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撩几笔(16)

金乌旭

<h5><b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h5><h5><br></h5><h5>作为“养手”,速写是可以安于现状、少作非分之想的,近期多是用调色板上的残留颜色,顺手画几笔、一两张,如此节奏。</h5><h5>南宁的回南天,水墨要第二天才干,看效果要等上5、6小时,需要一点耐心——这是油画佬不能忍受的。最好是离开工作室前斧一张、进工作室斧一张,然后该干嘛干嘛去。</h5><h5>同样是这种速写,水墨有水性,丙烯有油性——柴油的油,😏还有焦味。</h5><h5>有些素材图片是朋友圈里随意翻到的,朋友圈是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可惜了每时每刻的流逝。今天相机创造的图像,应该远大于人类绘画史的总和吧?</h5><h3><br></h3><h3><br></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h5><h3><br></h3><h5>涂改就是悔棋,悔棋者胜而不武。</h5><h5>越认真越被动,越周全越不全,妙计行不通,蛮力使不上,多一笔弄巧成拙,少一笔处处不对——顺理成章太难!</h5><h3></h3> <h5>(以上头像是2019年底在北京大兴庄的写生)</h5><h3><br></h3><h3><br></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h5><h3><br></h3><h5>有人可能会看不惯数码绘画,一听说就认为这玩意冰冷,没有人情味。还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是电脑(软件)帮你完成的,不是你自己画的,用软件画画有偷懒的嫌疑。</h5><h5>正常的,每一代人都会有他们的“看不惯”,00后更看不惯我们这些“阿叔”呢。</h5><h5>我认为它只是个新工具,并且正在影响着新绘画。</h5><h5>刘新老师有一次提醒我:小本子还是不要丢!刘老师倒不是不提倡手机速写——他也用手机画速写——只是不太喜欢打印出来那个成品。</h5><h5>刘老师的话促使我想一个问题:画手机速写,硬盘坏了怎么办?手机坏了怎么办?你说不会,万一呢?</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