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发生的这件小事,带来两个重要启示!

一笑而过

<h3><strong>中国的扶贫成就,举世瞩目。</strong></h3> <h3>从2012年到2018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8000多万人,相当于德国的总人口。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h3> <h3>众所周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最后留下来的贫困人口,越难脱贫,任务也越艰巨。</h3> <h3>中国云南高黎贡山区发生的一件小事,为扶贫事业带来两个新的启示。</h3> <h3>1</h3> <h3>消灭贫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梦想,也是人类文明最高的发展目标之一。</h3> <h3>扶贫就是找到最需要扶持的人,给予最有效的扶持措施。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其复杂。</h3> <h3>中国人口众多,人群的经济社会特性千差万别,每个村落、每个家庭甚至每个家庭成员,所处的环境、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划分贫富,也让单一的扶贫措施无法奏效。</h3> <h3>这意味着,扶贫措施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每家每户,就很难取得效果。</h3> <h3> <h3><strong>(精准扶贫的6个“精准”)</strong></h3> <h3>因此,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就是要精确识别、精确帮扶。比如,对失去劳动力的家庭,必须要采取直接输血式的扶贫手段;对于缺乏劳动技能或就业机会的家庭,不能简单的直接输血,而是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h3> <h3>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统领下,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创新措施不断涌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h3> <h3> <h3><strong>(中国扶贫成绩)</strong></h3> <h3>从2012年到2018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8000多万人。“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绝无仅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赞叹不已。</h3> <h3>2</h3> <h3>现在,精准扶贫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h3> <h3>剩下来的贫困人口很多居住在贫困连片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即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h3> <h3>这些地区,大多地处偏远、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时常发生自然灾害,农户居住分散并且远离场镇。扶贫难度极大,常规的扶贫措施,往往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难以奏效。</h3> <h3>即便本地区有一些种植业,由于物流成本高,导致产品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让常规的产业扶贫措施失灵。</h3> <h3>云南保山市的赧亢村和丛岗村就非常具有典型性。这两个村子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位于怒江河畔、高黎贡山上,海拔1800米以上,地处偏远,交通不便。</h3> <h3> <h3><strong>(丛岗村位于怒江河畔、高黎贡山上)</strong></h3> <h3>早在1952年,赧亢村和丛岗村就开始大面积种植咖啡,是中国最早大面积种植咖啡的基地,也是中国小粒咖啡的原产地。</h3> <h3>然而,悠久的咖啡豆种植业没有帮助咖农奔向小康。这是因为,赧亢村和丛岗村以小农户种植为主,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交通不便推高了物流成本,导致价格上难以与巴西、印尼等咖啡园竞争。在国际收购方面前,咖农们没有任何话语权,常年被压价。</h3> <h3> <h3><strong>(言秀邓(傈僳语音译)家的咖啡虽然品质更好,但一年下来,20亩坡地的咖啡豆仅有九千元收入,去除肥料、人工等开支,年净收益仅三四千元)</strong></h3> <h3>由于收益很少,咖农积极性受损,无心种植,导致咖啡豆品质下降,只能卖更低的价格。恶性循环之下,两个村子的咖啡树被大量砍伐,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谋生。</h3> <h3>产业带不来效益,人才留不住,是赧亢村和丛岗村无法脱贫的重要原因,也当下精准扶贫的两大难点。</h3> <h3>3</h3> <h3>最近,丛岗村里发生的一件小事,给脱贫带来了希望。</h3> <h3>60岁的傈僳族咖农胡老德学会了一个新的汉语名词:多多农园。胡老德所在的丛岗村村道旁,竖立起了“多多农园”的标识,上面写着:让农人变农商,让农村有现代企业,让传统小农对接线上大市场。</h3> <h3> <h3>原来,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指导下,拼多多创新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首站落户云南丛岗村。</h3> <h3>产业利益分配、农村人才留存,“多多农园”如何解决当下扶贫的两大难点?</h3> <h3><strong>一,利益分享,把利益留在农村</strong></h3> <h3>咖啡行业利润率充足,但苦于没有话语权,咖农收益极少。据统计,在上游种植、中游深加工、下游流通三大环节中,上游种植只获得到1%利益,几乎成了免费劳动力。</h3> <h3>只要现有的利益分配链条不打破,咖农就无法获得应得的利益,赧亢村和丛岗村贫困户也不可能靠种植咖啡豆脱贫。</h3> <h3>为此,“多多农园”联合平台商家,以40多万元的价格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溢价收购了40余吨咖啡豆原料。</h3> <h3>溢价收购极大调动了咖农种植的积极性,但这只是短期之举,不能解决根本问题。</h3> <h3> <h3><strong>(听闻商家主动溢价收购,丛岗村黎明组的建档立卡户忠光邓(傈僳语音译)抱着孩子闻讯而来。)</strong></h3> <h3>“多多农园”的中期策略是,与云南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合作建设30亩的核心精品咖啡试验田、740亩的精品咖啡示范区,大面积种植高价优质咖啡品种,推广芒果苗、澳洲坚果等复合套种模式,帮助咖农提升每亩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收益。</h3> <h3>在长期战略上,“多多农园”还将引导咖农创立一批高品质、高认知的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溢价。</h3> <h3><strong>二,商业创新,把人才留在农村</strong></h3> <h3>除了狠抓“源头”种植环节,“多多农园”还打造了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h3> <h3>具体而言,“多多农园”帮助咖农改进水洗、日晒等工序,在粗加工环节实现标准化、品质化作业。同时,引导周边的咖啡工厂,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处理。</h3> <h3> <h3><strong> (“多多农园”的咖啡豆会统一送到工厂精制加工,进行脱皮、等级筛选、深加工等工序,最后加工成精品咖啡豆,未来将围绕丛岗、赧亢两个贫困村打造精品咖啡品牌。)</strong></h3> <h3>在销售环节,“多多农园”借助拼多多的流量和数据优势,为赧亢村和丛岗村生产的咖啡打开销路。</h3> <h3>怒江大峡谷的群山峻岭之间,一个产、销、研、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即将成型。</h3> <h3>这个示范项目,不仅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更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模式创新,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中的核心利益人。</h3> <h3>为此,“多多农园”依托拼多多平台,让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消费端“最后一公里”,中间是新农人、新农商。前者减少中间环节,既然消费者享受到实惠,又让农户获得更高的收入。后者,将本地农户培养成现代农商,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h3> <h3> <h3><strong>(丛岗村黎明组的建档立卡户们围着施忠相咨询有关“多多农园”的计划。)</strong></h3> <h3>正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著名扶贫专家李小云教授点评,“多多农园”就是真正把技能、产业和价值留在农村,在农村培育现代农商企业,让更多人留下来。</h3> <h3>其实,精准扶贫只是小目标,乡村振兴才是“多多果园”的大梦想。</h3> <h3>2019年,“多多农园”计划再在云南开展5个示范项目,分别涉及茶叶、核桃、雪莲果、花椒以及菌菇等5个特色产业。未来5年,1000个“多多农园”还将在贵州、甘肃、西藏、青海、新疆、海南、宁夏等8省及自治区开花结果。</h3> <h3>“多多农园”在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制衔接上,也走在了全国前列。</h3> <h3>4</h3> <h3>风起于青萍之末,大事件往往从不起眼的小事情开始。</h3> <h3>中国云南高黎贡山区发生的一件小事,为中国扶贫事业带来两个启示——</h3> <h3>一是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大有可为。扶贫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也要参与中国扶贫事业中,尽自己的一份责任。</h3> <h3>二是扶贫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构建扶贫产业链,增强“造血”功能,推动可持续经营,让脱贫进入良性循环。</h3> <h3><strong>扶贫也需要创新。新的可持续的电商扶贫兴农模式,为中国企业参与扶贫作出了有益探索,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strong></h3> <h3><strong>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知易行难,还需要全社会继续不懈的努力。</strong></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