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那一束阳光~范县第一小学名师工作室活动纪实

又是花开时

<h3><br>2019年11月9日,冬日已到,阳光还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我们范县第一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举办了微型课展示研讨活动。为了举办这次活动,准备历时三周。<br>展示课例如下:<br>许凤娟《夏天里的成长》六年级<br>姜冬玲《夏天里的成长》六年级<br>王芬《慈母情深》五年级<br>赵青《火烧圆明园》五年级<br>刘青春《狐狸分奶酪》二年级<br>王丽娟《葡萄沟》二年级</h3> <h3>陆集乡坑东小学的许凤娟老师首先展示,她最年轻,因为第一个上台,略显拘谨,但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她的《夏天里的成长》条理清晰,紧扣本单元目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一目了然,虽然实施过程略显简单,但基本达成。建议:苦练基本功,严格要求自己。</h3> <h3>实验小学的姜冬玲老师也选择了《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导语简洁明确,用孩子的进步引出课题,通过三读完成第一课时的学习。但是有些程式化,完成任务的感觉,建议每一步都要落实到位。</h3> <h3>范县第一小学的王芬老师执教的是《慈母情深》这一课,她设计极为巧妙,扣住课后小练笔“你有没有过 ‘鼻子一酸’的感觉”,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情深,慢镜头、快镜头、特写镜头,令听者动容。本单元目标是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在这堂课上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语文课的语文味。建议:小练笔题目用课后问题,不要另外设计,只要位置恰当,训练会更到位。</h3> <h3>范县第一小学赵青老师也是资深的语文老师了,她选择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承上启下,利用已知引出未知,紧扣“文章题目是‘毁灭’,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 ‘辉煌’呢”,这个大问题开始学习,目标明确。但是老师的设计过于细致,所以,有点超时。建议:语文教学要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简简单单地教。</h3> <h3>杨集乡中心小学的刘青春老师讲的是二年级上学的《狐狸分奶酪》,这是匈牙利的一个民间故事。刘老师紧扣低学段识字写字目标,娓娓道来,引领孩子们进行各种形式的识字认字,教学语言丰富,善于引领学生。但是,作为老师,教学语言丰富的同时,一定要严谨,要准确简练,切忌随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刘老师的教学语言精心锤炼后,她的语文课一定会大放异彩。</h3> <h3>最后登台亮相的王丽娟老师,她的语言极富亲和力,笑眯眯的一开口,就把我们带入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她特别善于指导同学们朗读,不突出强调,但是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句中要突出重音的位置往往都是那些修饰词。她的课件少而精,紧扣学习环节,一节课,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结束了还意犹未尽。王丽娟老师课前明确教学目标,课后进行达标检测,这样的教学更富有实效性。</h3> <h3>大家认真地记,认真地听,认真地从他们身上吸收精华。</h3> <h3>微课展示结束了,大家不由发出由衷的感叹“这样的活动要多搞,实实在在,让大家都有收获”。课后,孙海华老师、郝秀霞老师、高胥明老师、进修校的王朝霞副校长做了点评,我们的点评不是简单的发言,而是边点评,边探讨,比如:评职称所讲微课和参加优质课评选所讲微课的不同;不同学段目标的选择;讲微课选择哪个课时更好……大家没有遮遮掩掩,有质疑就问,有方法就说。整个研修活动从8:50开始。11:50才结束。<br>最后,谦虚的刘青春老师又留下来请教问题。郝秀霞老师和高胥明老师又帮她重新规划教学设计,一直探讨到中午十二点多才算正式结束研修。</h3> <h3>活动结束,我们一起拍照留念。但愿我们的活动能像冬日里的那一束阳光,永远温暖我们的心田。我们的活动不是为了展示;不是为了炫技;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大家的共同进步,只有人人努力,才能迎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春天。</h3>

老师

教学

小学

课后

微课

语文

范县

紧扣

活动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