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徐华:续写百年潞河教育传奇

づ一起 曾经`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人物名片 徐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教育部卓越校长培养计划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入选北京市第二期名校长发展工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兼职教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督学、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内地新疆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获通州区名校长、第三届通州区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 百年学校潞河中学是北京市著名的教育品牌,也是通州区闪亮的地理坐标,更是万千潞河学子永远的精神家园。自1979年迈入潞园求学,徐华就与潞河中学结下不解之缘。在近40年的时光里,他从一个懵懂的中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直至成为执掌这所学校的校长。他钟情于这片土地,更为150年的潞河教育而自豪。 徐华校长时常思考,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如火如荼建设的关键时刻,百年潞河该有怎样的使命与担当?如何描绘更加美好的潞河教育蓝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他和他的团队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之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是受益者更是建设者 “我们这代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建设者和受益者。”徐华常常感恩,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自己这个农村孩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197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年,也是通县一中(现潞河中学)被认定为首批北京市重点中学之年,这一年学校改变了原来的招生方式,面向全县择优录取。农村孩子可以去城里学校上学了!徐华抓住这一机遇,于1979年参加北京市中考,顺利进入通县一中读书。 1985年,徐华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作为优秀毕业生,他自愿选择为家乡服务,分配到通县师范学校任教。这一年,国家设立了第一个教师节。这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徐华而言,意义非凡。“因为,我从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变成参与国家发展的建设者。” 在通县师范,徐华一干就是14个年头。因为工作能力突出,被潞河中学领导班子相中。1999年5月,徐华回到曾经就读的潞河中学,这一次他的身份是教师。 同年10月,徐华通过考试被公派到日本留学。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了日本语言文化及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习。2001年3月再次回到潞河中学的徐华,从抓科研、管教学到搞总务、做常务,所有重要岗位都走了一遍。2008年,他接过前任校长的接力棒,成为潞河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见证了国家的巨大变化,也得益于这个风云变化的伟大时代。”徐华说,“改革开放赋予了每个人挑战和机遇。而我所服务的母校,在北京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勇立潮头,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一份规划拉动学校二十年快速发展 1998年至2000年注定是世纪之交不平凡的一段时期,也是奠定潞河中学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潞河中学1999—2010发展规划》出台,科学地绘制了学校未来12年的发展蓝图。北京市启动普通高中示范校建设,潞河中学成为第一批通过市评估的高中示范校。潞河中学承办了全市第一个内地新疆高中班,为500名新疆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20年走过来,如今再回头看这份发展规划,其前瞻性和预见性都是划时代的。”徐华回忆说,这份文件系统阐述了潞河中学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和坚持多元开放的学校发展方向。“潞河中学健全人格的本质特征包括道德情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十八个要素,这与我们今天提的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同时,文件还提出学校发展策略,即“三强两优一领先”。徐华介绍说,三强即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重点发展体育、计算机技术和英语三个学科为强项学科,使之成为潞河中学师生与众不同的鲜明特长;两优指充分利用校园面积大的优势建设高标准现代化育人环境和历史悠久校友众多的优势扩大交往提高知名度,增强综合办学实力;一领先强调教育理念、教科研领先。当时学校提出,要以课题引领工作,课题和工作紧密结合,时刻用身边的教育现象来激活教师的思维状态和工作状态。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为这正是我们办学的初心。”徐华认为,正是这份发展规划开启了潞河中学后续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也让这所百年老校一跃成为一所现代名校。 做北京高中课改的特种兵 2004年,北京市启动高中课程实验。由于潞河中学从2001年就开始尝试分层、分项教学实验、项目作业、课外活动等课程改革探索,当北京市高中课改推进时,学校顺利完成过渡,并取得了自主排课自主会考实验学校资质。 自此,潞河中学在高中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大胆探索,一路领先。 2007年秋季入学,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北京市启动新一轮高中课改实验。2008年北京市挑选八所学校(其中普通高中六所)作为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市教委相关领导形象地称之为“北京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种部队”,潞河中学凭借优异的课改成绩,再次入选北京市首批高中课改实验学校,继续保持了自主考试的权利。 2011年获得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称号。凭借这一轮课改实践和取得的成绩,学校获得了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创新发展是永恒的基调 面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进而带动通州区基础教育整体发展——徐华认为,这是新时代赋予潞河中学的使命和担当,更是潞河人不断创新、一路前行的动力。 自2012年,潞河中学就自发成立教育联盟。2015年,在通州区教委的支持下,联盟做大做强,辐射范围包括通州区6所小学、6所中学,以及内蒙古、青海、甘肃、河北、天津等地区的学校。“我们把学校课程、优质资源向联盟校开放,我们的老师也定期到联盟校、手拉手学校做教学指导。”徐华说,“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首都及周边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7年,潞河中学1+3贯通培养项目正式启动,学校第一届钱学森班正式招生。与此同时,学校还聘请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著名作家王梓夫、科学家钱永刚、军事家杜文龙等专家学者,组成40人顾问团。“受钱学森先生大成智慧理论启发,我们绝不能让学生的中学生活越学越窄,而是要宽基础、广涉猎,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学、艺术、军事、科技、经济等领域都勇于探索和尝试。” 徐华说。 据了解,潞河中学钱学森班的课程是四年一体化设计,特色是小微科学研究,用学生的微型科学研究来带动四年的学习生活。每年寒暑假,学校会按排钱学森班的学生去中国科学院在全国各地的研究院开展微实验、微研究。 学校还参与了斯坦福大学模式创新型研究人才培养中学联动实验室(实验课题交流)项目,尽可能为学生搭建更多的研究发展平台。“可以说,学校投入最优秀的师资、最优质的资源、最丰富的课程,集全校和社会之力,打造钱学森班。” 记者手记:感恩时代 砥砺前行 潞河中学是一所具有15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的风向标。执掌这样一所学校,压力可想而知。然而言谈中,我却感受到了徐华校长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运筹帷幄,成竹在胸;感受到了他作为教育家校长的睿智、胸襟与气度;感受到了他对母校、对国家、对这个风云变化的时代的感激与崇敬。 徐校长是位对学校历史、对前辈教育智慧十分尊重的校长;是一位具有广阔视野、政策水平极高的校长;是一位扎根学校、不图虚名、不急功近利的校长;是一位深爱自己的学校,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师根本利益的校长;也是一位充满激情、不断创新的校长。 采访中,徐校长会不经意流露出对潞河之爱,对教育之诚,对社会之真。他提出“校长的引领作用”——思想引领求教育至善之境,实践创新求教育终极之真,社会担当求教育极高之美——这是校长的良心所在,也应该是每一位中国当代教育工作者的精神追求。 图片:学校提供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来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张斌平:孩子不必当学霸,但一定要有精气神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李烈:“以爱育爱”的教育人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李金初:40年,迈向“人生中心教育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张华礼:有情怀的校长,做有温度的事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杨志成:三尺“初心”成就教育恒心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李希贵:一路寻找,重新定义学校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吴颖惠:30年教育研究路,从未有职业倦怠感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陈立华:32岁当校长,43岁获批正高级…传奇还在继续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翟小宁:树立基础教育的“中国标杆”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马芯兰:跨越半个世纪的数学追梦人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桑锦龙:见证教改波澜20年 【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专访】李有毅:沿着前辈教改路且思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