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书法美学的修行

孙燕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梨园书院学习心得</font></h3> <h3><b>  暮秋,景致最为绚烂美好。</b></h3><h3><b><br></b></h3><h3><b></b><b> 此次学习又来梨园书院,近自然,远尘嚣,心也跟着沉静下来。</b></h3><h3><b><br></b></h3><h3><b> 一堂“计白当黑”的书法课更是契合了眼前秋色的美好,与其说学习,不如说这是一场对于书法美学的修行。</b></h3> <h3><b>  </b></h3><h3><b> “计白当黑”,使我联想到深山中那古寺檐头上叮铃作响的风铃,以点向面,在空中荡出层层的声波。</b></h3><h3><b><br></b></h3><h3><b> 袅袅余音的所到之处,其实就是这一“点”的空灵留白,表现为书法作品,则可以把具象的字为点,来创造出象外之象的绝妙意境。</b></h3><h3><b><br></b></h3><h3><b> 好的书法作品是近于自然的状态,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除了在造型上的锤炼,更要学习培养建构大空间的思维。</b></h3><h3><br></h3> <h3><b>  老师启发我们,现实生活中任何具有美学元素的物件,都可能是书法创作的灵感源泉。</b></h3><h3><b><br></b></h3><h3><b> 如一个空间的布置,一个橱柜的黄金分割,一处建筑或者风景的自然呈现,都可以为书法形式的创作服务。</b></h3><h3><b><br></b></h3><h3><b> 可以说,美其实无处不在,灵感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是否准备了审美的眼睛,是否思考到把看到的美嫁接到书法创作中来。</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