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研讨―“学习共同体”

孙东莉

<h3>   不怕我不会,我们有团队。</h3><h3> 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h3><h3> ――题记</h3> <h3>  2019年11月7日、8日,我们在巴林左旗教研中心一楼会议室开展了对“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分享与研讨的活动。由魏丽、吴霞老师主持,五十多名数学老师参加此次活动,老师们的精彩发言,让我对“学习共同体”有了新的认识,也明确了如何把“学共体”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也解决了很多我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此次活动我受益匪浅,感谢领导们提供这样的学习平台,再次感谢!</h3> <h3>  通过所学所想,从以下三方面谈一谈我的收获。</h3><h3>一、我对“学习共同体”的再认识。</h3><h3>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我们的“自主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没有冲突。在“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指导下,“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就是打造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教育。</h3><h3> 从老师们的发言中,我提取到几个关键词,有“倾听”、“小组合作”、“自主”“平等”、“尊重”“安全”和“挑战性问题”。从我们教师角度思考“学共体”,引用陈静静博士的话就是“学习共同体是向深度学习的学习设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飞鸟之眼、蜻蜓之眼、蚂蚁之眼;教师角色要有转变,成为倾听者与设计者;教师要放下身段,宁静内心,温暖接纳,还要等待串联和反刍;人际环境营造要温暖关切,平等倾听,互相学习;学习空间设计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习机会设计,平等学习权和话语权。</h3><h3>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就是为学生营造一种温暖、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心里安全,感到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自主的寻求帮助,发生“真学习”的学习,也就是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h3><h3> 魏丽、吴霞老师也谈到“学共体”就是追求“让学习真实发生”的真教育。</h3><h3>二、如何把“学共体”的理念落实到课堂中。</h3><h3> 1、教师要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例如:《教师的挑战》、《静悄悄的革命》等。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h3><h3> 2、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好教学设计。数学老师要设计好学习单。既让学优生吃好,又要让学困生吃饱。</h3><h3> 一小的乌主任提到他们学校现在正在研究实验数学“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单元整合、年级整合,也可以是不同版本的整合。这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方法。</h3><h3> 3、在培养打造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可以设小组长,但不编号。中后期就可以考虑不设小组长。</h3><h3> 魏老师谈到:低年级2人一组,中高年级4人一组,同桌为对子组。交流时可以先对子组交流,再小组交流。</h3><h3> 4、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h3><h3> 耿老师谈到:我们可以和学生说,我只说一遍;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随机让学生重复发言学生的想法。刘老师谈到:我们教师的音量要放低,要轻轻的说。</h3><h3> 吴霞老师也谈到:我们教师要教会孩子如何倾听。吴老师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一是要听清别人的表达,二是要听懂别人的表达,三是要辫析别人的表达。</h3><h3> 5、高阶问题(挑战性问题发、大问题)的设计。</h3><h3> 大问题的设计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大问题的设计要有价值,要值得学生思考和探究,要有整合性。</h3><h3> 6、教室的布置,学习环境的创设。</h3><h3> “学共体”的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慢慢的把“学共体”的理念融入到课堂中,从一点一滴做起。期待着“学共体”的课堂美丽绽放的那一刻。</h3><h3>三、明确了我旗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方向。</h3><h3> 在赤峰市“一个都不能少”的共同体建设的宣言引领下,我们追求“让学习真实发生”的真教育。</h3><h3> 真正的教育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把学生培养成负责任的创造者,使每一个学生拥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复杂的交往能力。把“教学”变为“研究”让教师成为课程创生者,保障每一个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家。让课堂成为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家长之间以及所有教育人之间互相学习、合作共生的场所,在相互学习中实现每一位儿童、每一位教师最好的成长。</h3><h3> </h3> <h3>  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宁静的课堂是孩子们思考的沃土。挑战学习的孩子是灵动、积极的;挑战教育的老师是高雅、美丽的!我期待着学习共同体课堂之旅的继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