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区逸夫小学五年五班《不输在家庭教育》第二十九卷

幸运儿

<h3>用错奖励会失去行为动力</h3> <h3>本期阅读内容如下👇👇👇</h3> <h3>奖励是一种比较好的诱发孩子行为的外部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的行为或激发孩子的兴趣。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它是外力,指向的结果不一定是孩子内在的学习热情。</h3> <h3>对于奖励,父母要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和判断:</h3><h3>1.奖励这种方式只是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一种手段而已,不能滥用或完全依赖它,使用时要慎之又慎。</h3><h3>2.父母在奖励孩子时,应该注意奖励孩子的投入,而不是奖励孩子学习之后的成果。</h3> <h3>追根溯源,学习是孩子的事,只有更好的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既“为了学习而学习”,孩子才能真正的重视并享受学习的过程。奖励可以用,但是“度”必须由父母去把握,毕竟奖励孩子是一门艺术。</h3> <h3>我们父母每天都应该看到孩子的进步,平时多为孩子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并不断交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具体任务,让孩子能够有机会充分地展示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并且相信自己的能力。</h3> <h3>每个人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板。好孩子是父母鼓励和表扬出来的,而不是靠物质奖励出来的。</h3> <h3>家长可以利用物质奖励打开孩子的兴趣大门,然后及时的物质奖励切换为精神奖励,让孩子保持长久的驱动力。</h3> <h3>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只有让孩子得到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孩子才会对学习有动力,主动的为自己而学习。</h3> <h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物质对于孩子确实充满诱惑,但是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寻求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孩子有信心,有价值,他们才会有动力。</h3> <h3>奖励可以在初始阶段调动孩子做事的动力,但是在后期也容易掩盖了事情本身,变成了仅仅是为了奖励去做事。</h3> <h3>物质上的不足是容易弥补的,而灵魂的贫穷则无法补救,所以,用对奖励很关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