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张健</h3><h3>拍照;一川</h3> <h3> 10月28日,晚秋时节,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秋风萧瑟。苏明、津龙、张健、一川战友四人相约同行来到坐落于京郊西北方向,西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游园赏秋。</h3> <h3> 我们从植物园东南门入园,一路向北开始了我们的游程。</h3><h3> 远远望去,西北方向群山起伏,山峦叠嶂,与山脚下的植物园连成一片,层林尽染,浑成一体,似红非红的枫叶点缀其间,坐落在林间的寺庙隐约可见,我们边走边拍照留影,溪水池塘,金黄色的银杏叶,成片的芦苇随风摇曳,林中飞来飞去的鸟儿,不时传来声声啼鸣。这大自然的美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向我们展示她那美丽婀娜、多姿多彩的身姿,我们游览着、欣赏着、在行走的同时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的吸引着。</h3><h3> </h3> <h3> 行走之间我们来到了景点之一的“竹园”,一片片竹林,一处处竹园,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竹子虽不很粗壮,但也挺拔秀丽,竹林形成的林荫小道,曲径通幽,园园相连。竹子虽说是南方植物,喜湿润雨水,能在北方园林中有这种规模也是稀有罕见。看到在阵风中挺拔的棵棵翠竹,让人想到它的品格气质。</h3><h3> 秋风阵阵吹,翠竹挺且直。</h3> <h3> 出竹林不远我们来到了坐落在林间的“曹雪芹故居”。如今的故居是今人为纪念曹雪芹先生在原有旧址上重建的。从遗址留下来的老照片上看,曹雪芹故居是非常破旧的。触景生情,遥想当年曹先生从繁华似锦的江南贵族,两遭清洗,家境破落,隐居京郊,陋室烛光,十年辛苦,五次删改,写出了流芳百世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他不仅书写了凄美的宝黛爱情,还刻画了当时的社会及风土人情。既写下了《葬花吟》这样高雅的诗句,也道出了《女儿乐》那样的低俗粗语。穷困潦倒时著书仍不忘帮助挤济穷苦之人。他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英年早逝。曹先生虽已远离我们,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他那语言大师、文学巨匠的风范,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令人敬佩,他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和启发思考如同沉睡在这周边的青山永存。</h3> <h3> 从曹先生故居出来我们走向园林中另一著名景点《卧佛寺》。当年曹先生常去卧佛寺的一条小路,现己铺上橙色的沥青步道,偶遇跑者慢步小跑在此路上。快接近卧佛寺的正中间道路是用花岗石铺成的步道,路两侧一棵棵古老松柏树耸立两旁,细看介绍,有些松柏树龄己有300年以上,人未进寺己感到古老庄严肃穆。植物园共有古树636棵,300年以上的一级树124棵,100年以上们二级树512积木,主要树种有松、柏、槐等,古树寿命如此之长让人生与之相比是那样短暂。(因卧佛寺在维修未能瞻仰到卧佛)。</h3> <h3> 出卧佛寺继续向西北方向行走,顺山坡而上就是著名的“樱桃沟”,樱桃沟是因过去沟中种满樱桃而得名,现樱桃树几乎没有了,可名字却留下了,有点名不符实。</h3><h3> 座落在沟中密林里的北京129学生抗日运动纪念地是1935年12月9日北平进步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的反抗日寇入侵华北抗日大游行的集结训练地。当时进步学生曾在此处进行了三次军事训练,之后大都义无反顾的投身抗日战场,为求民族解放流血牺牲。我们在此伫立许久,仿佛看到了当年进步学生救国救民的英姿。</h3> <h3> 顺沟而上到了樱桃沟溪水的水源头,那个不大的小山洞就是樱桃沟的水源之地。还有块不大的形似元宝的山石也是一景,名曰“元宝石”,它突兀卧立在高端,像是告诉你这里的大自然就是无尽的宝藏。</h3><h3> 顺沟沿着木栈道而下,津龙、一川二人回忆40多年前樱桃沟底上山的路是一条人们自然踏出的沟间小路,顺着溪水蜿蜒而上,现仍有溪水,只是水势小了很多。沟中段有一栏水小坝,形成一小水塘,津龙忆起50年前曾在此游过泳。</h3><h3> 樱桃沟的中下段映入我们眼帘是那数百棵耸立入云的水杉林,树干挺拔直立,树端绿绿葱葱,一只黑色的小松鼠在树干上攀爬跳跃,仿佛在告诉我们它才是这里的主人。</h3><h3> 据介绍此水杉原产地是湖北,现是在北方最大的一片水杉林,南方的水杉在北方能长得如此之壮,也属奇迹了。</h3> <h3> 我们尽情游览,不知不觉已到下午时分,许是受到大自然气息的感染,苏明、张健、一川情不自禁的唱起“乌苏里船歌”,“挑担茶叶上北京”等歌曲,余音缭绕,游意未尽。</h3> <h3>北纬40度线</h3> <h3> 结束了愉快和令人难忘的植物园之游,再见了,美丽的北京植物园,相约来年北京碧云寺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