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秋天踏着轻盈的脚步走了,</h3><h3>冬天迈着蹒跚的步伐,</h3><h3>逐渐敲开冬天的大门,</h3><h3>寒冷也逐渐来袭,</h3><h3>送上暖暖的关怀,</h3><h3>愿你在立冬的季节里能够洒满阳光</h3> <h3>冬日肃杀苦寒,故有几愿:</h3><h3>一愿诸君且珍重,早晚清寒勤添衣;</h3><h3>二愿诸君且舒怀,敬往事一杯酒,悲欢如尘不回头;</h3><h3>三愿诸君且宽心,人生处处有美景,活在当下,不留遗憾。</h3> <h3> 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h3><h3>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h3> <h3> 天子迎冬:在中国古代,立冬是十月的大节,上至天子,下至老百姓,都非常重视立冬,这是为什么呢?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有四立,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立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气,天子都会进行祭祀,立春代表着万物复苏,立夏代表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立秋则代表着丰收季节的到来,而立冬则预示着劳累了一年了,要休息一下,因此在这天,皇帝一般也会进行祭祀进行迎冬。</h3><h3> 民间贺冬:贺冬也叫「拜冬」,在汉代就有此习俗。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所以,今天,我们不如找出衣柜里最喜欢的那套衣服,出门拜拜冬吧~!</h3><h3> 立冬游泳: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h3> <h3>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起点于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太阳位于赤纬-20°16',到达黄经240°。</h3><h3>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h3><h3>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h3><h3> 诗云:“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左河水《小雪》)</h3> <h3>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h3> <h3>行路难(其一)【唐】李白</h3><h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h3><h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h3><h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h3><h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h3><h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h3><h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h3> <h3>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斗指子为冬至,即太阳黄经达270°,于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h3> <h3>农谚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说的就是冬季过冬,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h3> <h3>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h3> <h3><br></h3><h3>久等冬雪遇小寒,</h3><h3>梅花应客心觉甜。</h3><h3>靓女喜霜留影照,</h3><h3>白沙点红添美颜。</h3> <h3>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h3><h3>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h3> <h3>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今年大寒正始于“四九”的第三天。所以,大寒时节,虽然已临近立春,但仍以寒气当令,人体阳气收藏,当以敛阴护阳,顾护机体为养生重点。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建议穿衣以刚刚不出汗为度,不要冻着。若穿衣太少,寒邪侵袭,则机体内藏的阳气就会升浮起来以御寒,这即是扰动了阳气的闭藏。若天气寒冷,避寒不慎而感冒寒邪,可吃些生姜、洋葱、花椒、紫苏叶、大葱、胡椒、桂皮等食物,这些食物都是辛温的,辛能散,温能通,有助于宣通阳气,祛邪外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