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参观首博特展:锦绣中华——中国古代丝织品文化展。</h3> <h3>以古代丝绸为主题,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在首博展出,和同学王晓明结伴参观.欣赏古代丝织展品,赞叹勤劳智慧的祖先生活中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感慨考古专家保存千年丝绸遗存的精湛技术。</h3> <h3>《锦绣中华》四个字以丝线编成,在灯光的照耀下更显的丝光锦色.流光溢彩。</h3> <h3> </h3><h3> 展览分为六个单元:</h3><h3>一,礼仪之备——先秦。</h3><h3>二.汉韵胡风——汉晋。</h3><h3>三.大国气象——南北朝至隋唐</h3><h3>四.南雅北逸——两宋辽金</h3><h3>五.精丽华贵——元</h3><h3>六.文章锦绣——明.清</h3><h3> 唐代和元代集中展现工艺审美面貌,和纺织品种类的两个转折点。</h3><h3> 唐朝之前是动物装饰为主要题材。</h3><h3> 宋末元初棉引入内地,存棉布.苎丝.緞开始大量出现。</h3><h3> 元以前高档丝织品以丝绸为主要品种,元以后以缎为主要品种。</h3><h3> </h3> <h3>天津博物馆的藏品——战国时期的铜鎏金蚕。</h3> <h3>玉蚕蛹(战国)</h3> <h3>最早的对襟——䋺衣(战国)荆州博物馆藏品。湖北省荆州市马山一号墓出土。陪葬品出土时附有墨书“䋺衣”的标签,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对襟服装。虽然是无实际穿着功能的模型,但仍然有古代服装衣作绣,锦为缘的基本特征,衣的两肩及背后刺绣凤鸟逐蛇纹样。</h3> <h3>刺绣龙凤纹衣袖《战国》,湖北省荆州市马山一号墓出土。</h3><h3> 此衣袖为罗地以锁绣绣法表现龙凤虎。</h3> <h3>白棕条纹毛布短袖上衣《西周》 ,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地出土,新疆自治区博物馆收藏。</h3> <h3>对龙对凤浅黄绢底面衾(复原件)东周,湖北省荆州市一号墓出土,荆州博物馆收藏。文物原件是一件浅黄绢地被面,是出土文物中少有的大花纹刺绣织物,以植物枝蔓为对称轴,分布对龙对凤图案,枝蔓的穿插以直线为主,龙凤则以S型曲线为造型,使画面呈现刚柔相济的韵律之美。</h3> <h3>纱地印花敷彩《茱萸》花残片(西汉),一九七二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h3> <h3>素纱禅衣《复制品》《西汉》,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原件只重49克。</h3> <h3>彩色织成履《东晋前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啊斯塔纳39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收藏。</h3><h3> 这件织成履由麻丝编织而成,用彩色丝线做纬线编织成鞋面花纹,内有汉隶书《富且昌宜候王天延命长》。</h3> <h3>绢红绢地长寿绣,</h3> <h3>黄褐对鸟菱纹绮《乘云绣》残片,西汉。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号墓出土。</h3> <h3>《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汉代》云气纹呈山状,绣有禽兽飞龙独角兽翼兽等动物形象。</h3><h3> 完整文字为《登高明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h3> <h3>《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复制品》,出土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尼雅王室墓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州博物馆收藏。</h3><h3> 锦上云气纹呈山状,云气之绣有禽鸟,有翼独角兽.虎.羽人等东西合璧的形象。间以汉隶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与同墓出土的《讨南羌》锦可以拼合。完整文字应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应为记录吉祥天象之意。</h3> <h3>《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汉晋》。出土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尼雅王室墓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h3> <h3>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云气动物纹《复原图》</h3> <h3>红地联緙对鹿文锦《五代》</h3> <h3>黄地对飞马饮水纹锦《唐代》</h3> <h3>头戴巾帼的女陶俑《南朝》。江苏省南京中央门外西板坡南朝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收藏。</h3><h3> 巾帼是头上的物饰品,汉以前男女均可佩戴,汉末魏晋逐渐成为女性专用头饰。裴松之《南朝宋》为三国志做传时注引《魏氏春秋》亮即遗使交书,又致巾帼夫人之饰,以怒宣王,即说诸葛亮命使者给司马懿送女子所戴巾帼,以羞辱司马懿。</h3><h3> 南北朝时北方民族南下,民族之间进一步交流,汉民族穿衣发生了改变,女性穿衣在汉深衣的基础上,上身吸收了北方民族的特点,变得贴身,形成了上俭下丰的款式。</h3> <h3>对燕对含绶鸳鸯纹锦《隋唐五代》,带有波斯风格的装饰也被唐朝用于服装之上,并成为等级区分的标志。唐文宗大和六年(813年)制定服饰制服,今三品以上官服鹘衔瑞草,燕衔绥带,对孔雀绫袍袄。北京服装民族学院服饰博物馆</h3> <h3>这是一幅动物.花鸟,图案组成的纹锦。在图的右上方一对黑马的上面有一对白象,由此讲解员又调侃了一个美好的寓意:马上有对象。告诉想脱单的年轻人都来看看。</h3> <h3>新疆出土的麻地伏羲女娲图《唐代》吐鲁番阿斯塔纳121号墓出土,新疆博物馆收藏。</h3><h3> 伏羲女娲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创世神,被视为人文先始,121号墓出土了数件伏羲女娲图,明内地的神话传到西域,在民族融合中也成为西域民族认同内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土文物中伏羲持矩,女娲持规的形象基本一致,但从面貌.服饰的角度却有汉族传统样式,和西北民族与汉族相结合等不同的风格。</h3><h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h3> <h3>黄地联珠对马纹锦《唐代》,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3> <h3>绮地翼马纹绣片《隋唐五代》。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h3> <h3>缠枝并蒂莲藕纹罗裤《宋》,南京市淳花山宋墓出土。晋代乐府诗《青阳渡》描写并蒂莲“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蒂藕,上有并蒂莲。”并蒂莲也被作为传统吉祥纹样。</h3><h3> 参观时讲解员还给我们讲个八卦小传说。由于罗纹裤的面料贵重,一般都是有钱人家穿,所以老百姓叫它纨裤,穿这种裤子的富家子弟就叫纨绔子弟,当时并没有贬意。后来慢慢演化为对游手好闲的富N代,统称为纨绔子弟。</h3> <h3>烟色累广袖袍《南宋》。福建省福州市浮村第七中学黄昇墓出土。广袖袍由于袖子宽大,相当于袍子的一半而得名,是后妃在隆重场合穿着的礼服。福建博物馆收藏。</h3> <h3>蓝地大窠宝相花琵琶囊。宝相花一词始见于北宋,宝相花的出现与佛教的传入有关,有许多织绣为礼佛用品。宝相花最初为莲花,荷花形象,后来加入牡丹等花卉元素,组合成没有明确自然花卉品种,但充满庄严富贵之气的形象。汉民族视宝相花.聚宝盆.摇钱树.为吉祥三宝。</h3><h3> </h3><h3> </h3> <h3>烟色梅花罗 彩花边单衣。《南宋》</h3> <h3>緙丝《金》,水波地荷花摩羯纹绵帽《辽》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代坎塔拉辽墓出土。</h3> <h3>刺绣赤壁图轴片《明》该幅取苏轼《赤壁赋》题材,绣工精巧,不失为明代顾绣精品。该轴片以多种针法,绣出一幅舟行江上游览赤壁景观,奇松倒生,山峰险峻,船上老者赏景,童子煮茗,船夫操舵,神态各异。南京博物馆收藏。</h3> <h3>灰白地刺绣人物花卉纹葫芦形香囊——元代,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出土。此香囊作葫芦形下綴四色丝带编结穗带,葫芦一面为白色凌上绣人物故事,一面为罗地绣骑驴人物花草纹,香囊上的盘肠结是佛教八宝之一,葫芦又是汉文化吉祥图案有福禄之意。在这件香囊上体现出民族文化的融合,它也是《中国结》现存较早的实物。</h3> <h3>葫芦一面为白色凌上绣人物故事,一面为罗地绣骑驴人物花草纹。</h3> <h3>黄地几何动物纹锦马罩面《魏晋南北朝》。这件马罩面用织锦制成,用于装饰仪仗用马匹。图案由排列的花卉和绿色的对鸟构成。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h3> <h3>服用面料的革命——白棉布束腰窄袖大褶袍《元》。河北省隆化县鸽子洞窖藏出土</h3><h3> 元初,国家的统一和西域工匠到内地生产,加速了边疆植棉纺织技术向内地传播。黄道婆将海南纺织棉织布技术传到松江地区,使棉纺织水平迅速提高棉纺纺织的发达促成了中国人服用面料的革命质地柔软,坚固耐用,价廉物美的棉布逐渐取代了麻和丝织物,成为百姓主要的服用面料。此袍为元代特有的裙状袍服,为(一色服)。</h3><h3> 隆化民族博物馆</h3> <h3> 答刺勒重现——对禽纹锦风帽《元》</h3> <h3>绿色绢地女鞋《元》,河北省隆化县腾子洞窖藏出土。</h3><h3><br></h3> <h3>织绣妙法莲华经《元》,北京市雕塑厂出土。元代没有继承宋代绣摩书画的传统,,所绣文字一般为经文和诏书,经卷首刺绣佛菩萨弟子护法和信众。</h3> <h3>四合如意云花缎织金狮子补服(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明代王洛墓出土。</h3><h3> 明代的四合如意纹可以互相连接,单个如意纹可以叠合成正片云纹,狮子补子是(明会典)中一.二品武官之用。</h3> <h3>緙丝凤穿牡丹花《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以凤凰和牡丹花为主题的緙丝圆片。纹部采用緙鳞掼勾和木梳戗等技法,地部用捻金线织造是一件难得的緙丝佳作。</h3> <h3>黄色凤鹤樗蒲文妆花缎帘《明》,北京市海淀区德胜门外冰窖口出土。</h3><h3> 樗蒲纹为椭圆形或橄榄形,根据宋代郑樵《通志.草木略》记载樗似椿,……。此帘纹样由鹤.凤S形相对呈椭圆形组合而成。这种团窼中S型分割的图案,也可称为“喜相逢”首都博物馆收藏。</h3> <h3>如意云头男鞋(明),鞋尖加厚层为如意云头。自元代起,云纹中多出现如意头形状,这是对唐代灵芝云的继承与发展,到明代如意形的云头流行。寓意如意遂心,吉祥长寿。南京市博物馆收藏。</h3> <h3>翟鸟折枝花缎织金镧残片《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明代王洛墓出土。面料为短裙应为裙装下半部残片。缎上暗花有翟鸟,为郡王妃一级所使用,织金襕部位华盖和八宝图案。</h3> <h3>如意云纹缎织金裥折单折裙《明》,面料为花花缎,裙为多裥式.有马面无腰,花有六吉:莲花,宝瓶……。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明代王洛墓出土。</h3> <h3>镂空地三蓝打子绣八仙过海马面(清)。所谓马面是指裙前后两个长方形的外群门;多绣工优良,题材新颖。此幅马面主体纹样为绣球花,古称八仙花;背衬一枝海棠,合为(八仙过海),在传统工艺美术中,多以八仙像征群仙祝寿,八仙过海则源于八仙过东海赴王母蟠桃盛会,不用舟船各显神通。此马面题材新颖,绣工精良,色泽淡雅,韵味十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h3> <h3>湖蓝绸地戗针绣蝶恋花群门《清》。这件群门取浅湖蓝暗花为底料,用戗针满绣花蝶,其花蝶造型生动,色彩搭配均匀,纹饰布局极为密致,俗称百花不露地。</h3> <h3>八达晕锦《清》,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八达晕也作八答晕,既八块不同纹样的搭子组合而成,每个搭子中心图案与相邻图案之间都有线条相通,有四通八达之意。</h3> <h3>画緙瑶台百子图轴《清初》,南京博物院收藏。画面分为三部分:上为南极仙翁和王母,中为八仙庆寿,下为百子闹寿。亭台楼阁,舟桥流水,奇松险峰,错落有致,仙鹤仙桃梅花鹿散步其中,喻意吉祥。构成了一幅群现在瑶台祝寿的图像。</h3> <h3>唐式锦经面《清》。经面以石榴形纹样为主体,点缀花卉,花的造型与唐代织锦中花卉纹样类似,为正面俯视花头,花边点缀枝叶 ,没有具体的花枝结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h3> <h3>古铜地织金凤穿花妆花缎《清末》</h3> <h3>青缎地平绣龙凤呈祥女褂《清末》</h3> <h3>石清缎缀</h3><h3>绣金龙单褂《青》</h3> <h3>锦绣中华丝绸文化展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物,讲述中国织绣印染历史及文化,展示发明了丝绸崇尚华服的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精致文明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