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近关于「防水手机进水不保修」的问题大家讨论了很多,一方面是对手机能不能防水的质疑,另一方面是对于厂商明明宣传了防水,却不保修的质疑。</h3>
<h3>手机防水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何厂家不保修呢?</h3>
<h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❶</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
<h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国家对手机防水</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
<h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是怎样规定的?</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
<h3>我们经常能看到手机厂商宣传手机的防水能力,并冠以 IPXX 。这个 IP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IP 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表示防尘等级,第二个数字表示防水等级。</h3>
<h3>
<h3>具体防护的能力,可以见下图:</h3>
<h3>
<h3>但是对于防护标准,大家可能有一些误解,我们查阅了相关国家标准,发现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h3>
<h3><strong>1、数字越大防水越好?并不是</strong></h3>
<h3>我们天然的以为数字越大,代表防护能力越高,实际上并非如此,可以从上图看到,每一个级别的防水条件并不相同。有的是淋水,有的是喷水,而有的是浸泡。</h3>
<h3>防水等级并不是向下覆盖的关系,并不是说 IPX8 比 IPX6 更好,满足 IPX8 的条件未必就能满足 IPX6,也就是说,你的手机可以泡在水里都不坏,但可能在喷洒的水中就可能会坏。这也正是有些产品会同时标注两个防水等级的缘故。</h3>
<h3>比如索尼 Xperia Z3+ 就同时标注了 IP65 和 IP68,意味着他可以在水里泡着,也可以抵抗低压喷水。</h3>
<h3>所以,只标注了 IP68 防护等级的手机,在水压大的条件下,就不一定能防水了。</h3>
<h3><strong>2、防水≠防所有水</strong></h3>
<h3>在国标中,明确规定了防水测试中用的是清水。也就是说其他水并不一定能防。</h3>
<h3>即便是老牌防水手机索尼,也在官网明确写着:请勿使设备接触海水、盐水、含氯水或果汁饮料、液体洗涤剂以及醋等液体。</h3>
<h3> </h3>
<h3>甚至还有一条:如果不小心使设备接触到非淡水,如泳池中的含氯水,请务必用清水冲洗设备。</h3>
<h3>也就是说,你想拿着防水手机在水下拍照?对不起,这水得是干净的,不能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最常见的大海和游泳池都是不行的。</h3>
<h3><strong>3、手机防水的条件很苛刻</strong></h3>
<h3>防水与手机其他功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他功能即便厂商骗你了,对手机的影响并不大,大不了我不用就行了。但是防水这个功能,能不能生效,就关乎着手机的生与死。</h3>
<h3>所有的防水防尘都是基于实验室情况下得出的,比如多深的水,什么水,手机是什么状态……任何一项与实验室不符,都可能会造成手机的损坏。</h3>
<h3> 国标 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h3>
<h3>而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实验室那样的清水、无流动、常温的水,防水的能力自然就要打个折扣,手机一旦坏了,也很难证明到底是手机防水不行,还是你所处的环境有问题。</h3>
<h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❷</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
<h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手机是如何防水的?</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
<h3>提到手机防水,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索尼。事实上智能手机防水的先河是摩托罗拉 Defy,这款手机在不妥协外观的前提下,做到了防尘防水。</h3>
<h3>
<h3>它的原理就是用橡胶堵住所有能进水的缝隙,这也意味着耳机孔、USB 孔都需要特殊的橡胶去堵,不方便的同时,经常插拔,橡胶塞的老化也无可避免,防水性能也会逐渐降低。</h3>
<h3>后来,经过了技术升级,再加上手机的一体性越来越强,大部分手机都变成了不可拆卸后盖,防水也就越来越好做了。</h3>
<h3>而现在大部分的防水手机的做法有三种:</h3>
<h3><strong>1、密封胶圈</strong></h3>
<h3>目前大部分手机的防水都是通过密封胶圈,密封胶圈呈o型,可以裹住整个元器件,进而隔绝水的进入,下图 iPhone 7 就是使用密封胶圈进行防水的,蓝色部分就是胶圈。</h3>
<h3>
<h3>一般防水手机的SIM卡托就能看到明显的橡胶圈,像是充电接口的内部同样有橡胶圈进行保护。</h3>
<h3> </h3>
<h3><strong>2、防水膜</strong></h3>
<h3>内部防水可以通过密封来解决,而耳机孔、充电口这些裸露在外面的部件就可以用防水膜来保护。</h3>
<h3> </h3>
<h3>GORE-TEX,相信关注户外运动服饰的小伙伴应该不陌生。这是一种常见于冲锋衣上的材料,这种材料每平方英寸有90亿个细孔,孔径体远小于液态水滴,因此水是无法透过这层膜的。这个原理与荷叶类似,在《爱·买不买》评测过的衬衫,同样是这个原理。而第一个把这项技术使用在手机上用于防水的是三星s7。</h3>
<h3> </h3>
<h3><strong>3、纳米涂层</strong></h3>
<h3>防水涂层的防水能力比较弱,什么长期浸泡、水冲就别想了。顶多可以防泼溅。</h3>
<h3> </h3>
<h3>纳米镀膜则是在手机生产线的中后期加入一道工序,通过雾化镀膜的方式在手机电路板、外壳、耳机孔、充电口等部位用斥水涂层覆盖表面,为手机加上最后一道屏障。</h3>
<h3>使用防水涂层后,滴到手机上的水会很容易流下来,而不会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而吸在手机上。</h3>
<h3>不管是哪种防水方式,随着手机的使用,防水能力是会不断降低的,所以不要以为手机防水,就真的可以时时刻刻防水。</h3>
<h3>
<h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❸</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
<h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防水手机,进水为什么不保修?</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
<h3>防水手机,进水不保修已然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既然厂家已经做出功能上的承诺,为何在售后上有始没终呢?</h3>
<h3><strong>1、没办法判断进水的环境</strong></h3>
<h3>正如上面所说,IP 防护级别是在实验室测得的数据。一旦手机进水坏了,最终看到的结果就是进水,但没办法判断是怎么进的水,到底是有温度的水还是常温的水,1m 深的水还是 10m 深的水……等等都没法判断,所以厂商自然没有办法判定你的进水是不是属于规定内的进水,也就没有办法保修。</h3>
<h3><strong>2、没法判断手机的防护情况</strong></h3>
<h3>无论什么样的防水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防水性能是不断损耗的。可能你的手机摔过好几次,外表上看不出什么,但防水能力实际在每一次摔之后,可能都会有削弱。</h3>
<h3>所以当你手机进水以后,厂商没法判断是不是「防水」这个功能,已经被你用的没有血槽了。</h3>
<h3><strong>3、没法判断用户的使用情况</strong></h3>
<h3>同样,没办法保证每个用户的手机都是「不小心」进水的,如果厂商承诺进水可以保修,不难想象,有人会恶意破坏手机,反正可以换一台新的。</h3>
<h3><strong>最后</strong></h3>
<h3>实际上厂商做防水功能并没有错,售后也用小字标注了防水的实际情况。</h3>
<h3>
<h3>这之间最大的矛盾在于——<strong>厂商对防水的宣传,让用户以为在任何时候都能防水。</strong></h3>
<h3><strong>用户是真的把防水当做一个功能,而部分厂商只是把防水当成一个营销噱头。</strong></h3>
<h3>如果防水只是一个应急的功能,就不应该拿出来大肆宣传。一个时灵时不灵的「功能」,根本不能被称为功能。</h3>
<h3>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了解科技界的潜规则,对「手机防水,但进水不保修」这种常识了然于胸,所以,希望厂家对这种不能保证每次都生效的功能,还是尽量低调。</h3>
<h3>希望有一天,手机真的可以肆无忌惮的防水,厂商也就能没有顾虑的保修。</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