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1月3日)</h3> <h3> 古兜山位于新会西南端,是新会与台山的界山。濒临南海,扼崖门出口之咽喉,绵亘数百里,逶迤起伏,峰峦叠翠,奇石嶙峋,云雾缭绕,充满神奇色彩。听闻昔日,由于古兜山险峻,长期是盗贼出没藏匿之所,所以有“古兜贼巢”之说。主峰狮子头海拔982米,为五邑侨乡较高山峰,有记载:“山深壑邃,林木蓊蔚”“岐峰横出,岭奇万状”,在广东境内古兜山与粤北丹霞山齐名。</h3> <h3> 再上古兜山四峰是我们一年前已定下的计划,因为上一年爬“四峰”都是看雾为主。平时我们都是2周组织一次外出活动的,正好这段时间天气特别晴朗,很适宜户外爬山有氧运动。这么好的天气我们怎错过呢,我们不顾上活动的频繁(因为上个周日10月27日我们才去了深圳东西冲游玩),于是我就和队长约好11月3日这天,再次向古兜山四峰发起进军。</h3> <h3> 攀爬古兜山为什么不走4+1或5+1?主要是时间的关系,我们觉得还是轻松些的行程好点,所以只走四峰。四峰包括蟾蜍头、刘三妹、拇指峰、望风朔等,其海拔也在800米以上。古兜山这边来好多次了,不属于远途,所以自驾出游方便,共有15人参与活动, 驾四部车,三部开平市区出发,“草帽哥”财哥自己从水口出发,到集中点汇合。</h3> <h3> 我们在预计的时间内到达了莲花水电站时,当时电站的院子里已经停了好几部外地车,他们是来自珠海和广州的户外团队。我们下车稍作热身,带齐装备来张大合照后,约9点就开始上山。</h3> <h3> 也许是天气好原因吧,大家都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情绪高涨到极点。边走边说,边说边笑,非常开心的一个团队。在这个队伍里面除了一名陌生的面孔之外,其他大多数都是开平户外圈的新老朋友了。她来自马来西亚,现在调来开平这边的公司负责质检工作的,听说她之前在马来西亚的时候,曾经几度重装攀爬当地火山口,我立即对她油然起敬。</h3> <h3> 这一天的目标是环线穿越四峰,“蟾蜍头”是我们要上的第一峰,所以上山是以逆时针的方向沿着山路往上走。不一会,我们就来到山脚的水渠边,这里要过“独木桥”才可以算正式上山的。其实过这个“独木桥”不算有什么难度,但对于超过160 斤的朋友来说,就得小心点,因为那根树枝的确不是那么粗壮,怕承受不了那个量。过了“独木桥”,马上有个小斜坡,这斜坡是黄泥路,雨后来一定会打滑,所以有驴友在这里留下绳子,方便拉绳上去。</h3> <h3> 斜坡上去后有一段路是比较好走的,轻松愉悦的,不急不慌的走,但10 多分钟过后,难熬的路段来了。我认为这一段是整个穿越最辛苦和难受一段,属于急升的,在茂密的树丛中穿行,没有一点风,太阳也很热情,令整个人很闷,走了不久衣服都湿透了,要是走得快会有点喘气,幸好队长叫我们偶尔停停脚,喝喝水,望望风景。半路遇上广州团队有位团友,看他状态不大好,他的伙伴建议他如果坚持不到就下撤。这时候我想起了我们第一次来四峰的情景,那时候我们有几位队员也状态不佳,还吐了。幸好做了调整后慢慢缓回来,心中唱着那首激励斗志的歌曲《我们不一样》,带着振奋人心的歌词和队员们的互相鼓励完成了全程。</h3> <h3> 这次虽然自己觉得闷热,但晴朗的天气对我就是一种激励,我渴望看到不一样的四峰,全身充满了爆格的能量,除了觉得热之外没有累和喘的感觉。闲谈说笑中,穿过了令人讨厌的急升一段,来到无大树遮挡,可以放眼看风景的半山,并追上比我们早上山的其他户外团队。</h3> <h3> 在半山腰这里看以望到都斛海边的养殖区,一格一格的,好像很多个“田”字并在一起。也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古兜山系,远中近好有层次感。总之来到这里无论状态佳与否,都让人阔然开朗。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拍摄平台,虽然离第一峰的顶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但我们还是不慌不乱的好好欣赏当前的美景。</h3> <h3> 第一次来的时候由于天气原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雾气中走很多陡坡路,钻很多小竹林,没有什么好风景,除了雾还是雾,很郁闷的心情,遗憾的旅程。有过第一次的记忆,这天有那么好多阳光,有蓝天相随,庆幸我们选中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人更是格外的开朗。面对即将穿越的竹林,我觉得没有一点不快,反而多了一份兴奋感。轻轻松松过来一个竹林小道后,来到一块可以装装B的石头这里,当然少不了拍照啦。慢慢不知道在那个拍照点开始,我们的队伍便自然分为几个小队伍。好在熟悉路线的人很多,加上能见度很高,不会迷路。不像之前一次能见度底,竹林路口多,要不断的报数来确定是否人齐,有没有人走丢了。</h3> <h3> 越往上走,风越大,不知不觉间,我原来湿透的衣服又风干了,或者是晒干吧,太阳光越来越强烈,景色也变得明朗清晰很多。那时候第一小分队的伙伴已经不见踪影了,估计是一鼓作气直奔第一峰去了吧。我们处在中间位置,边走边等后面的队友,边等边拍拍照。</h3> <h3> 2个多小时的攀爬终于到了第一峰“蟾蜍头”。靠近最高点的地方有一大片芦苇,很美。这么形象生动的名字估计是从远处看上去的象形而命名吧,当自己站在“蟾蜍头”峰最高点的时候,什么外形都看不到,只见北面的大石头下就是悬崖峭壁,看到远处的东方红水库,还有古兜温泉度假区。同时还可以清楚看到其他三个山峰以及周围的山系,连绵起伏的,壮观。真的是:高峰插云,绝壁排空,气势轩昂。</h3> <h3> 在上“蟾蜍头”的这段路上,芦苇特别点多,也很美。我们队里的美女“希哥”,在拍照的时候,无意中发觉手臂被蜂蛰了一下,幸好队长及时将随身带来的应急用具和药品帮她处理。当时我们都有没有听到蜂飞的声音,“希哥”觉得手臂一阵麻和痛,拉起袖子明显看到起了疱子,我们还开完笑的说,蜜蜂找对对象了,有“希哥”这个蓝天队员在保护了我们,为我们挡伤痛,挡风雨了。</h3> <h3> “蟾蜍头”顶峰比较开阔,当时风很大,太阳光很猛烈,很晒,我们选择在稍微阴一点的地方开始午餐。或者受蜂蛰的原因吧,“希哥”都没有怎吃东西,也许是没有什么胃口吧,只见她沐浴在和暖的阳光下,躺在大自然石板上静静的享受。</h3> <h3> 当我们上到这个峰的时候,见到他们在放风筝,一开始还在疑惑,为什么这么大风,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他们放不起风筝来?后来才知由于风大,风筝也大,怕放起来受力过度那根线会勒手,夸张点说,怕风筝把人也拉起来飞走。那么开心的事情,当然我们来玩玩,拍个照片啦。</h3> <h3> 上来第一峰之后,再到其他三峰,没有什么艰辛的路了。只是峰与峰之间大多数是竹林小路,当然也有那么一小段很崎岖难走的急升路。穿越那种不高不低的竹林,也是有种考验,也闷热,还好每段竹林不是很长,那些矮一点的竹林还是拍照的好地方呢。</h3> <h3> 在前往刘三妹峰的路上,我们还偶遇了台山“米酒佬”他们几个小伙伴呢,他们队伍不大,这次是反穿,所以与我们背向而行,打声招呼,合照一张后,就各走自己的景点了。</h3> <h3> 山上每块好看的石头都是拍照游玩的打卡点,当队长和我谈起上次在什么地方什么石头拍照的时候,我真的没有什么印象,脑子一片迷茫。毕竟上次来到山顶上能见度很低,除了鹰嘴石和钻竹林路我印象特别深刻之外,其他都是看到迷迷茫茫的雾,根本记不清石头的外形,只记得几个山峰的名字。鹰嘴石拍照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我们排着队轮流上去,上次的心理障碍,终于消除了。记得去年,这些石头有流水,太滑了,大雾看不到鹰嘴的悬崖有多深,感觉增添了几分的恐惧。但这次站在鹰嘴石下,风依然是那么大,吹到整个人都站不好,站不稳一样。</h3> <h3> 这天如此晴朗的天气,蓝蓝的天,很舒服,远中近,什么景色都尽收眼底,真是的不枉此行。在峻峭的石头上,可以自然悠然的享受这一刻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整个人是那么的释怀,轻松自在。偶尔还可以学学其他队友摆个造型,扮扮酷。</h3> <h3> 因为边走边玩,每个峰都拍照留念,所以到了望风溯的时候已经是三点左右了,当时,整个封顶挤满了人,有个团队在玩航拍,把整个封顶搞得热气沸腾,无论是来自哪个团队的人都热情高涨,对着无人机挥动着自己的双手,此刻都全部融入兴奋氛围当中。由于时间也不早,其他团队的人走后我们也在这个最高峰为留下美好的回忆,拍下一张大合照,之后在我们预定的时间内回程下山。</h3> <h3>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觉得喘气,吃力。但这次下山是从海拔700多米的峰顶往下走,全程3.5公里的急降,坡度大,跨度大,路程远,有一定的难度和强度,正如队长说,下山走得快不是件好事,反而一步一步慢慢的走更好,膝盖没有那么容易受伤害,又没有那么累。说的也得,走得快不是件好事,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不能急进。</h3> <h3> 在下山过程,那个来自马来西亚的女队员,由于很久没有参与这样强度的活动,走了不久她便觉得自己的脚酸软,为了保护她的膝盖,我们的队长义无反顾的拿出自己的护膝为她系上,这时希哥也拿出她的“某某山精油”给大家喷了一下,消除疲劳和酸痛。正说她介绍一样,所喷的膝盖位置真的发热发烫的感觉,好像促进血液循环,打通经络一样,我顿时觉得消除了之前的疲劳感,走路也矫健了很多。也许是一路上和希哥边走边聊聊,关于上次他们蓝田救援队在四峰拉练,下山时偶遇一名受伤的驴友,并展开如何救助的事。又也许是药物起作用,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我们几个走着走着好像走快了点,与最后面的队友拉开了一段距离。最后我们下到山脚的沟边休息等候他们到来集中才知道,原来是“马女”体力不支,要蹒跚而下。见到她最后满带疲倦的身体坚持下来,大家都称赞她很棒,在中国第一次参与户外就顺利完成“台山的毕业路线”。“一人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更是户外活动应有的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我们也为“马女”背背包和帮助她下山的队友点赞。6点左右,全体队员顺利下到电站集合点,成功穿越四峰,徒步8.71公里,耗时9小时。</h3><h3> </h3> <h3> 好的天气,好的心情,好的伙伴,就这样又开心地完成了一次户外环线穿越活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