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谢富云《水墨中那婉约的女子》评诗歌产生的新意

今音文学与评论

<p><br></p><p>谢富云,笔名爱的旋律,安徽人。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喜爱文学,擅长诗歌。常以诗的方式表达人生悲欢,作品散见于纸刊、网络和微刊。生活中素心如莲,淡雅清新。</p> <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水墨中那婉约的女子</b></p><p>&nbsp;</p><p>文/谢富云</p><p>&nbsp;</p><p>清风十里,暗香浮动</p><p>安身于红尘,幽居于烟火</p><p>&nbsp;</p><p>一路辗转,一路凝眸</p><p>浅呓一曲季节歌谣</p><p>谱成一曲幽香诗韵</p><p>我便是你水墨丹青中的女子</p><p>你便是我红笺小字间的知音</p><p>&nbsp;</p><p>一朝相逢</p><p>一眼千年</p><p>若懂得</p><p>何须千言万语</p><p>&nbsp;</p><p>一直庆幸有你相伴</p><p>感激你给予我的温暖</p><p>感觉在孤单彷徨时</p><p>有了依靠和安慰</p><p>是你懂得我的无语和失落</p><p>&nbsp;</p><p>你说我们的心是心有灵犀的</p><p>因此我相信着</p><p>我们的心</p><p>会永远永远紧紧相连</p><p>&nbsp;</p><p>铺一纸素笺</p><p>研一盏墨</p><p>让婆娑生出感动</p><p>沉香指尖渲染</p><p>&nbsp;</p><p>锦瑟年华,缱绻生香</p><p>提笔是天长,落笔是地久</p><p>染了眉梢,醉了流年</p><p>&nbsp;</p><p>2019.10.29</p><p>&nbsp;</p><p><br></p><p><br></p><p>【今音评论】</p><p><br></p><p>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评诗歌产生的新意</b></p><p><br></p><p>《水墨中那婉约的女子》以相随与互动的节拍来进行抒发一段情感是指题目的“水墨中”。这首诗歌里面把两个局限,一个“水墨”,另一个“婉约”,作为诗歌的定点与定位认识。其中有一个思路便是寻觅“知音”。</p><p><br></p><p>这时候诗歌的欣赏,假如按照任意性选择的话,可以围绕“知音”去找与其相关的意象或诗行,由此去尽量发现这首诗歌中的新意。而对新意的理解和求索,并非一件容易事。</p><p><br></p><p>就这首诗而言,以“婉约”作为先决条件。而在这首诗的七段当中,作为条件,它还有一个互动对象,是设置在了诗歌的第四段的第五行,“是你懂得我的无语和失落”。</p><p><br></p><p>这句诗语犹如珍珠般,被埋的比较深。这样的深度也就具有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特征。在诗歌二十七行当中,有两个关键的地方,一个是第六段第四行的“沉香指尖”,另一个是第七段第三行的“染了眉梢,醉了流年”。这是诗歌在人物互动之后所取得的良性效果,效果的特征是心安理得和淡定从容。</p><p><br></p><p>这样看来,这首诗歌的又一个特征也便产生了,它就是高雅与端庄。于是,尤其是一个诗歌人物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读者的眼帘。</p> <p><br></p><p><br></p><p>【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