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12的美篇

美友63902867

<h3><br></h3><h3>转载儿时的记忆</h3><h3><br></h3><h3>邢家山军营旧事(组图)</h3><h3>分类:郭思 | 标签: 女兵 铁锅 部队 军营 门诊部 </h3><h3>2008-05-11 13:07 阅读(361)评论(5)</h3><h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邢家山的军营虽然荒废却依旧还在,流水的兵们又到了何方?</h3><h3>这个五一小长假回沟里,5月2日一大早,我们三人一狗走大堂沟,过小尖村,绕马头山,到了陀罗山的西南,路过只有十来口人家的三道堰村(过去从来不知道马头山那边还有这样一个小村),在一位村妇指点下,北拐迂回,终于下到了位于陀罗山西边的邢家山沟。</h3><h3>擦着邢家山村的村边而过。村头路边,桃红柳绿,溪水绕着正在春耕中的黄土地。面对人间四月、山中美景,禁不住联想到,邢家山的战友们,曾经陪伴着这里的四季很多年,实为青春时代的幸事。</h3><h3>一行三人中,只有我曾经在这个军营最红火时来过这里,不免絮叨起“想当年”来,一口一个的“我记得”“我还记得”。</h3><h3>当年我在57312部队后勤部的门诊部(也就是小医院)当兵,邢家山是距我们司政后所在的南陀罗最近的一个处,那时我到邢家山发放过防乙肝的茵陈汤,还到邢家山找战友玩过几次,有一次还专门参观了一个车间,闻了好多车间里的机油味、铁屑味还有车床那种钢铁味。</h3><h3>之所以对车间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的我有些不明白,都说咱部队是搞情报工作的,要那么多车间干什么?部队里怎么还有车工、钳工呢?还有一件事颇受刺激:在洛阳,新兵分配工作单位时人心波动,和“士兵突击”里的情节一样。第一批最先被挑走的七八位新兵被视为很光荣,特别是其中“来娣”、“英纳”等女兵,是我们五七干校时一个连的知青。剩下的大部分新兵包括我在内都快沉不住气了,个个觉见自己是被淘汰出局的“孬兵”。然后我来到山西大山中好长时间,才知道第一批走的战友其实就在距我们两三公里外,在一个小山沟里的一个不大的车间里默默劳作,当然,她们到大工厂经过了技术培训。</h3><h3>后来部队出了一个大事故,邢家山的同志到西沟去架设安装大铁锅,支架倒了,叫英纳的女兵摔成重伤,粉碎性骨盆骨折,腹腔大出血,生命垂危。从一座军用机场用一架军用飞机送到北京的三零几医院,经过全力以赴的抢救,终于保住了性命。</h3><h3>当时,我们门诊部的外科宛医生参与了往北京的护送,并且在那个三零几医院陪医了一段时间,他回来后在门诊部做了专题报告,讲述抢救的惊险,以及英纳与巨大的病痛斗争的顽强,全体听者无不落泪。那时我们都觉得,英纳太像她父母给她起的名字了——据说,她的名字来自国际歌中的最后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h3><h3>…………</h3><h3>虽然翻山越岭已经“累成马”了,但在这个静悄悄的废旧军营漫步,讲那些过去的激情往事,真是一种莫名的享受和快意。哥弟二人听后补充说,据说那个大铁锅是尼克松访华时使用的,尼克松走后就给了我们所在的部队。于是我终于得出结论,当年邢家山车间里生产的,应该就是大铁锅的附属设施。</h3><h3>当年战友用鲜血架起几十米高的大铁锅,部队搬走后仍在西沟营区挺立二十年,成为一景。去年还是前年,铁锅被拆掉。这个五一节前去西沟,营区已是一所技术中专学校,年轻的中专孩子们在欢声笑语,好像那口大铁锅从来没有在那里竖立过。</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