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1949~2014年)历史<br>2019-05-02 11:07 来源:开江三和万事通<br>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br>1949年)<br><br>12月10日下午3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二军军长苏克之率一二四师三七二团自开县进军开江,在县城东郊双河口与反共救国军第七师独立支队接火,激战近两小时,独立支队溃逃永兴、太和一带。人民解放军入城,开江宣告解放。<br>1950年<br>1月15日,县委书记杨佐凤等13名南下干部到县,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开江县委员会。同时成立开江县人民政府,杨佐凤兼任县长。6月李惠接任县长。<br>4月6日,召开开江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br>是年,开始剿匪,至5月中旬,击毙16名,俘虏187名,政治瓦解投诚360名,登记自首500余名。公审枪决匪首7名。<br>是年,全县开展第一期镇压反革命运动。逮捕反革命分子204名,对其中罪大恶极的99人判处死刑。<br>1951年<br>4月13日,成立开江县抗美援朝分会。<br>11月,组建开江县土地改革工作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次年3月底结束。<br>1952年<br>3月8日,梁双公路(梁山—宣汉双河)开(江)梁(山)段正式通车。<br>是月,民主建政,全县成立2镇 、47乡人民政府。<br>1953年<br>5月,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有74214户、316134人,男169411人,女146723人。<br>1954年<br>7月8日,召开开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br>1955年<br>9月18日,开江县人民政府改称开江县人民委员会。<br>12月,动工兴建明月水库。<br>1956年<br>5月15日,召开中共开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br>1957年<br>1月14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江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br>1958年<br>8月12日,宝石水库破土兴建(1960年停建,1966年冬续建,1971年完成枢纽工程)。<br>10月1日,实现人民公社化,建立人民公社22个,公共食堂3278个。1961年11月,公共食堂全部解散。<br>是年,“大办钢铁”和“公共食堂”,砍伐森林和毁林开荒25万亩。<br>1959年<br>10月11日,开展“反右倾”运动,有37名干部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2年进行甄别,1979年落实政策,全部平反。<br>是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来县视察。<br>1960年<br>7月,在农村干部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br>是年,本县移民100户到海南岛安家。后大部自动返回原籍。<br>1961年<br>精简全民所有制职工6632名。<br>1962年<br>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划5-7%的耕地作为社员自留地,发展家庭副业。<br>1963年<br>中共中央委员、中共监委常委王维舟来县视察。<br>1964年<br>5月1日,县首批百余名知识青年下放农村插队落户。<br>1965年<br>7月上旬,全县连续两次大水灾,冲垮河岸4000多处,淹没农田8.45万亩,倒塌损坏房屋814间,死亡2人。<br>10月,高洞水电站动工兴建,次年12月投产。<br>1966年 <br>1月30日,开江县首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br>6月,成立开江县文化大革命办公室。县委派工作组进驻机关、学校,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br>9月,“红卫兵运动”开始。开江中学首先组织“红卫兵”,其余中学相继成立。10月全县派出“红卫兵”代表490名赴京接受毛主席检阅。11月,开始“破四旧、立四新”(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到处搜查、抄家,揪“黑五类”(地、富、反、坏、右分子),破坏古建筑和文物。次年1月开始外出串联。<br>11月,以“破四旧”为名,更改普安等两个区、回龙等8个公社名称。1973年10月31日,恢复原名。<br>1967年<br>1月,各单位纷纷建立群众组织。<br>2月10日,群众组织分裂成为“2·10革命造反联络总站”(简称210)和“6711革命造反联络总部”( 简称6711)。群众组织向党政机关夺权。行政、企事业单位瘫痪,学校停课,厂矿停产。8月,成立“5·7革命造反联合司令部”。<br>1968年<br>3月初,成立“6711革命造反司令部”。<br>24日,“6711”与“210”两派群众组织先后抢7796、7798部队枪支弹药。<br>是年,“210”与“6711”先后在讲治中学、县城、长田、回龙、永兴、靖安、达县葫芦、光明、甘棠等地发生武斗,双方死亡103人。<br>1969年<br>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执勤部队来县贯彻执行“7·24”布告和“8·28”命令,强行收缴群众组织的枪支弹药,制止了武斗。<br>11月12日,成立开江县革命委员会,0020部队后勤处副处长孙文魁任主任。干部开始陆续恢复工作。<br>1970年<br>解放军164野战医院迁入开江中学。1977年8月迁出。<br>9月7日,调查结果,全县“文化大革命”武斗中打死451人、打伤致残1227人,被打群众4495人,损失粮食597.89万斤、布匹326.33万市尺、现金253.08万元,损坏房屋231间。<br>1971年<br>9月24日,县召开3400人参加的“农业学大寨”誓师大会。<br>1972年<br>7月,废除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推荐入学,全县推荐入大专院校的18名、中专158名。<br>1973年<br>宝石水库配套工程建设完成。次年1月试水,讲治、先锋等地开始春灌。<br>1974年<br>3月6日,宝石水库自制机动船在试航中翻船,落水19人,其中淹死5人,经济损失1.3万余元。<br>6月,省三届运动会足球决赛在本县举行。<br>1975年<br>安置知青就业655名,其中重庆知青402名。<br>1976年<br>2月13日,县氮肥厂动工兴建,投资675万元,1980年4月建成投产。<br>10月25日,全县人民欢庆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胜利。<br>11月,李长柱任开江县委书记。<br>组织全县5个公社2万多人治理新宁河,截弯取直,历时两年,凿成长11公里、宽48米、深4.5米的人工新河。<br>是年,开始劳务输出,城关、甘棠组织劳力赴唐山、新疆等地承包建筑工程。<br>1977年<br>恢复大中专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全县考入大专的59人,考入中专的236人。<br>1978年<br>9月,停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安置知青回场镇就业。<br>9月,城区举行大会,首次颁发《独生子女证》。<br>1980年<br>9月,在牛山寺建第一座彩色电视差转台,1981年春节正式转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