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义广场赏菊花

铁流

<h3>2019.11.9.</h3> <h3>  昨天,立冬,但是,武汉却"满城尽带黄马甲",吸引着市民赏菊的第一波高潮。这不,今天,艳阳高照,大家纷纷来到武昌首义广场菊展现场,男女老少,谈笑风声,拍照留念,好不惬意,渡过了一个快乐的周日。</h3> <h3>远眺黄鹤楼,近看璀璨夺目的菊花,恐怕不亚于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色哟!</h3> <h3>  菊花别名鞠、黄花、菊华、秋菊,属菊科菊属,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菊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世界上最早的观赏植物之一,亦是四大切花之首,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h3><h3> 菊花除了极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是著名的药食同源性植物。根据用途可将其分为观赏性菊花和实用性菊花,实用菊包括药用菊、茶用菊和食用菊三种。</h3> <h3>  由于菊花傲霜抗寒、高洁幽雅,引动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思,激活了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很多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杜甫曾说“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代诗人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这两句诗抒写了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郑谷的《菊》则赞颂菊花的高风亮节:“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则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泥沙中,菊花此时成了高尚人格的写照。</h3><h3><br></h3> <h3>  大美水果湖展区在五颜六色菊花中,簇拥着李白与放鹰台,历史典故就发生在东湖边:<br></h3><h3> 公元760年, 诗人李白来到武汉,凭吊位于东湖洛洪景区洪山西麓的李北海故宅,信步来到浩淼的东湖边,看到一个土台子,他登高望远。一上台子,恰好看到一只苍鹰被夹子夹住了,他立即打开夹子,放飞苍鹰。后来,由于李白曾登此台放鹰,故称“放鹰台”。</h3><h3> 据说,李白久久眺望着放飞的雏鹰,一幕幕坎坷多外的人生历程浮现在眼前,继而迷惘怅然的心境开朗了许多,他不由得感慨万千,沉吟长啸道:</h3><h3>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h3><h3> 他下决心要过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从此,李白便如鹰击长空,四海游历,豪饮狂歌,再也不求做官了。</h3><h3> 就是因为李白在东湖放过鹰,所以以后这里的鹰聚集得特别多,也都飞得特别高。</h3><h3><br></h3> <h3>  艳丽的菊花丛中,秀自拍的美女们,胖嘟嘟又可爱的小女孩,拄着拐扙耄耋老人,在他(她)们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幸福地笑容。</h3> <h3>  在展览的中部地带,通过文、图、实物橱窗长廊,对菊花栽培和分类(按花期分、按颜色分、按瓣形分、按花径分),进行科普宣传。这样,使市民在游玩中,学到新知识,受到新教育。</h3> <h3>  你拍我拍他拍,人在花中,花在景中,景在画中,真是美不获收啊!</h3> <h3>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br></h3> <h3>  南湖船上的党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醒目大字,还有昙华林,白沙洲滨江新城……,这一个个造型的菊花扎景,把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在游客面前。</h3> <h3>  在由菊花造型武昌城墙上,写着"花开中华,幸福武昌"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h3><h3> 武昌,因武昌起义,打响推翻清王朝第一枪,而闻名于世。如今,武昌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高校和科研单位云集,人才济济;黄鹤楼、昙华林、楚河汉街、长江大桥等,是旅游的打卡地;有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故居等革命旧址;有东湖、沙湖、南湖;有蛇山、洪山、珞珈山。红色城区,文化城区,旅游城区,山水城区,绿色城区与一体,武昌人民幸福满满啊!</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