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天气晴好,同学们的心情受到感染,尽管每天晚睡早起,脸上始终洋溢笑容,朝气蓬勃。</h3><h3>今天研学的第一站是参观湖南省博物馆。</h3> <h3>湖南省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h3> <h3>湖南省博物馆藏品达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并以此打造了6个展示人类优秀文化遗珍的基本陈列。</h3> <h3>我们重点参观汉墓陈列厅。</h3><h3>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其中漆器,代表了汉初髹漆业的最高水平;丝绸,展示了纺织技术的成就;帛画,叙述了神秘的天国幻想与永生渴望;帛书,传承了先哲的学识与智慧;女尸,是人类防腐史上的奇迹。陈列展示的284件(组)文物,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精华。</h3> <h3>接着参观三湘历史文化陈列馆</h3> <h3>离开博物馆,我们来到橘子洲。</h3><h3>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是长沙的重要名胜之一。</h3> <h3>史载橘子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 305),为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洲以盛产美桔而得名。湘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由于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因而形成绿洲片片。</h3> <h3>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洲以人传,诗壮名城。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凌袅袅碧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h3> <h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h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在橘子洲头背诵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别有一番豪情。</h3></h3> <h3>饶上导老师在雕像前庄严宣誓</h3> <h3>很多人来到长沙,大都会到岳麓书院去转转,沾沾先贤的灵气。我们研学旅行的重要一站就是岳麓书院,去这座古老学府接受一次特别的教育。</h3> <h3>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另外三大书院是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登封的嵩阳书院以及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下,风景宜人,环境清幽,始建于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由时任潭州太守朱洞主持兴建,官府出资。</h3> <h3>走进岳麓书院,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书院大门上的那副著名对联:</h3><h3>惟楚有材</h3><h3>于斯为盛</h3><h3>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h3> <h3>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h3> <h3>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br></h3><h3><br></h3> <h3>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最著名的比如清末重臣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他们是当时朝廷的肱骨之臣,还有曾强力从沙俄手中为我国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他们都是左右历史进程的人才。近代伟人的老师板仓先生杨昌济也曾在岳麓书院求学。<br></h3> <h3>岳麓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br></h3><h3><br></h3> <h3>书院八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风荷晚香,曲涧鸣泉,碧沼观</h3> <h3>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h3><h3>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h3> <h3>《岳麓书院学规》是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学规,仅次于《白鹿洞书院揭示》,由清代国学大师王文清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手定,后由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讲堂左壁上。其拓本流传海内外,为学者所重视</h3> <h3>18条规章大致分成德行修养、学目内容和态度方法三个方面。</h3> <h3>一、谈道德规范约束: </h3><h3>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 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 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 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 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 </h3><h3>二、讲学习课目及内容: </h3><h3>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 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 </h3><h3>三、讲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h3><h3>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 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h3> <h3>学生们认真了解学规内容,理解每一条学规的含义,结合自己平时的表现,对照检查。古老的学规,对今天的学生仍有现实意义。</h3> <h3>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熏陶中国传统文化。</h3> <h3>碑匾文化</h3><h3>麓山寺碑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积累了大量的碑匾文物。</h3> <h3>来到爱晚亭,人们不禁想起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h3> <h3>离开岳麓书院,师生们还仿佛闻到千年学府浓浓的书香。</h3> <h3>晚饭后师生们去观看大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场面宏大,令人震撼!很多情景令人热泪盈腔。毛主席救国救民的坚定信念和伟大行动感动每一个人、激励中国人砥砺前行。演出结束后,全场起立,齐唱《东方红太阳升》,响彻云宵的声音唱出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h3> <h3>每天老师们会对前一天的作业进行点评,评出2名优秀者,详细说明优点及还需改进的地方,促进大家共同提高。</h3> <h3>晚上的交流分享和作业辅导是研学的重要任务,各小组都非常重视,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的研学水平明显提升。</h3> <h3>学生每天的日记</h3> <h3>赞助:田家炳基金会</h3><h3>总策划: 黄功道</h3><h3>副总策划: 梁伟新</h3><h3>审核: 陈建国 黄俊广 周云辉</h3><h3>总编辑:严望灵</h3><h3>图文供稿:张志坚 饶上导 刘芳</h3><h3>美篇指导:廖家涛</h3><h3>音乐指导:刘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