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19年“湖北好课堂”中学化学现场教学研讨活动有感

胡云辉

<h3>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2019年十一月六号在教研室罗子雄主任的带领下,经过接近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抵达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荆门,准备开启我们五人的2019年中学化学“湖北好课堂”之旅。</h3><h3> </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本次活动为期一天半,次日,我们便早早地起床激动并兴奋地来到荆门名校之一———海慧中学。第一天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教师讲课、教师说课、专家评课,上午观摩三节,下午观摩两节!</h3> <h3>  第一堂课于八点十五分正式开始,这堂课是来自荆门龙泉中学北校的高家鑫老师给我们带来《水的净化》的第一课时,高老师从学生熟悉“鲁滨逊漂流记”和茶杯的漏网入手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实验中进行探究,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注重知识的落实,并在课堂最后用一个小视频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专家指出,化学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如何使用化学,让所学知识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h3> <h3>  第二堂课是来自宜昌徐娜娜老师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问题的探究》,这堂课打破传统复习课讲习题做习题的常规模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动手做实验,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整堂课中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先引导学生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归纳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充分体现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还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徐老师简明扼要的板书设计,简单之中又让能够让学生速度理解其意义所在!</h3> <h3>  第三堂课是来自孝感乐秀娟老师《氢氧化钠溶液变质问题的探究》,虽然这堂课与上堂课内容一致,乐老师却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风采!教师在整堂课中善于提问、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且有创新意识,这个创新关键体现在探究的第三站,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方案,教师又通过演示对比实验让学生一目了然,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了除杂的步骤和方法!</h3><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上午充实又富有激情的听课结束后,我们稍作休息又开始下午的两堂课!而这两堂来自武汉老师“高大上”的课让我瞬间赶走了疲劳和困意。</span></h3> <h3>  第四堂课是水果湖中学付勤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堂耳目一新的课——《原子结构》,高科技的3D打印技术,课前准备充分的化学兴趣小组,还有教师专门设计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小游戏App,让在座的所有老师惊叹不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跟新,除了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外,付老师的这堂课让我们正真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与化学结为一体的效果。教师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通过3D模型和橡皮泥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我相信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定会牢固掌握这些难以理解而又抽象的知识!</h3> <h3>  第五堂课是来自武汉晒湖中学的方燕老师主讲的《二氧化碳性质》的一堂课!本堂课不仅采用了“高大上”的数字化实验技术,而且充分利用了学生身边的可乐、醋等身边事物展开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另外本堂课学生活动充分,思维活跃,教师最后的课堂小结在游戏中结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并记忆更深刻。教师“Y”型的板书设计也让我们眼前一亮,简约明确,富有内涵,便于学生做笔记!</h3> <h3>  第三天上午我们来到荆门市名校龙泉中学,有幸聆听湖北省教科院化学教研员的讲座!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如何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科学技术,如何在教学中不失去传统的板书设计,更让我体会到一个优秀协作的团队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我努力,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教学道路上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用心、细心、专心、有恒心地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我坚信,在罗主任的带领下,我们这个化学队伍亦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优秀!</h3>

学生

教师

老师

化学

这堂

探究

实验

堂课

我们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