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作者:风过无痕 </p></font></h3> <p> 川西--对于没去过的人,是一个美丽的梦,充满了神秘。对于去过的人,川西是一份永久的牵挂,是一个去了还想去的地方! 这里有壮美的雪山、辽阔的草甸、碧蓝通透的海子、色彩斑斓的森林,这里是信仰的佛国,这里是光和影的世外桃源,这里才是《消失的地平线》里的香格里拉,一个比西藏更具诗情的远方。<br><br> 这里是被神灵眷顾的人间天堂,独占了太多"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眸"的绝色仙境,醉了无数过客的心、迷了太多路人的眼,就像一位隐居仙境、绝代芳华的美人,美的让你忘记了呼吸!<br></p><p> </p><p> 川西是一幅画,碧云天、黄叶地、云雾绕山腰、晚霞照金山; <br></p><p> <br> 川西是一支歌,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我看见一座座山川......; <br><br> 川西是一首诗,雪山草甸,峡谷湖泊和民族风情是那么的超凡脱俗,难以形容。</p><p> </p><p> 季节把川西带进了秋天, 白雪皑皑的雪山、变幻着红、黄、绿色的彩林,极富特色的藏房镶嵌在满眼蓝色、白色、金黄、黑色、绿色的饱和色块中,五彩缤纷的颜色渲染着川西的秋天,斑斓的色彩灼痛了我们的双眼!这就是川西,一个令旅行者无数次魂牵梦萦的地方 ……<br></p><p><br> 经过周密的策划,精心的准备我我们一行15人,制定了为期12天的川西秋色行,10月5号出发,16号返回到家,12天的时间除了往返需要的4天,在川西高原8天边走边玩,重点游览色达、稻城亚丁、中路藏寨。</p> <h3><font color="#010101"> 本次川西之行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安全舒适,36座的大巴车我们全部成员只有18人,因此有足够的空间,保证了乘坐的舒适。</font></h3> D 1:早晨5点半出发,是我们本次旅行行驶里程最多的一天,为了给第二天的争取更多的时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天赶到西安,经过14个小时,行驶1150公里,我们于晚上9点顺利到达西安阎良区住宿。<br> D2: 我们早晨5点半从阎良出发,前往目的地成都,行至秦岭沿途景色越来越美大家的情绪渐渐高涨起来,一路畅通无阻并没有因为十一长假堵车,800公里的路程,下午6点顺利到达成都。晚上8点我见到了此次我们川西行的领队山鹰,以后的八天时间里,我们的吃、住、行、玩由山鹰负责为我们安排。<br> <h3><font color="#010101">手机照片</font></h3> <p> D3:成都-汶川-理县-马尔康-金川,住宿地海拔2100米(全程约405公里,8小时)</p><p><br></p><p> 上午9点我们到达映秀镇,参观5.12大地震遗址,那些旧日沉痛的记忆仍然在 ,一碰就痛,一想就悲。但,生活总是在希望中勇敢向前。行走在这块充满爱的的土地上 ,内心安静,平静,越发的敬畏生命。活着,请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br></p> <p><br></p> <h3><font color="#010101"> 参观完5.12地震遗址,我们途径桃坪羌寨做短暂停留,继续前行,随着海拔的升高,川西高原的渐渐深入,沿途的风景越来越美,车窗外奔腾咆哮的河流、层林尽染的大山、变化莫测的光影,无不让我们感叹,行至大约离目的地金川县60左右公里时路越来越窄,天也越来越黑,对于初次上高原的大家不免有些紧张,车里少了欢声笑语,气氛有些凝重,晚上9点我们有惊无险顺利到达金川县城,入住玉龙酒店,酒店依山傍水,门前便是一天小河,河水湍急,这一夜听着涛声几乎一夜无眠。</font></h3> <p>D4:金川-观音桥-色达,住宿地海拔3800米(全程约286公里,5小时)<br><br> 我们原本计划早晨起来去神仙包拍摄梨园日出,拍摄结束后前往色达,中途打卡观音桥,然后游览色达佛学院,如果天气晴朗观赏拍摄色达日落和夜景。<br><br> 但早晨起来细雨蒙蒙,因此我们取消原定的拍摄计划直接前往色达,途径观音桥也在下雨,一路我们未做任何的停留直奔色达,中午提前到了色达,我们把行程稍作调整,先去天葬台,然后在去色达佛学院。<br><br> 中午12点我们到色达附近的洛若乡,吃过午饭,便前往天葬台,远远看去空中有许多盘旋的秃鹫,暗示着天葬台就在附近。藏族讲解员讲述天葬过程,对于我们似乎无法理解,然而对于他们,天葬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p><p><br></p><p> 天葬,其实是藏族最普通的葬法之一,据统计,仅在西藏自治区就有上千座天葬台,还不包括其他省的藏区天葬台,藏民中除了因中毒、暴病或者传染病死亡之外,一般人都有资格天葬。藏人推崇天葬,倒不是因为肉体可以随着鹰鹫上天堂,而是他们认为拿出这具已经失去灵魂的“皮囊”来喂食鹰鹫,是最尊贵的布施,这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br><br> 色达天葬台相比西藏的天葬台更加开放与包容,不仅是实施天葬的地方,同时也是介绍天葬文化的场所,据说上师丹增嘉措仁波切用心血重建这座尸陀林的用意之一就是希望所有到访的来客,都能对生与死有一种更深刻的体会,正如墙碑所铭:在这里,可以感知肉身的无有实义;在这里,可以通达寿数的无常不定;在这里,可以洞彻生命的不可依靠;在这尸陀林里,可以了悟生与死的真理…<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幽兰</font></h3> 离开天葬台,我们便前往川西之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的色达。<br> 通常说的色达,并不是指甘孜州色达县的县城,而是世界最大的佛学院“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在色达县城东南20公里处,有个地方叫喇荣沟,1980年,为发扬藏佛学文化,开办学 院,从32人发展到现在僧众数以万计。这里的红房子都是这里的僧尼们自己搭建的,如今满坑满谷的红色小屋,在山顶俯瞰,蔚为壮观。 <h3><font color="#010101"> 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内,海拔在3700M——4200M左右。简称色达佛学院(并非简称五明佛学院、因为很多寺庙都有自己的五明佛学院),偏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城郊,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处,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佛学院。色达佛学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之一。</font></h3> 五明佛学院是我国具有广泛影响的藏传佛学院,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热珠堪布从80年代初期开始,跟随晋美彭措法王管理五明佛学院,主要负责4000名“觉姆”(藏族对女性出家者的尊称)的文思修行,培养出了很多佛教界知名的学者和僧众。<br> 何为五明:<br>一是“声明”,精通语言文字者为声明。<br>二是“工巧明”,明一切工艺技术。<br>三是“医方明”,明治病的各种医术。<br>四是“因明”,明鉴别、考定正邪真伪之理法。<br>五是“内明”,明自己修持的一切经藏、理法、宗旨,佛教以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为内明。 最初,在这个青藏高原上近乎与世隔绝的不毛之地,9000多位男女僧侣为自己的信仰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园。他们在此聆听他们不参政的精神领袖晋美彭措对他们的教诲。到2001年,另外1000多汉族人也来到此地,并把喇荣五明佛学院定义为他们心中的圣地。<br> 于是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开始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藏式小木棚屋,远远望去犹如一张密集的织网在山坡上铺展开来,非常壮观和震撼。<br> 这些小屋每一间只有几平米大,两个房子之间只要有空隙,僧人们就会见缝插针的建自己的小屋,涂成褐红色。<br> 在路道上,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为漫长的修行路上,只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而他们又不是孤独的,因为身边都是如此孤独而虔诚的灵魂。<br> 信仰,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又坚固的生长在每个人的心里,支撑着每一个坚定的眼神和步伐。<br> 许多不是佛教徒的人<br>原本只是去色达看一看<br>结果却留在那里修行<br>几年还是几十年?<br>不,是一生!<br>连他们自己后来回想起<br>都觉得因缘不可思议<br>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置身在这一方净土,你的心灵也会跟着被净化,溶于这一抹红。<br>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br>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h3><font color="#010101">高原的天气变幻莫测,蓝天白云转瞬即逝,不一会乌云滚滚下起了绵绵细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几分钟过后,东方的天际出现了两道彩虹,也许是我们这些虔诚的游客感动了上苍,给我们送上的吉祥祝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太阳的光芒穿透乌云,光影笼罩下的红房子更显神圣美丽。</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站在色达的观景台,放眼望去,似乎这里的一切都留下了红色的印记,除了满山的红房子整个喇荣沟也被秋天披上了橘红彩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我们一行15人 和成千上万的游客一样,满怀敬仰之心,历尽艰辛长途跋涉,只为了邂逅我们心中的圣地——色达,相遇虽然短暂,但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荷塘月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明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方游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秋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冉阳照暖(摄影:秋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多米(摄影:秋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莫名(摄影:旅游摄影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幽兰(摄影:秋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婷婷玉立(摄影:秋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水无色(摄影:秋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明媚(摄影:旅游摄影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蝴蝶兰(摄影:旅游摄影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果刚(摄影:莫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旅游摄影人(摄影:果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风过无痕(摄影:旅游摄影人)</font></h3> <p> 如果要评选一个中国最神奇最特别的地方,我想我会把票投给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这片“红色之城”,从风光到人文,彻底颠覆了我对祖国各地的印象,如同一座从天堂降临到人间的”圣城“,震撼着你的视觉与心灵。</p><p><br></p><p> 不到川西,你不知中国之美,<br> 不到甘孜,你不知川西之美,<br> 而不到色达,你就不知甘孜之美!<br><br> 色达,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极致的人文美景——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依山而建的红屋,随风飘扬的经幡,慈祥善良的僧众,虔诚淳朴的藏族同胞,这里是灵魂苏醒的地方;这里是一方永不消失的净土;这里是一个没有嘈杂纷争的清净世界,诚如仓央嘉措的所说: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匆匆一眼便心存眷念,再难割舍。</p><br> <p>D5:色达-炉霍-甘孜,住宿地海拔3500米(全程约260公里,6小时)<br> 按照原来的计划,我们早起去佛学院拍日出,中午时分前往天葬台,感受藏区百姓的生死轮回。然后乘车经炉霍到达卡萨湖,之后翻越奶龙山,到达甘孜县住宿。</p><p> </p><p> 早晨阴雨我们取消了日出拍摄,天葬台昨天以去,因此我们决定改变行程先去亚青寺,然后返回甘孜住宿,但途中我们得知亚青寺有法事,路上实行了交通管制,我们直接前往甘孜。</p><p><br></p><p> 出门旅行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风景在路上,当你行走在川西高原,才能真正领悟这句话 含义。 我们离开色达还下着小雨,大约走了一个小时,天气渐渐放晴,车窗外云雾缭绕,层峦叠嶂,我们的大巴车穿云破雾,仿佛行驶在仙境之中。 </p><p><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于师傅 (摄影:幽兰)</font></h3> <p> <br></p> <h3><font color="#010101"> 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旅行既是修行,当我们身处逆境,不妨学学古代诗人的情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秋实</font></h3>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腿更长的路。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br>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秋实</font></h3> 中午时分顺利到达甘孜县城。至此我们已离家5天,进入川西高原3天来,队员都出现了高反,因此我们决定下午自由活动,修整半天恢复体力。<br><br> 午饭后,经过两个小时的休息,大多数队员恢复了体力,我们相约去县城周边的藏族村落转一转,离开县城大约20公里,路旁的藏族小山村吸引了我们,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依山傍水,独具特色的藏民居错落有致,几位藏族男女正在夯土打墙。 <h3><font color="#010101"> 行走在藏区,寺庙随处可见,信仰佛教是藏族同胞与生俱来的价值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村头我们遇到了一位满头银发,身体矍铄的藏族老妈妈,我们上前和老妈妈打过招呼,老人热情的和我们交流起来,老人家已经70岁,孩子在外地打工,老人家一个人生活,当我们目送老人离开的时候,老人家一个平常的举动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老妈妈弯腰捡起路上的小虫,把它放到路旁的草丛里,经询问我们才知道,是怕行人把虫子踩死,老妈妈的善良、大爱让我们深受感动,望着老人家离去的背影,我们默默的祝福老妈妈健康长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幽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幽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幽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村子对面是雄伟的雪山、蜿蜒的河流、青杨林、草地,风景如诗如画。</font></h3> <p> 高原的天气真的翻脸比翻书还快,正当我们打算进村的时候,突然乌云滚滚狂风大作,大风扬起的沙尘根本睁不开眼睛,整个身体都感觉快被刮飞了,我们急忙跑上大巴车,说来也巧我们开车回酒店走错了路,直接开到了“格萨尔王城”,此时虽然还下着小雨,大家一致决定既然都到门口了,就进去参观一下。</p><p><br></p><p> 格萨尔王城位于甘孜县城东南部,建于格萨尔史诗“霍岭大战”遗址之上,距格萨尔机场50公里,主要由格萨尔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史诗观光区构成。王城以格萨尔文化为主题,建成一条主道、一座王宫,依照格萨尔的传奇一生,勾勒出最完整的一条生平序线,绘就了一幅格萨尔生平文化的立体画卷,是格萨尔文化元素最集中、藏式建筑景观最多样、旅游要素最齐全的文化旅游新地标。<br></p>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幽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幽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幽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秋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秋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秋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行走在川西高原,最不缺少的就是美,随时随地都会遇到美人、美景,在格萨尔王城门前,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美丽的彩虹,还有美丽的藏族姑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秋实</font></h3> <p>D6 甘孜-新龙-理塘-稻城(全程420km,行车约10小时)<br> 早上离开甘孜,一路穿行在雅砻江大峡谷,峡谷山岩林立,犹如进入了一个古老隧道。中午抵达世界高城——理塘,在理塘用过午餐后,我们继续南下,经兔儿山,翻过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遗迹——苍凉、粗犷、壮美的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如果天气晴好的话,在此透过一望无际的乱石滩,看到天边的一排雪山组成的雪线,景象十分的壮观。桑堆红草地是季节性的景点,只有秋天才能看到。傍晚时分抵达稻城县入住。<br></p><p><br></p><p> 这一路美景数不胜数,光叫的上名儿的就有:雅砻江大峡谷、兔儿山、古冰川遗址、桑堆红草地、亚丁白塔、万亩青杨林,我们一路走走停停,为了让大家能够休息好,我们没有住稻城县城(3900米),选择了多走几十公里到海拔(2900米)更低的香格里拉镇住宿。</p> <h3><font color="#010101"> 稻城兔儿山位于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北部,远观就像兔子耳朵屹立在风中.山势十分奇特,长在寸草不生的山峰之上,颇为壮观宏大。天气好时坐车沿着公路走过,远远望去,仿佛是小兔子受到了惊吓,在恐慌中注视着你!周围是陡峭的冰蚀峰林地貌,映衬着晶莹剔透的海子门,真实的妙不可言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银日则海拔为5020米,共有1145个大小海子。其规模密度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故名海子山。海子山位于理塘与稻城两县之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极目远望,一片红彤彤的景致映入我的眼帘,红得那么热烈,那么艳丽,也那么醉人。在或黄或绿的白杨树的衬托下,灿灿生辉,妩媚无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离开红草地,已经是晚上6点多,因为到住处还要赶几十公里的路,我们未做任何的停留,直接前往香格里拉镇,于晚上8点顺利到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至此,我们12天的行程过半,因篇幅的限制我的游记也只能先写到这里,稍后在下篇里我会为大家奉上,我们此次川西之行的终极挑战——稻城亚丁,以及后半程的故事。如果此篇游记能给您一点点启示,和帮助那将是我最大的心愿。衷心的感谢每一位读者!(文中引用照片除注明摄影师的,均由本文作者风过无痕拍摄)。</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