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到四十,突然有了偶像,这是一件蛮尴尬的事情。</h3><h3> 尽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个叫做徐川的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已网红多年,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领导的肯定,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为我们这些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认为无足轻重的一支边缘化力量增了光,添了彩。</h3><h3> 我对他,只是留意,没有关注。</h3> <h3> 直到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期间,总支书记孙永秀同志推荐我系统性阅读了徐川《顶天立地讲信仰》和《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等作品,也算是主题教育理论自学阶段的内容延伸吧。</h3><h3> 当然,我明白:对思政教育的重视源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无疑是落实精神的重要手段,思政教育队伍的重视得益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性、政治性和亲和力”的需求。</h3><h3> 我觉得在同样的工作岗位,徐川应该成为我的偶像,不,看来“榜样”这个词更合适。</h3><h3> 感谢学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给我一次机会参加省教工委主办的网络思政建设培训班,现就学习情况的一些思考给予总结,也算是一种汇报吧。</h3> <h3>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课堂教育。</h3><h3>1.灌输性教育。我们必须承认灌输性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积极作用,比如:战时动员。但当下,灌输性教育会带来下一点。</h3><h3>2.孤掌难鸣。思政教师“自说自话,孤独的想法”对学生而言“这根本就是一种笑话”。学生在老师碎碎念的催眠下,拿着手机刷屏,塞着耳机背单词,面带微笑读小说,已经不是“左耳进,右而出”的问题,而是“针扎不进,水泼不进”,两种同时进行,互不干扰的一团和气,沉闷。</h3><h3>3.被听报告。在学校经常出现凑人数听报告主办方尴尬至极,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化解尴尬,被动听报告。</h3><h3><br></h3> <h3>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h3><h3>1.网络群体体量。目前,全国网民8.4亿,学生占26%,网络思政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谁先占领了网络,谁就占有了话语主动权。</h3><h3>2.信息化偏重于实用性。高校信息化建设倾向于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和财务管理,网络思政建设作用性不强。</h3><h3>三、网络思政建设现状。</h3><h3>1.力量格局。“60”后,领导着“70”后,以“80”后为主导,“90”后为骨干,以经验主义为想当然,思考“00”后的千禧宝宝的需求。60后被称为网络遗民,70后为网络难民……00后被称为网络原著民。遗民和难民去自以为是的说教原著民。</h3><h3>2.克服代际沟通。代际是天然的鸿沟,话语风格是代沟的体现,思政工作者急需放下架子,熟悉网言、网语,克服代际沟通语言障碍。</h3><h3><br></h3> <h3>四、思政教育理论探讨现状。</h3><h3>1.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理论探讨自娱自乐,谁写谁看,看发表了没有,发表在什么样的期刊,评职用的上不;写谁谁看,听说写我了,我去看看咋写的。</h3><h3>2.谁写谁不看,写谁谁不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打头,写的人只要知道发表了,发表在什么样的刊物,评职能积几分,然后等着刊物寄来,没有任何重新阅读的欲望;写谁谁不看,尽管写我了,但没有人看,写与不写效果一样。</h3> <h3>五、网络思政建设的特殊性和立体构建。</h3><h3>1.特殊性。地位特殊,争夺话语权;作用特殊,育人平台;环境特殊,话语生态环境;要求特殊,引领有为青年。占领网络阵地,紧抓话语权,加强网络沟通,满足精神需求,为青年成长服务。</h3><h3>2.内容大融合。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心理指导,就业指导,创业创新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融为一体,构建网络思政建设大融合。</h3><h3>3.方式大融合。组建团队,整合资源,把握需求,量身定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共融,打造品牌,形成影响。</h3><h3>4.作用转变。应认识到,网络思政原先是传统思政工作的介质和工具,现已转变为育人的生态环境。</h3><h3>5.变跟跑为领跑。转变学生在网络前领跑,思政队伍跟跑的现状。</h3><h3>6.转变语言风格。课堂阵地应将高大上的“学术语言”转变为学生可接受的语言风格。</h3><h3>7.与时俱进。孩子早已改变,我们却执迷不悟,与时共进很重要。</h3><h3>8.努力方向。讲准,做到规范性;讲透,做到理论性;讲好,做到效果性;讲活,做到趣味性;讲信,做到真实性。</h3> <h3>六、避免网络思政建设宣传的“高级黑”和“低级红”。</h3><h3>1.高级黑。中山大学学生会任命文件出现诸多正部级,正部级常务副部长。被认为,官僚主义年轻化倾向。网友调侃到:上中山大学圆你部长梦。</h3><h3>2.低级红。在铁路工作的一对年轻夫妻,新婚之夜抄党章,违背常理。形式主义极致巅峰,弄巧成拙。</h3> <h3>七、网络思政,欣欣向融。</h3><h3> 1.融为一体。 通过换语态,可视化(微视频、抖音、快闪)讲故事(学生身边的故事、以小见大的故事),激发交流互动欲望,注重创意,让他们成为故事的主人。</h3><h3>2.树立榜样。打造新媒体大微,产生偶像效应,进行辐射带动。</h3> <h3>八、面临挑战。</h3><h3>1.科技进步。5G时代即将来临,6G研究已启动,网络思政何去何从,我们需要做好准备。</h3><h3>2.新生代出现。再过几个月20后,即将出生,我们准备好了吗?</h3><h3> 这是一个一直在线的时代,必须重视网络思政建设,赢得青年,赢得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