,骑三团机枪连副班长,在羌山口的反击战中,机智利用司马义.买买提的掩护,用重机枪向印军据点猛烈扫射,掩护1连攻下羌山口印军据点,英勇作战,出色地完成任务。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二等功。<br> </h1><h1> 依马木沙,骑三团机炮连战士,在莫尔多山脊反击战中,英勇作战,抢救伤员,光荣牺牲,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二等功。<br> </h1><h1> 艾西拉.依毛拉,骑三团1连战士,在莫尔多山脊反击战中,英勇作战,抢救伤员,光荣牺牲,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二等功。<br> </h1><h1> 艾克拜乌斯满,骑三团1连战士,在莫尔多山脊反击战中,英勇作战,为抢救伤员而牺牲,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二等功。<br> </h1><h1> 吐尔逊.麻木提,骑三团1连柯尔克孜族战士,在莫尔多山脊反击战中,英勇作战,为抢救伤员而牺牲,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二等功。<br> </h1><h1> 吾布力木沙,骑三团机枪连连长 ,在羌山口战斗中,为掩护司马义.买买提腿部负伤 ,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二等功。</h1> 1964年总参谋长罗瑞卿视察骑兵第三团。 <p></p><h1> 到11月18日,新疆边防部队胜利完成自卫反击作战任务。共计击毙印军293人,俘虏印军165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拔除印军据点43个,把印军全部赶出了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一侧的我方地区,并收复了被印军侵占我方领土。</h1><div><br></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中国政府1962年11月21日发表声明,从12月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面停火。将从中印双方之间的控制线后撤20公里。按照中央军委命令,新疆边防部队陆续分批下山,回到山下的营房里,沿途受到地方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span><br></div><p></p> 骑三团部队凯旋还乡 <h1>骑三团部队胜利归来,受到各界群众的欢迎。</h1> <h1> 1969年9月24日,新疆军区发出《关于骑兵3团编入陆军6师的整编指示》:“遵照中央军委1969年9月16日电示......骑兵三团现编944人,士兵整编成6个各138人的步兵连(多余的士兵超编在6个连队内),分别编入陆军6师的6个步兵营,加强各级人民武装部364人。........”。按照南疆军区的安排,整编工作于10月初开始,10月底结束。陆军六师决定,骑三团1连编为16团3连,骑三团机炮连编为16团6连,骑三团2连编为17团6连,骑三团4连编为17团9连,骑三团3连编为18团3连,骑三团通信连编为18团6连。</h1> <h1> 1991年1月,中央军委授予步兵六师18团六连(原骑三团通信连)“卫国英雄连”荣誉称号。</h1> <h1> 2014年4月,习近平主席来到六师18团六连(原骑三团通信连),亲切看望了各族官兵。</h1> <h1> 骑三团的番号虽然撤销了,编入了陆军六师,但这支部队的官兵还在,光荣传统还在。整编五十年来,少数民族连队在完成训练、守防、施工、生产、做群众工作等方面成绩显著。特别在平息几起暴乱事件中,坚决果断,认真执行政策纪律起了重大作用。</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