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4年的上届珠海航展,人们仍然会津津乐道的是:苏35的空中悬停、华丽转身。 战机的机动性能,曾经一段很长时间成为衡量战机技术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美国人创造性提出的四代机标准: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超视距攻击,也丝毫不敢怠慢“机动性大爷”。 可是,在本届珠海航展,看到歼20略为丰腴的机身,看到各式各样精致小巧而又杀气腾腾的对空导弹,看到名满江湖的苏27、米格29,其实机动性平平,可能还比不上红箭的教练机时,我突然觉得,机动性已成“鸡肋”。 一、还要空中肉搏吗? 战斗机们的空中肉搏是二战时一道可歌可泣的风景线,二战的思维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飞机设计者们。 可是,如果要说是机动性能决定了空中肉搏胜负的话,似乎应该大力发展航模。我们见过许多航模的飞行表演,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证明,越小的飞机,机动性能越好。 可从苏27和F15开始,战机似乎越作越大了。 这是因为,二战之后,空中肉搏离战争越来越远了。无论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阿富汗战争,都找不到空中肉搏的战例了。一方的战机不是还在机场即被消灭了,就是双方还离很远就被导弹干掉了。要凭助高超的机动性转到敌机后面,再用机炮把对手轰掉的事再未发生。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敌我双方的实力太过悬殊。可是,实力不悬殊的战争还打得起来吗?就算打起来了,也不需要空中肉搏了,几颗地对地洲际导弹就把人类灭绝了。 因此,完全可以说,战机空中肉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二、战机还能通过机动躲开导弹吗? 任何需要飞行员驾驶的战机,其机动负载不可能超过9个g,速度不超过2马赫;而现在导弹的机动性最高已达20个g,速度达4马赫。而且,一般是2-3导弹同时攻击一架战机,在这种情况下,当导弹来袭时,战机还有多大可能用机动性躲过? 因此,战机对付导弹的办法也已经转变了。如红外导弹来袭,发射干扰弹;如被雷达锁定,进行电子干扰.......。当然,当前最先进的防卫办法还是隐身,让你的雷达发现不了,导弹锁定不了。 可是,战机有隐身的了,导弹就没有能隐身的? 在战机与导弹的较量中,战机永远处于劣势。飞行员如果想通过机动性来躲开导弹,只要不是在电影里,估计会死得很惨。 而战机的机动性,无非是以上两个作用。当然,如果用来作卖点,还是可以的,如苏35。 所以,真正高明的战机设计者们,已经开始悄悄地看淡战机的机动性,转而追求更加有效的其他性能,比如载弹量、比如最大航程、比如机载雷达、比如隐身、比如机载导弹。 这大概就是我们的歼20体格魁梧的原因! 不过,所谓技不压身,如果在其他性能很强的情况下,顺便还有超机动性这门传统手艺,也是可以大吹特吹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