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万柏林西山之巅,汾河峡谷以南,一线天景区以东,王封乡政府以北,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原始古村落一一一圪垛村,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海拔1313米,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95.6亩,人口1122人,413户。</h3> <h3> 该村在改革开放前是以农业经济为主,是王封乡土地最肥沃,产量最高的地方,民风淳朴,百姓安乐,文化氛围浓厚,相比其它村比较富裕,六十年代中期就全村通电,在改革开放后,由于煤碳资源丰富,开始开采煤矿,黑色煤金曾经支撑全村发展,村里学校,舞台也是这一时期修建,同时代这里的煤碳资源也为太原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随着时代向前,采煤区无序发展,矿难频发,地质沉陷,地下水资源消失,百姓生活严重受困,2006年,万柏林区委区政府对西山27个村,分三期,历经十余年完成整村搬迁至九院小区,该村也在此搬迁之中。</h3> <h3> 圪垛村历史悠久,是太原市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有石窑、石碾、石磨、古井、古槐、古松、老油坊、老虎头石等原始古村落所特有的文化气息;有明末清初的古院落崔百万故居,该院落是三进过庭,有二层绣楼,院落戏台等,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错落有致;还是电影米香的拍摄基地 ,这些古作坊、古建筑等有形财富以及附着于其上的无形资产,仍然保存着历史遗留的地域、民族、习俗、礼仪、节庆、建筑等方面不同的风格。</h3><h3><br></h3> <h3> 特别是旧村建筑多以窑洞为主,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有中部布达拉宫之称,村中有范、崔、张等姓氏,崔家主要居住于上村,范家主要居住下村,张家多居南岭,上村与下村隔沟相望,原称海峡两岸,在一线天旅游公路修建过程中,将此沟填平,从而实现两岸一家亲,在历史上,李自成曾带兵路过此地,有官道为证,红军东渡从古交北上曾在此夜宿,阎匪二战区伪军在此杀害抗日军民八人,该村在解放战争中年青小伙,踊跃参军,为新中国成立牺牲了30余人,在该村知青大院窑洞有对抗战烈士记载。</h3> <h3>随着移民搬迁,百姓下山,留下一个孤伶伶的村落,如何能让百姓搬得下,住得起,能致富,如何能让黑色经济变绿色济,如何让荒山黑水变成绿水青山,继而变成金山银山,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摆在了全体村民面前。</h3> <h3>正是这些与城市同化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财富,才让乡村文化显得弥足珍贵。但是随着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后,原本独有的历史印记、文化注脚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同化发展的趋势渐成,延续乡村文化脉络,守护乡村文化生态,留住美丽乡愁,显得非常必要。本着这个需求,他们在改造传统农村,建设新型九院小区,实现农村“升级”的同时,必须努力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建设风情乡村。</h3> <h3>如何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如何让农耕文化的优秀菁华成为建构生态文明的指南,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家园,成为破题的关键所在。圪垛村建设美丽乡村本着留住乡村印记,延续历史文脉的理念,就是要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抓住文化内涵的牛鼻子,让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加速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依托其原有文化内涵,合力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h3> <h3>2018年该村一班人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经过实地走访,外地参观学习,研究决定以圪垛村原有知青窑洞为基础,依托圪垛村委会大院为中心,以“知青”文化为主题,将“新创意”和“旧情节”相融合,打造知青大院、知青广场、知青小道、知青田、知青井、知青林等,同时修缮知青宿舍、知青食堂等。通过收集当年的档案、照片、事例、奖状等资料,采访当年知青,再现“知青”记忆,建立全太原市第一个知青文化大院。随后恢复崔百万故居、关帝庙、老油坊等八大景点。真正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乡村,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亮点,为乡村振兴建设增砖添瓦。</h3> <h3>经过一年多修建圪垛知青大院,目前初具规模,先后团省委,市委党校,市委青干班,市县等机关单位六千余人在此搞红色教育活动,参观知青大院,了解共和国光辉历程,走知青路,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在知青林中话知青生活,知青石上看圪垛全貌,吃知青饭忆苦思甜,这是继阳曲县店子底走之前路之后,出现的另一红色教育点,走知青路。</h3> <h3>圪垛每个家庭,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耕读传家、崇文尚礼,到包容友善、勤俭持家,好的家风家训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策鞭,素就了具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等优秀品质的一代代圪垛儿女。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他们的心中。</h3> <h3>圪垛精神是一种源于历史,基于历史,引领发展的核心理念。回顾圪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业史、一部奋进史、一部凝聚圪垛精神、圪垛智慧和圪垛创造的光荣史。圪垛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靠的就是坚定信念、敢为人先;靠的就是乐观向上、勤劳实干;靠的就是宣战贫困、竞相脱贫;靠的就是永不服输、不屈不挠的圪垛精神。</h3> <h3>步入新的时代,我们国家正在奋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提倡人与人之、人与自然之间都要和谐共处。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得到国人的广泛共识。脱贫攻坚,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也成为各级干部的共同追求……这些鲜活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和务实的做法也均能在圪垛寻觅到理论的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圪垛的明天必会成为西山上一盏耀眼的明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