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更进步——写在孙启高先生的画展开幕之际/苏克勤

盐城市湖海书画院

<h3>  时维十月,序属三秋;菊花盛开,金风送爽。</h3><h3> 在举国上下共迎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喜庆之日,适逢花甲之年的孙启高先生的书画艺术个展也如期拉开了帷幕,并引得了书画同仁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誉。此次展览,既可以看作是孙先生对自己的书画艺术的一个总结,还是他在艺海拼搏成绩的美好答卷,同时也是他书画艺术飞跃的又一实证。</h3><h3> </h3> <h3>  少时,生长在盐城水乡的孙启高,即喜爱诗文,吟诵不绝;稍长,他又钟情于书画艺术及其创作,并一直坚持不懈地舞文弄墨,驰骋艺海。多年来,他在生活和艺海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奋进不止,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亲朋好友的一致赞誉。特别是成年以后,为了生活和家庭,他投身商海,离开故乡,前往西安,脚踏实地,既积累了文化知识,又丰富了人生经验,既开拓了人生境界,又启迪了艺术感悟,并在商海和艺海的双重博弈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佳绩。</h3><h3> </h3> <h3>  其实,在经商的同时,孙启高先生并未放下自己对书画艺术的美好追求。闲暇之时,他总是坚持学文写诗,临帖摹画,并拜著名花鸟画画家、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江文湛先生为师,专心从事花鸟画的创作,逐渐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受到了江先生等前辈及同仁的广泛好评。早在2011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孙启高花鸟画集》,江文湛先生在为其画册所写的序文《恬淡诗意的写真》中,对他的花鸟画画作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云:“启高的画风是恬淡的。他的画作没有信马由缰的张扬煽情、没有横泼竖抹的敷制铺陈、却有信手拈来、源于生活的题材范本……启高的画风是温暖的。他的画作笔墨纵横、率真放达,但他不喜欢猎奇抢眼,装腔作势……启高的画风是灵动的,传统的文人画多是士者的感怀、遁者的清叹、隐者的闲吟,他却无意这些悲戚伤感、无病呻吟……”<br></h3><h3> </h3> <h3>  启高先生泽浸墨海艺术多年,将赋诗作文和学书作画融为一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与独创风格。其书,承接前贤,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其诗,清新脱俗,偶得自然。其画,诸科皆能,尤擅花鸟。启高先生从小生活在盐城水乡,对乡野风光的印象总是念念不忘于心,并感悟至深,他在画作的题款中也总会写下自己的精心诗作,诸如“习习微风入小窗,舍南何处芰荷塘。清风也有轻狂意,拂过莲花亦自香”, 又如“茆舍丝瓜弱蔓堆,篱下鸡雏去仍回。开联正恨诗情少,风卷野香扑面来”。中国画素来讲究“画中有诗”,中国诗又讲究“诗中有画”,诗画兼备,融会贯通,同塑意境,达为一体,孙先生在书画创作中的领悟可谓深矣。特别是花鸟画作,启高先生能将自己早年在盐城水乡的感悟,与后来多年纵横陕北关外的人生阅历相融起来,其诗其画,恰诚如江文湛先生所总结的“笔墨纵横”,“率真放达”!启高先生早年生活在水乡,喜欢荷花,故早年自取斋号“清荷堂”,后来又另取斋号“点墨斋”,他数十年来在兼作牡丹、菊花、紫藤、葡萄、葫芦和蜻蜓、蜜蜂、黄鹂、燕子等花鸟画作之外,又用了许多的工夫专写荷花,并以荷花的清雅高洁自比,每使画作都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此又正如著名美术评论家徐志刚先生的如下所评:“像《十里荷香》、《心静尤待莲花香》、《爱莲说》等。等也是启高君的笔下常客。他的画率真放达、笔墨纵横、谦虚内敛、温润文雅。‘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陶渊明诗)。<br></h3><h3> </h3> <h3>  我与孙启高先生的内弟孙书林先生,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同窗,毕业后曾多次到其老家盐城从事创作等事。期间,书林兄总会向我谈起他姐夫启高先生及其画作。今春,适逢书林兄的哲嗣大婚礼成之佳期,我与南京的南师同窗姚强一并前往盐城道贺,期间得与启高先生同座并谈饮数次。盐城临别之际,启高先生还诚恳邀我到他的“点墨斋”工作室参观。此时,听其所言,得知其事,知其所进,既使我感慨不少,且也得益良多。离开盐城之时,启高、书林两先生专程送我至车站。途中,启高先生说将于今秋时节举办个人画展,并嘱我届时莅临盐城同庆。 </h3><h3> </h3> <h3>  时下正值三秋时节,由于我在南京诸事也颇繁多,分身不得,未能亲临启高先生的个人画展现场,只能草书上面数言,一来为不能亲临画展现场致以歉意,二来权作祝贺之言,遥祝启高先生的书画艺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