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文字、编辑:邓晓松</h3><h3>2019.11.8.眉山</h3> <h3>我的技艺是公平称</h3><h3>我的一生追求公平</h3><h3>这次去瑞峰镇拍摄余氏杆称制作,这是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眉山分会场闭幕之后了……</h3><h3>会中,在拍了几张余氏杆称制作展示后,感觉不过隐,没有现场感,精湛技艺表现缺失,更谈不上非遗摄影作品应该表现出的意境和内涵了。于是,我与余世学师傅约定去他作坊拍摄,他欣然同意了。11月6日,天晴,我与余通电话后,驾车去了瑞峰镇正街老街……上午,我与他进行了交流,为拍摄彼此了解、沟通 ; 午餐后,在70岁的余世学师傅配合下,按计划完成了拍摄任务。</h3><h3>这次去瑞峰镇拍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既是一次技艺和身心的锻炼,更是将传统技艺深化为传承人人生境界的一次有益尝试。</h3> <h3>余师傅说:杆称原料用紫荆、柏桦木,现在不好进货了,这些木料都是前些年的库存,够我这辈子用了!</h3> <h3>这绿色小本是计量法</h3> <h3>我的技艺是公平称</h3><h3>我的一生追求公平</h3> <h3>余世学师傅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杆称支撑了家人,滋养了生命。拍摄中,他说:"我慢慢也会变老,也只有一只眼睛好使,我动员大儿子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他说靠你这点收入咋个养活一家人,等你干不动了再说吧!"说话间,流露出他对传承的忧心!</h3> <h3>今天不赶场,老街偶儿有人路过,面对空荡的门面,余师傅又在想些什么呢……?</h3> <h3>余师傅从小在瑞峰镇长大,老房部分作了改造,目前只有老俩口在家,房屋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是镇上卫生之家呢!</h3> <h3>余师傅除了制作杆称外,还制作古装影视及其他道具。</h3> <h3>摄影师自题小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