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百米飞人本.约翰逊开始,“兴奋剂”这三个字被亿万人所熟知。 本届光州游泳世锦赛,霍顿、孙杨、斯科特都在玩兴奋剂的事,“磕药”成热词,搞得国际泳联很是恼火。 兴奋剂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呢?为什么大家谈虎色变? 是不是只有少数不守规矩的运动员使用?为什么总有兴奋剂事件发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第一部分 揭开兴奋剂的神秘面纱 其实,兴奋剂是什么玩意,有多少种类,为什么大家要吃等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去弄得太明白。本文和大家一起只研究3个问题: 一、兴奋剂能提高多少运动成绩? 据研究,类固醇药物让能身体的推举力量的增加15磅至30磅的力量,即7.8公斤至15.6公斤;促红细胞生成素能让人的耐力提高34%。 可见,兴奋剂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说得直观一点,它能让你从本来进不了决赛,到拿金牌。 二、服用兴奋剂有多大可能被逮住? 1、查出服用兴奋剂的难度。 种类很多。现在的种类已经超过几百种,它在体内经过人体消化后排出的化合物有上千种。每次检测,要从小小的一瓶尿液里面去寻找几百种化合物。 用量很小。兴奋剂的服用剂量本来就很小,要找到它,相当于在一个游泳池里倒了一匙盐或糖,要把它化验出来。 还是动态的。在人体内的代谢和降解时间有的很短,在各个时间段的含量都不同,检查兴奋剂的时间是规定的,运动员会想办法规避。 2、兴奋剂的检测永远落后于兴奋剂的发明。 要先发明才会被发现。哪些药物,要纳入国际兴奋剂检测的范围之内,必须在该药品发明之后,被大多数人使用,并传到了相关国际反兴奋剂组织的耳朵里,才会去研究要不要作为禁药,并寻找如何检验它的可靠方法。 发现还不一定能检测。该药品被发明后,可能只在小范围使用,大家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也许十年后反兴奋剂组织还不知道。 在该药品终于被国际反兴奋剂组织“无意中”发现了之后,要研究它是否应该禁止,需要1年。发现必须禁止后,要研究出一个可靠的从尿液里化验这禁药的化学方法,制造出能检测它的设备,可能又要几年。而有些,同人体的激素混为一谈,甚至是没法检测的。 等到该药品终于登堂入室,纳入了反兴奋剂组织的禁药名单了,那些服用的运动员已经功成名就,可以退役了。或者,所有运动员这时都笑了,啐道:“现在,谁还用那玩意?早有更好的了。” 3、反兴奋剂行动需要的经费支持。 世界上这么多运动员,这么多种禁药,要在这一小瓶尿液里检测出来,大家想想费用得有多高。 我国现在的兴奋剂检测费是每例1000元;1988汉城奥运会每位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费用是约1800美元;我们去医院验下尿,就几个简单项目,都要几十块。可以想像,现在做一个运动员的一个尿样检测的费用将是多少。据查,世界反兴奋剂组织2009年的总费用只有2500万美元。其能开展的工作可想而知。 4、各国运动员处心积虑逃避。 在技术很难、经费不足、形势完全被动的情况下,还要面临受检对象的全面抵制时,可想而知,这项工作的开展水平会是怎么样! 就算你好不容易逮住了一个,可能因为受检对象的威胁而害怕,因贿赂而变节,因申诉而放弃,因诡辩而失败......... 三,会有多少运动员服用兴奋剂? 从以上的分析大家知道了:在一枚金牌后面巨大的经济效益驱使下,在反兴奋剂如此困难的形势下,可以想像,兴奋剂的可能服用范围会有多大! 我的看法,能有多大就有多大! 据国际奥委会官员说,没有一个项目能逃过兴奋剂的侵蚀,连射击都可以使用镇静剂,马术可以给马吃。 为什么发达国家的运动水平比不发达国家高?为什么最近几年,许多项目的世界纪录像玻璃一样,说破就破?为什么许多运动员突然退役?为什么有些运动员猝死?个人以为,大概与兴奋剂脱不了干系。 说一件事,大家自己体会:2003年4月,卡尔·刘易斯承认,他在1988年奥运会前在美国国内的3次尿检均呈阳性,但美国奥委会不仅放他参加了奥运会,而且最终拿到了因本.约翰逊因为查出服用兴奋剂被取消的金牌。 这是一个多大讽刺啊! 第二部分 用“兴奋剂”的视角看体育,你会“恍然大悟” 随着各种各样的“兴奋剂”事件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给了我们重新审视体育的全新视角。 用“兴奋剂”的视角来看看体育,也许,许许多多原来令我们很困惑的问题,能迎刃而解。 一、为什么发达国家,体育水平也高? 我们一直比较困惑,体育,比试的是人的体力,只要大家都能吃饱饭,凭什么发达国家的人就比发展中国家的人要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 如果用“兴奋剂”的视角来看:原来发达国家的制药水平高,原来发达国家掌握了兴奋剂检测的话语权,还可以合法嗑药。 二、为什么主场,总是优势明显? 东道主虽然有主场之利,但大家都在同一块场地比赛,主场的优势不应该有这么大啊? 如果用“兴奋剂”的视角来看:因为是自己的主场,在兴奋剂检测方面更好掌控,不用担心被查出的问题。 三、为什么我国总在技巧类项目上有优势? 看看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跳水、羽毛球、射击、蹦床、体操、射箭、围棋、国际象棋等,基本是技巧型的项目,就连曾经大红大紫过的刘翔,玩的也是田径里的最需要技巧的110米跨栏。 如果用“兴奋剂”的视角来看:技巧型的运动项目,是不能用蛮力的,吃兴奋剂影响不大而已。 四、为什么去友好国家比赛,成绩要明显好于不友好国家? 同样是世锦赛,同样是世界杯,经常会出现在友好国家比赛时,一个国家的成绩很好。而过一年后,去一个不友好的国家比赛,大家成绩纷纷跳水。 如果用“兴奋剂”的视角来看:因为是友好国家,大家在兴奋剂检测方面好商量,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成绩当然就更好。而去不友好国家,就得小心一点,成绩就下降。 五、为什么一些游泳运动员成绩起伏这么大? 孙杨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但霍顿的成绩起伏非常大。霍顿只有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战胜了孙杨,而本次世锦赛,他在国内预选赛成现很差,吃照顾得以参加世锦赛。但一到光州,400米成绩又可以拿到亚军。然后,800米、200米又不行了。 大赛就吃,小赛照顾身体就不吃呗。 六、为什么运动员这么多心脏病? 对于运动员来说,除了运动损伤,大概就是心脏病最多,女子百米现世界纪录保持者乔伊娜更是因为心脏问题而猝死。运动员应该有最健康的心脏啊,为什么这么多心脏病? 如果用“兴奋剂”的视角来看:兴奋剂刺激人的肌体,激发人体潜能,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心脏。 更加有意思的是,2017年3月1日,国际奥委会(IOC)发表声明,拟对兴奋剂检测机构(WADA)进行改革。 改革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国际奥委会借口更加公平公正,要把兴奋剂检测机构从国际奥委会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 意思很明显,这事管不了、管不好,不如干脆撂挑子。 此文说清兴奋剂的前世今生,看完您都懂了,霍顿之流不过在自欺欺人。 当然,本人非反兴奋剂专业人士,仅以分析化学工程师的视角给大家解读兴奋剂的一些科学道理,对反兴奋剂实践知之甚少,此文观点难免有失偏颇,不对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留言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