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嵩溪村,位于 浙江省浦江 县东北 部,是一个宋代建村,拥有1560间古建筑,藏在深山却名扬大江南北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落。她地处嵩溪上游广阔平坦的谷地中,村以溪得名,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蔚为大观。</p><p class="ql-block"> 如果从嵩溪的高处远处,俯瞰眺望这一有着千年历史一千多间民居的村落,无论阴晴雨雪花开花落,都觉得气势恢宏豪迈气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应朋友相邀,11月9日下午,我约请浙江师大的几位老师专程赴嵩溪村考察。唱唱跳跳跟随奶奶同行。</p> <h3> 嵩溪源于村北5公里外的鸡冠岩,由北而南流经嵩溪村,到了村中之后分为东西两支,最后在村南的桥亭重新汇合。东侧的分支为暗溪,西侧的是 明溪 ,两条溪水均清可见底,鱼虾成群。图为明暗溪的会合处。</h3> <h3> 在浦江乡村,村民素来有看戏的传统,过节戏、庙会戏、祝寿戏、圆谱戏等,四季不绝,因此有“锣鼓响,脚底痒”之说。在嵩溪村的徐氏宗祠里,就有一座雕梁画栋、美轮美奂的古戏台,至今依然经常有演出。<br></h3> <h3> 燕诒堂堂名出自《诗经·大雅》“诒厥孙谋,以燕翼子”,祖先们都想让自己的儿孙永世安吉。</h3> <h3> 唱唱跳跳到了后,很是兴奋,到处走走看看。唱唱还独自登上了古戏台,要求表演节目。</h3> <h3> 石板路,整个村子四通八达的弄堂小巷,其道路中间都有一条大石板,两边铺着鹅卵石和石灰石。</h3> <h3>这盆小辣椒长得惹人喜欢。</h3> <h3>处处是景,奶奶忙于给唱唱跳跳拍照。</h3> <h3>背靠长长五彩的石灰渣石墙,不见城市的喧嚣拥挤,唱唱倍感新鲜。</h3> <h3> 千年前的嵩溪村,周围有储藏量丰富的石灰石,多数村民以烧制石灰为生,销售石灰生财。浦江、东阳、义乌、兰溪等地的村民多以嵩溪和旌坞一带的石灰用于农田与建筑。</h3><h3> 嵩溪村的大名从小就长在我心底,因为父亲经常讲述他年轻时穿着草鞋到嵩溪,每天挑着担石灰,翻山越岭五十多里的那份艰辛。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调到报社工作,曾专门来过嵩溪采访。本世纪初,到任创建办和建设局后,也曾因检查工作来过几次。调任党校后,陪同上级和各地党校领导及专家来嵩溪调研考察则更多了。如今的嵩溪老百姓不再烧卖石灰,而是叫卖风景赚钱了。</h3><h3>图为封火多年的石灰窑,成了一道风景。</h3> <h3> 嵩溪村有 明溪 和暗溪穿村而过,终年溪水潺潺,暗溪时隐时现,如同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不少建筑横跨于嵩溪之上。有了水才有了村庄的灵气,嵩溪村的先人确实是慧眼识珠,匠心独具。</h3> <h3> 暗溪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冬暖夏凉,暗溪常年基本恒温,五十多幢房屋矗立于暗溪之上,也倍受着暗溪的影响。</h3> <h3> 岁月将历史的沧桑刻进了磨盘,午后的秋阳下,唱唱跳跳则将童真欢笑留在了磨盘石墙边。</h3> <h3>两个小美女坐上了手扶拖拉机。</h3> <h3> 王姓门里院子不大,却优雅大方,处处布置得清雅精致。其房屋偏房门门楣上的“规行矩步”四字,既是家族的规范和写照,也是对后代行为举止的要求。</h3> <h3>电影《画皮》的编剧王郁生,胡锦涛任贵州省委书记时的老同事王录生(时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就出生在此小楼。</h3> <h3>主人马丫美女特意从城里赶回来接待我们,看到小跳跳,她端出了一条老古董--翘翘凳。跳跳坐在上面,张嘴喊叫,兴奋的像骑马一样前后摇晃起来。</h3> <h3>小马美女要给客人们泡茶,唱唱跳跳竟也坐上了主人位。</h3> <h3>小楼今日无夜雨,唱唱跳跳笑东风。</h3> <h3> 村内到处是岁月镌刻的遗存,宋明清的建筑,民国的墙画。800多年的村落历史长卷,就留在斑驳的泥石墙上,流在雨水打黑的瓦楞上,画在日子浸黄的房板上,刻在方格、菱形和井字纹的窗棂上,铺在悠长悠长的小巷石板上,飘渺在徐氏宗祠、邵氏宗祠的香火缭绕中。<br></h3> <h3> 粉墙黛瓦马头墙,在无垠的苍穹中隔出一方独立的空间,让青山点头,时时窥探这个天井里的风光。<br></h3> <h3> 嵩溪古屋林立,宗祠、台门、戏楼、大殿等,雕刻雅致清新,技艺非凡,最重要的是雕刻内容非常丰富,独具匠心。</h3> <h3> 嵩溪番薯粉的制作工艺已有几百年历史,番薯经过打磨成浆、沉淀、搅拌、蒸制、切条、晾晒等多道工序,最后成了大家碗中的美食。番薯粉具有“经得煮、汤不浊”的特点,干粉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左右,泡软即可下锅,煮熟的番薯粉透明晶亮、柔韧有弹性,口感极佳。</h3> <h3>在这偏远的山乡古村,素雅精致的小楼前,爷爷奶奶和唱唱跳跳合个影!</h3> <h3>这是小唱出生7个月时在王姓门里二楼拍的照片,因此,唱唱这次也算是故地重游了。</h3> <h3> 一个下午穿行在这江南韵味的千年村落,早起的月亮已经挂在村后的山岗顶上。两个小美女走累了,一到车上就睡着了!
<br></h3> <p class="ql-block"> 站在 村口的“来去亭”边,抬头看月,低头见溪。我仿佛看见了千百年来,无数像父亲这样的“石灰客”经过这来来去去的肩挑身影,岁月将所有的故事都写在了嵩溪旁的石板路马头墙上,唱唱跳跳长大后,可会记得曾经今日来过这里,听过太爷爷挑石灰的脚步声?我们下次再来,带上你们爸爸妈妈,在此住上几晚,看“晓窗故居”,走“八字台门”,听“小楼夜雨”,读嵩溪古村的千年故事!(部分美照借用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