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霜染红叶,露催秋暮,伴着微微凉风,我来到了红色革命圣地,参加由省教育厅师资处主办、教研室协办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h3> <h3> 开班仪式上,培训班班主任徐承芸老师提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除了“三字、一话、一画”,还应该包括: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解读教材的能力、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写作能力。是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素养,这不正是我此行的目的吗?<br></h3> <h3> 拿到课程安排表,第一感觉是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人教社编辑指导写稿,有书法协会理事教授粉笔字书写,有师大附小一线老师的课堂教学分享等。之前有一点疑惑的是,为什么要把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放在徐老师“基于统编教科书的整本阅读指导方法谈”之后呢?不是应该先听听指导方法后,再来交流的吗?后来才明白,徐老师如此安排,是想先听听全省各地老师们对整本书阅读指导已经做了哪些事,有哪些困惑、想法,再有针对性地做指导。真是用心良苦呀!<br></h3> <h3> 不只如此,徐老师为了讲座更有实效,为让老师们听后收获更多干货,她连夜改稿到凌晨2点,调整为以“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相长”为主题的讲座。整个上午,我都在认真地聆听着、用心地思索着、仔细地做着笔记。徐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迷雾中前行的道路,心中的疑惑一一了然。“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语文老师份内的职责。”“教师既要用教科书教好语文,还要不遗余力地推进儿童阅读。”“课内的阅读教学目标不仅仅定位于读懂课文的内容,而应该着眼于欣赏、积累、培养语感,以及学习文章的构思、写作方法等。”这些都是我在笔记本上标红了的语句,这让我更加明确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br></h3> <h3> 11月7日的课程注定是令人期待,令人印象深刻的!下午《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傅国亮教授的讲座《怎样给教育报刊写稿》也是异彩纷呈。傅教授用平实的语言,举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写什么”比“怎样写”更重要;“写什么”的关键又取决于“教育专业见解”;教我们如何审题,如何选材;要具有思辨的思维能力,不盲目跟风;好文章的标准是四个新:新思想、新角度、新故事、新语言;写作要有思想含量;写作应有一定的技巧。<br></h3> <h3></h3><h3> 当我还陶醉在专家们或风趣幽默的讲演,或情怀满满地讲述,三天的培训基本接近尾声。虽只有短短三天的时间,但此次学习给我带来的思想的洗礼、心灵的荡涤、素养的提升都将指引着我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