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华饺子的发源地在山东枣庄地区的古薛国。</h3> <h3>薛国古城出土的春秋时期的三角形饺子,应当是迄今所知最早实物,它比唐代饺子早了1400多年,比最早的记载早了700多年。至于宋代之前人们将饺子多称“馄饨”、“牢丸”、“扁食”、 “饺饵”、“粉角”之说,宋之后才称饺子,其真实实物并没有变。</h3><h3></h3> <h3>中华饺子起源明确,历史悠久,传承传播广泛,技艺独有,全民会做,全民共食。</h3><h3><br></h3> <h3>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烹饪是中华四大国粹之一。</h3><h3><br></h3> <h3>饺子属大众食品,上世纪60年代,新疆吐鲁番唐代(高昌国)阿斯塔拉唐墓中曾发掘出不少点心食物,其中就有饺子。</h3> <h3>古薛人将粮食磨成面粉,再用面粉做出食品花样,其中就有包馅的饺子,之后传遍中华大地。</h3> <h3>饺子具有全民性,天南地北常言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就酒,越喝越有”。<br></h3><h3>饺子是汉族人的节日食品,吃饺子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寓意。当人们吃着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谁能不惊叹华夏文明古国源源流长的面食奇葩呢?</h3><h3>饺子具有象征性,世界唯一性。春节时游子千里迢迢回家心中盼望与家人同桌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孝心、家味、和谐、情感因为吃了饺子才体现的淋漓致。</h3><h3>饺子是"母亲之味”,具有家的情怀。</h3><h3>1981年, 考古工作者从四川忠县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珍贵文物--"庖厨俑”,厨案上摆着捏好的花边饺子,这说明在距今1700年前的长江三峡地区的三国时期,饺子已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h3><h3>饺子在蒙古语和回回语称"扁食”,鲁南人亦称"扁食”,北京人及东北满族人叫“水饽饽”。</h3><h3>送行饺子接风面是北方的习俗。家人、朋友来到要吃面,此谓“长接”;</h3><h3>亲朋好友要出远门了,最后送行的饭要吃饺子,此谓“短送”。一长一短,表示了企盼团聚,希望外出的人快快归来。</h3><h3>制作饺子无论节</h3> <h3>饺子是汉族人的节日食品,吃饺子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寓意。当人们吃着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谁能不惊叹华夏文明古国源源流长的面食奇葩呢?<br></h3><h3><br></h3><h3></h3> <h3>饺子具有象征性,世界唯一性。春节时游子千里迢迢回家心中盼望与家人同桌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孝心、家味、和谐、情感因为吃了饺子才体现的淋漓致。</h3><h3><br></h3> <h3>饺子是"母亲之味”,具有家的情怀。</h3> <h3>1981年, 考古工作者从四川忠县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珍贵文物--"庖厨俑”,厨案上摆着捏好的花边饺子,这说明在距今1700年前的长江三峡地区的三国时期,饺子已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h3> <h3>饺子在蒙古语和回回语称"扁食”,鲁南人亦称"扁食”,北京人及东北满族人叫“水饽饽”。</h3> <h3>送行饺子接风面是北方的习俗。家人、朋友来到要吃面,此谓“长接”;<br></h3><h3>亲朋好友要出远门了,最后送行的饭要吃饺子,此谓“短送”。一长一短,表示了企盼团聚,希望外出的人快快归来。</h3> <h3>制作饺子无论节日和日常都在百姓家庭老传少,母传女,婆传媳,全家人围作-圈,馅心提前拌好,有人和面,有人揪剂,有人擀皮,有人包饺子,其乐融融,一派家和万事兴的氛围。</h3> <h3>饺子里包进了人们的心愿、祝福、祈盼、希望,如麸子、钱币、蜜糖、辣椒、栗子等具有祝福之意。</h3> <h3>煮饺子如果在锅里露陷开口,不能说破了,破有破财之意,要说缯了才显吉祥。</h3> <h3>自古至今,饺子为全民自制,全民自食。饺子的制做在家庭成员中耳闻目染,无师自通。</h3> <h3>饺子还具有仪式性,煮熟捞出盛碗内,先敬天地诸神,再敬已故先人,摆到供桌.上,不多时,净手揪掉饺子的角儿,家人才可开吃。否则,被看作对诸神的不敬和没有教养的行为。</h3> <h3>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吃到中国的饺子,竟不知馅心是怎么包到面皮里的,成为大众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