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十八载 最忆数“九黄”

成荫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文字:成 荫 制作:成 荫</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图片、视频:成 荫</b></font></h3> <h1>  我少时家贫且又愚钝,千禧年前才在长期谋生之余,自学得以重点大学中文本科毕业,却不觉已届不惑之年。此时方知从一介穷书生向新型读书人乃至“新老人”的根本转变,不仅要去苦“读万卷书”,更要抓紧“行万里路”。于是挤时间开始了迄今已有十八年的不定期山水云游。这期间,每年都有新的见闻,心的感知,魂的思考。</h1> <h1>  然而,十八年来的山水游历,诸如西子湖的浓妆淡抹,国清寺的隋唐古韵,楠溪江的清幽漂流,雁荡山的灵峻绝空,玉柱峰的亭亭玉立,鼓浪屿的旖旎风光,黄洋界的鼓角相闻,三清山的空灵瑰丽,滕王阁的长天一色,天柱峰的昂然屹立,醉翁亭的精美传说,刘公岛的甲午风云,玉皇顶的喷薄日出,北戴河的碣石累累,云台山的地质传奇,黄鹤楼的龟蛇相锁,神农架的仪态万方,武当山的神秘灵光,华清池的雍容优雅,黄果树的飞瀑激溅,小七孔的惊世絶景,万峰林的翠峰如簪,岳麓山的层林尽染,橘子洲的漫江碧透,张家界的笋形群峰,昆大丽的四季如春,象鼻山的惟妙惟肖,万泉河的博鳌椰风,大堡礁的奇艳夺目,巴拿山的云端宫殿……等等等等,都已纷成过眼云烟,只有两次记忆最深的“九黄”之旅,才可谓刻骨铭心,终身难忘——</h1> <h1>  这也就是我分别于2001年5月、2019年10月赴四川九寨沟、黄龙(以下简称“九黄”)游览的切身体验,少有华丽辞藻,归结大致如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观奇迹的饱览】</h1><h1> 第一次去九黄,缘于“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的“忽悠”。之前我爬过两次安徽黄山后,对此上句似有同感,下句就想寄托于梦幻中的九寨沟了。也许那时缺少见识孤陋寡闻,还不知九寨沟附近有一条“黄龙”,新奇感油然而生:黄山已见,“黄龙”何貌?该不是旅游社“搭给”客人的景点吧?</h1> <h1>  初去九黄走的是西线(即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黄龙-九寨沟),那时没有高速,进茂县就入了岷山山脉(属巴颜喀拉山系的支脉),一路颠簸,沿岷江靠岷山艰难溯行,不知逶迤多久,于2001年5月31日中午赶至黄龙。所幸当天不是双休日,游人不多,一行团友匆至景区大门,就见由赵朴初先生繁体题写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黄龙”、“黄龙奇观”,一旁似龙头飞腾的门形前立有“中国黄龙”的石碑。当时瞥见简介,上称黄龙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脚下,平均海拔3550米,纵深约7.5公里,横宽约2.5公里,俯瞰如一条黄龙蜿蜒于苍山翠谷之中。其密布着数以千计的钙华彩池,瀑流和钟乳石溶洞,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结构最完整、造型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在1992年被收录于《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只可惜没有借力索道,匆忙中又没有人采取抗高反措施。团友们兴冲冲冒着细雨踏着向上的层层台阶,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爬到中途争艳池时,多数人已气喘吁吁,年长一点的几位均说“有反应”,于是军心动摇,匆匆在池边拍了几张“傻瓜照”,也无心想去欣赏春末夏初黄龙杜鹃盛开的独特景观,更不奢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咬咬牙登黄龙之顶观“人间瑶池”五彩池的絶景。就这样留下了遗憾。</h1> <h1>  匆匆一别黄龙,就要赶赴九寨沟,其路程约130多公里,但在当时汽车必须要盘山而上下,要从气候恶劣、空气稀薄、人跡罕见、海拔5588米的岷山主峰雪宝顶附近翻越。当车子费尽气力摇晃着把我们拉上岷山最高垭口时,不少人有些高反,导游就让下车抓紧呼吸新鲜空气。于是我在早有准备显美的同伴手里借过哈达,以雪宝顶为背景,撑出象“星儿”的派头,留下了珍贵的镜头。尽管已临初夏,但冷飕飕的山风还是呼啸而过,不远处的雪山银装素裹,眼前的大片牧场却绿茵遍野。清凉世界中尚属年轻的我,激情奔涌,体会到了当年红军“更喜岷山千里雪”的情怀和境界。</h1><h1>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险程,于当晚住到了向往已久的九寨沟。</h1> <h1>  如果说黄龙之美在于它的独特神圣,因此被广大民众敬为神山,那么九寨沟之美,则绝对在于它的灵性震撼和启迪,无愧被奉为圣水之所。也有人曾誉“张家界的山,九寨沟的水”为中国山水两绝,是指前者山如石笋根根竖立,后者水似翡翠片片熠熠诱人。</h1> <h1>  初进九寨属走马观花,带个“傻瓜”相机,胶卷用得很节俭,可“圣水”依旧拍得尚算清晰。九寨沟开放面积较黄龙大得多,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景区游览道路呈“Y”字形。</h1> <h1>  记得那次是由远及近重点参观,先直奔最远最深最大最高(海拔31001米)、被原始森林密围的、周边114个海子(湖泊)的“母海”——长海。尽管水雾蒙蒙,面对平稳宽广的长海,我还是悟到了海边那棵半臂的“老人柏”,它不畏风霜雨雪、酷暑严寒,乃至山崩地裂,千百年来忠守“母海”的崇高境界。</h1> <h1>  那时多数景点没建护栏,到了九寨沟最小而艳丽的海子、人称“九寨之眼”的五彩池,我就被池中天成斑斓、丰富多变的色彩所痴迷,一直在池边徘徊细看,看得比相亲时还要认真。</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经“Y”形交叉点,观如烟如雾如尘、飞溅壮观的诺日朗瀑布后,径去箭竹海,此海水纹似箭竹,惟妙惟肖。往回再到熊猫海,据说其因周边氛围特静,岸边修竹片片,喜静好食的熊猫宝贝,与海中欢游追逐的小鱼们成了朝夕嬉伴的密友,故而得名。好一个超萌的“童话世界”!</h1> <h1>  在五花海,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又再添新惑:为何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会将此海幻化出缤纷的色彩?导游解说:因在阳光下,水底的各种藻类与白云翠林相互投影,而形成了这个“九寨精华”……</h1> <h1>  行至珍珠滩瀑布,只见“飞珠溅玉”处,水流在阳光中迸发着珠玑般光泽,宛如粒粒洁白的珍珠,晶莹夺目,由高处冲向谷底,形成九寨沟最宽阔的滩面。</h1> <h1>  在以树正寨为中心的地域,我与团友参访寨内藏家,观充满传统智慧、运用水力磨制谷物的树正磨坊,好生羡慕天天享受群海美景的山寨主人。</h1> <h1>  出景区大门前,见识了足称世界最大盆景——如诗如画的盆景滩。因多年各种植物、石块的钙华堆积,形成天然盆堤,串起宛若一组组争奇斗艳的盆景,呈现在游人面前。</h1><h1> 当夜,在“九寨千古情”剧场(即8.8强震的震中区),首次聆听《神奇的九寨》的优美传唱,更使我激动得彻夜难眠。</h1> <h1>  斗转星移,弹指间十八年过去。此间世界中国、天地万物乃至芸芸众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令人瞠目!九黄仙境也经历了2008.5.12、2017、8.8大地震的严重损害,伤痕累累,痛彻人心!但仙境毕竟灵气足,在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各族人民的日夜补救下,2019.9.27,九黄胜景终于“补妆归来”,先期85%开园试运营。这时,长期对九黄的魂牵梦绕,又牢牢地抓起了我的心——第一次没看够、没看全的遗憾,再也不容留下去了!于是在2019年金秋十月,九黄最美的季节,我以花甲之年再赴九黄,计划尽量看全和比较它们在灾害侵扰后,涅槃历练、重又焕发生机,乃至更加光彩夺目的方方面面。</h1> <h1>  然而,计划往往不及变化。我早已不是当年精力充沛的中年人,“神山圣水”尤以多变的天气、较高的海拔、崎岖的山路考验着所有的朝拜者(黄龙每年有两天的朝山期)。可坚定的信心激励我一定要抓住重点,弥补上次的遗憾,尽可能用心积累好考察体验。</h1> <h1>  于是,我还是自成都经西线,在黄龙秋雨的浸润下,借助一段上行索道,撑伞在湿漉漉的深山台阶上,向“天堂瑶池”五彩池进发。半途骤降中雪,路更难行,一些游人纷纷打回。我痴心不改,继续登攀,终于首达黄龙之顶五彩池。尽管此时天公尚不作美,似乎影响了景拍质量。可雨雪仙境另有一番朦胧的神韵呢!近观这黄龙最大的彩池群,仍旧五彩缤纷,天然阶梯式的池面,于开阔神奇中又显层次辉映之美。其较九寨沟之五彩池,一个是天上皇娘彰显浩大风情的瑶池,一个则是天堂宝玉动人之眼熠熠生辉。</h1> <h1>  带着美美的满足,好像自己也成了仙。老天为鼓励我开始明亮起来,使我在“接仙桥”上沾沾自喜。及至由658个彩池组成的黄龙第二大彩池群争艳池,又被其池水的各异,植被的不同、色彩的丰富而赞叹,不禁留照于此,祈望生命由此更加明丽阳光!</h1> <h1>  尽管黄龙的盆景池没有九寨沟的盆景滩面积大,但也有彩池330余个。它不是飞瀑激溅,而是依植被地势等变化表现不同,堤连岸接,池中木石花草千姿百态,宛如色泽精美的天工盆景。</h1> <h1>  下山时见到“金沙铺地”奇观——原来在海拔3300多米,水中碳酸盐失去了凝埂成池的地理条件,漫坡的水浪,在宽阔的脊状斜地上翻飞,结起了似黄龙起舞的层层金黄色钙华滩。</h1> <h1>  黄龙的“龙爪”在“莲台飞瀑”处,只见银色飞泉从林中翻涌喷落,气势磅礴,震耳欲聋,在这金色钙华堆积、状如吉祥的莲花处,“龙气”栩栩如生!</h1><h1> 后来我偶知黄龙还曾是多家皇帝启用的年号,以此命名壮美无比的神山,可谓皇恩浩荡。若称此处是“搭给客人”的景点,那真是可笑之至又非常不敬!</h1> <h1>  第二天旭日东升,随着五千游人大军去看“补妆归来”的九寨宝地。秋色把斑斓洒满了多彩迷人的树正群海,深秋季节沟海的水量还是特别充沛。到了上次未到的老虎海,没见到虎虎生风的老虎,倒见枝黄湖蓝、彩云映海,一派诗意盎然!再往前300米,便到了上次漏看的大宝贝——神话色彩较浓的、满山秋色倒影湖中的九寨沟第二大湖犀牛海。据说一位病重的得道高僧,骑着犀牛来此,喝了湖边的神泉后,竟不治而愈,便将爱骑留于这里,因此得名。</h1> <h1>  大震后的五花海更显无穷精彩,倒影、投影、侧影,影影悦目,目不暇接,美超孔雀缓转开屏。</h1><h1> 从五花海去珍珠滩途中,树木明显比十八年前粗壮茂盛。更为欣喜的是初见了深藏在浓阴密林中湖面似铜铃形的“金铃海”。据说此海是万山之神的一对降妖金铃化成,而且大小金铃海比邻,湖水湛蓝,犹如一双河谷中的蓝眼睛,真是不同凡响。</h1> <h1>  珍珠滩过后,九寨沟新景——两年前7.0级大地震的警示物“8.8石”赫然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块重约522吨的白云质灰岩,是3.2亿年海洋环境的产物,见证了九寨沟的沧桑变迁。它从垂直落差272米的山上滚落至河谷,尽展了巨震的破坏力,并警示着人类要自觉敬畏大自然。</h1> <h1>  一大片明镜似的海面又吸引我驻足,原来是传说中古代仙女沐浴梳妆的地方镜海到了。它是九寨沟第三大湖,随着季节、时间、天气等的转换,湖中景物的倒影千变万化并胜于实景,且水面始终平静如镜,真是镜中寓静见“不静”啊!</h1> <h1>  再到长海,我一眼就见到久别的老朋友——“老人柏”,它似乎焕发了青春,披着灿烂的阳光,警觉地望着附近受损的山体,守着宽广沉静、装不满漏不干的“宝葫芦”(当地人对长海的昵称),显得更加葱郁挺拔。</h1> <h1> 傍晚,在九寨沟口享用藏家宴和观看的“映像九寨”演出,较之上次更让人回味无穷……</h1><h1> 二别九黄已有近月,忆想曾身临世界鲜见、中国唯一的“神山圣水”之间,被其所感憾、所迷恋、所敬仰、所自豪的日日夜夜,再论山水之游,真可称此生无憾矣!</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众多方面的变化】</h1><h1> 交通情况的变化。去九黄多走陆路。自上世纪90年代前后九黄正式开放后,西线东线等公路一直在改造维护,道路两侧山体险处岩壁均已加封护网,再没见到当年散石滚落危及车辆行人的情况。成都-黄龙-九寨沟700余公里路途中,高速已通到汶川。黄龙至九寨沟,汽车再也不必用3个小时翻越缺氧冷峻的雪宝顶,而是径穿若干大型隧道,只需1.5小时就可达九寨沟口。仅此估算,西线往返就可节省6-7小时。2003年建于松潘川主寺西北12公里大山上的九黄机场正式运营,其距黄龙40余公里,距九寨沟80余公里,可起降大型波音客机。但后因气象复杂、多种灾害、景区暂关、接送周转等等,常被人戏称为“九黄九黄,十次飞机九次黄”。据说九黄复开后,机场将逐步正规并增开各地直达航线。另外,九寨沟内的观光车,早已是电动环保公交模式,并配屏幕景观解说,车多快捷。原来险峻眼晕的“茶马古道”和“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终在当今成为通途,这是九黄之幸,更是人类之福!</h1> <h1>  气候情况的多变。古书中早有九黄之地气候怪异的记载。我初次去时有所感觉,十八年间又经历了两次大地震和其他灾害,这次我着实感受了九黄一天内天气的四季变幻,幸带衣物较多聊以应对。记得离九寨返成都那天,出发时还风清气爽,满目多云,可刚行十几公里至弓杠岭服务区附近,就遇大雪飞扬气温骤降,只好下车小憩,有了穿棉衣拍雪景的趣机。</h1> <h1>  管理配套的改进。“8.8”震后的九黄,各项管理、环境氛围面目一新,修复维护工作实效斐然。景区处处清洁,路面上乘,新建新换的护栏、栈道、铭牌、氧吧、公厕、休息亭等等,既坚固又富创意,增添了公园感、安全感和方便感。区内栈道旁被损山体处全由护网等牢固覆遮。诺日朗已建成了交通换乘、餐饮服务、安保医护的大型中心。在九寨沟口,各式建筑机械轰鸣,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正按着清华大学设计院的修建方案,日夜施工,决心尽早把世界一流的景区大门及立体接待中心,巍然屹立在原大震时的震中地带!九寨沟口附近几百家酒店宾馆及民宿中,已有几十家开得很有档次特色,多处现代化演艺中心剧院很有气派,声光电效果十分不凡。九寨沟“补妆归来”一个月后,管理方已根据试运营期的良好实际,将每天团队的接待量提高到八千人,通过这样的有效调控,从根本上改变若干年前节假日参观人流人挨人、人挤人、连拍照都难拍好的窘状。</h1> <h1>  当地同胞的面貌。九黄乃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宝地,主人多为藏羌等民族同胞。他们对宝地的守望、经营、理念等等,十八年来与时俱进,许多措施方法既有特色又见实效。记得初到九寨五彩池,那时没有护栏,一位好奇游客刚直接用手去接触池内“圣水”,马上就被旁边执勤的藏胞“严管重罚”——不容商量,立即收取10元处罚费。时过境迁,这次去九黄及附近藏家,到处都是热情的祝福“扎西德勒”、热力的宣传“神奇的九寨”。在九寨沟口“黄哈达之家”女活佛的藏家宴上,各地来宾被主人的好客泺观、诚实信仰、感恩祖国深深打动,大家尽情歌舞,“哑嗦哑嗦哑哑嗦”的震撼之声响彻精美的藏楼。就这样,宾主甚欢,情谊倍增,文明建起心心相通的桥梁,共享同护“神山圣水”,还用得着什么“严管重罚”吗?!</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胜景给人的启迪】</h1><h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此论,九黄数百平方公里满眼翡翠般的境界,其价值又何止多少个金山银山呢?从这个意义上讲,九黄百姓绝对应是全球首富。在这中华之最、世界至宝的境地里,别说只去游览两次,就是十次也会显得不足。因震灾等,九寨沟至今尚有15%面积未开放,我第一次去的熊猫海、箭竹海、火花海,以及未到的芳草海、天鹅海、原始森林等一系列精彩景观,还在抓紧修复中。可每一次去了九黄,不管是否留有遗憾,那对心灵深处的洗涤、对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绝对是有增无减!</h1> <h1>  现代文明推动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现代文明的发展与交往,拉近了人类追求相通的距离。身处东藏崇山峻岭中的各族同胞,同样没有落在时代的后面。时尚漂亮魅力十足的九黄名胜区文明氛围尚且不论,就连附近松潘路旁岷江之源甘海子、美丽水乡杰步村、茂县1933年大震出的叠溪海子等处,同样是生机勃勃,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志愿者活动多样。年轻的藏羌同胞学文化、跟时代、追时尚、搞创新的劲儿很足,对国家政策、一带一路、5G概念、命运共同体等等,用熟练的汉语讲起来头头是道。</h1> <h1>  愿祖国处处洋溢九黄之美。如果说拜祭黄陵给华夏子孙以不忘祖先继承传统的载体,那么对时时变幻的九黄之美的记忆与回味,则给中华儿女留下永不磨灭的灵动与魅力!因为只要置身现实中的九黄,任何人都会自然融入那无与伦比的“神山圣水”——中华脉动的源泉与定力。参观者回到各自家乡后,谁会不想,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大胆的创造,在神州大地处处放射出无数个九黄之光,九黄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不凡激励作用就在于此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