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五中高中语文组观摩马囡老师“热爱生命”公开课

fantorlight

<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11月6日早上,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与教学方式方法,高中语文组组织了对马囡老师公开课的观摩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教研组长杨志刚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评课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牛文明老师的点评:</p><p>把厚的上薄,要求教师要宏观把握,精心设计,巧妙切入。把薄的上厚,要求教师要多方征引,联系生活,加大训练力度,把课文当做一个引子,不要拘泥于课文本身。</p></font></h3> 马生莲老师的点评:<br>优点: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思路:“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不足之处:在课文内容的拓展上缺乏深度和广度。 <p>穆志花老师的点评:</p><p>"生命"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深沉,由于学生的认知决定学生目前对它的认知比较浅,但马老师导入部分能用学生关注且能激起学生话题的"自杀""中学生自杀"来引导学生思考,非常好。但不足之处在于对文本的解读浮于表面,没有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文章重点难点没有得到彻底解决。<br>建议: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引发学生思考。例如课堂中提及的邱少云黄继光和导入中提及的自杀的人可以进行对比,对这两者的死有什么看法?他们对生死有什么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p><p><br></p> 何海英老师的点评:<br>马老师上课沉稳,课堂环节有条不紊,用语简洁练达。但就本篇文章而言,对文章内容的挖掘尚有欠缺,何为生命的本质?何为超越生命,并未阐释透彻。稍有遗憾! 陈蕊老师的点评:<br>马老师的课上的很沉稳,语言干练。从世界自杀概率的调查引入,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若在如何热爱生活上这一问题上进行更深更广的拓展会更好。 <p>周铭老师的点评:<br>良好的方面:<br>1.教学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p><p>2.教学目标明确,重点内容突出;</p><p>3.教学实效较突出。<br>不足的方面:<br>1.只重视了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br>2.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与引导,缺少深度和广度。知识难点突破不够。比如:“生的本质在于死”,如何理解“生”与“死”?又比如:“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好好活着”,那么“为谁而好好活着才最有意义”?对这些内容正确而深入地理解与把握,直接影响着学生“三观”的培养!</p><p><br></p> <p>杨志刚老师总结:</p><p>&nbsp; &nbsp; &nbsp; &nbsp;教学中注意文章深度的解读,能够把握文章的层次内容,适当给学生一些时间讨论,并且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在文章中谈到热爱生命,可以从小爱大爱进行比较。学生谈出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对待时间。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喝酒喝死,打游戏打死,睡觉睡死”,那么这样做是不是对生命的热爱,可以引起我们对生命的思考,我们通过小爱和大爱,如何理解高尚的事业,高尚的生命。怎样认识生活,怎样认识生命,比如说王羲之《兰亭集序》里边,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死相依。<br>&nbsp; &nbsp; &nbsp; &nbsp;阅读文章应该设置更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学会筛选文中信息,教学中能够真的表现人文素养,人文情怀,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对生命价值观,进而解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体现语文核心素养,更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

学生

生命

老师

教学

点评

热爱

思考

引导

文章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