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h3><h3> </h3><h3> 她 像一缕春风扑面而来,让人忘记了秋风寒意。她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袁源,2019年11月9日上午,她给大家展示了一节家常课――表达要得体</h3><h3> 一句“ 同学们欢迎我吗?”“欢迎。”整齐划一的回答,引来全场的笑声,“写一句真心实意欢迎我的话,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学生们一一展示了自己的句子,总体说来不尽如人意。有不少同学引用或化用“有朋自远方来”,“要表达自己的诚恳和真挚,不必用华丽的辞藻”,在袁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接着,袁老师又根据现实生活,让学生代表学校向远到而来的老师致欢迎辞,(写三句话),再让学生代表一一展示,学生们精彩的发言,赢得观众阵阵掌声。</h3><h3> 接着,袁老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段欢迎受伤球员小泽康复回归的欢迎辞。读来处处别扭,令人不舒服。袁老师让学生一一指出不妥之处,并进行修改。通过修改让学生明白欢迎词要注意目的,对象,场合和氛围。</h3><h3> 联系现实,袁老师又给出了南京五中的图片。袁老师要求学生用五句话欢迎南京五中访学团。给学生大概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写,然后派代表展示成果,在展示环节,几个代表写的欢迎辞既表达了太原人的热情,又符合场合,基本上掌握了欢迎词的写法。</h3><h3> 袁老师的作文课紧贴生活,思路清晰,由写到改,再到写,写改结合,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听她的课如沐春风,如饮佳酿,美哉!美哉! <br></h3><h3>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作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袁源老师在讲座中把她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分享给了大家。 家常作文课的入格与出格。 <br></h3><h3> 作文要做到尊重常识,遵循教材,符合学情的要求,师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比如以学定教的方法有:情境浸润法,游戏活动法,读写结合法等。这些做法一线教师想必做过很多次的尝试。“一只棒棒糖”,“看望一棵树”“漫游梦想屋”等等,这些都来自生活,素材信手拈来。</h3><h3> 家常作文课的出格,袁源老师讲授了三方面:练习的选用;素材的选用;典例的使用。</h3><h3> 从袁源老师作课到作报告,再到她逛迎泽公园,我们便感觉到她是一个既懂得生活又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人,这也许就是我们和袁老师的差距吧。</h3><h3> 她主张作文即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表达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让家常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