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已是你最大的天赋异禀

J R

<h3>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小片段,但都没有静下心来整理。因为被新事物吸引,沉浸其中。</h3><h3><br>还是从燕子老师的那句话“孩子与孩子之间不就是从我麻烦你一下,你麻烦我一下中建立关系的吗?如果都只顾着管好自己,那多么的无趣”来说说吧。</h3><h3><br>抓住分别的最后一分钟我向燕子老师说起第一个远足日你把书包丢给毛小乐的事。</h3><h3><br>奶奶看了视频,吃饭的时候笑着对你说起“怎么让别人拿书包呢,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h3><h3><br>后来我告诉你:没关系,如果别人愿意,可以找人帮忙哦~</h3><h3><br>现在回想起来,很多语言譬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斥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日常中,成了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吧。</h3><h3><br>而我的补充也是希望你的思维不要被成人固化,变得没有弹性。</h3><h3><br>当然我们都只是一个建议者,在你的生活中你会拥有很多的建议,但最终取哪个,还得由自己拿主意。如果你愿意,能在这两种思维中自如切换未尝不好。</h3><h3><br>但老师的那句话更通俗易懂。不光是孩子之间,就是成人之间,我觉得也如此。</h3><h3><br>我已不太记得学生时期的自己到底是怎么的一种性格了。大学毕业,一个晚上,好友打电话找我聊天,聊了很久很久,他谈起初中的我,谈起大学的我,觉得天壤之别。</h3><h3><br></h3><h3>我才恍然,改变总在不自知中。</h3><h3><br></h3><h3>直到现在,翻看小时候的照片,对老公说虽然小时候的自己要清秀好看,但依然喜欢此刻的我,因为眼里心里有光了。</h3><h3><br>尤其记得高中时期另一个异性好朋友和我说过的一句话:朋友有时候也是被需要的。</h3><h3><br></h3><h3>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好像任何事情都可以自己内化,所以总是在倾听着身边朋友的所有喜怒哀乐,于朋友我便成了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了。</h3><h3><br></h3><h3>后来被朋友提点,我也慢慢地尝试着去和朋友诉说……</h3><h3><br>嗯,朋友之间的关系就这样流动起来了。</h3><h3><br>周四,是和老师约定好家园共育座谈会的日子。吃完饭六点半的样子,拿着手机和钥匙,伴着你的哭声依然出门了。无意中打了个拼车,再一次被司机狠心地丢在了路边。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内心发出一阵呐喊:这个世界好恐怖呀。</h3><h3><br></h3><h3>跳出舒适圈,其实世界也更多彩。</h3><h3><br>调整好愤懑的情绪,来到二楼,一张小桌子,五张小椅子,一束花,一盘点心,一杯水。简单、温馨。坐下很不好意思地表明自己没带笔记本…应该带的,但没带。</h3><h3><br>在路上,心里其实是有些紧张的。已经忘记当时紧张些什么,但回想起来只觉得时间过于短暂,如果可以我想我们聊三天三夜也不过瘾吧。</h3><h3><br>不得不说的是,作为家长不管你学习多少,也比不上老师数十年来在前线积累的经验。</h3><h3><br></h3><h3>最佩服的是燕子老师的洞察力。她表示只要孩子丢进巴学园,观察几天就能看见孩子的特质,发现孩子的天赋。</h3><h3><br>识人,是我的短板。所以对燕子老师更加崇拜。</h3><h3><br>谈到你,燕子老师说特别喜欢你,也特别懂你这种人格特质,尤其想和你亲近,但每次想亲近你的时候,你总是一别身,一扭头:“不要!”但如果有需要,你也会主动去找老师:“那是什么?”“毛小乐呢?”“他在干嘛…”</h3><h3><br>不太喜欢别人主动找你,有需要你才会主动靠近。多么“功利”的小屁孩呀。</h3><h3><br>也就是这样,虽然你很惹人喜爱,但是偏安静的性格特质在以后或许不会让人一眼就记住,但一定是最让人怜爱的那一个。</h3><h3><br></h3><h3>学生时代的我深得班主任怜爱。</h3><h3><br></h3><h3>小学头发被剪短,老师见了会主动带我去办公室拉着我的小手问我为什么要把漂亮的头发剪了,还时常给我梳理心情;高中作为英语课代表收作业时与同学有些不愉快毫无礼貌地冲进办公室要“辞职”也能轻易获得老师的原谅;数学模拟考考得很糟糕整个晚自习抑制不住地泪流满面老师请我去办公室说心里话,至此还开后门给我补习数学……</h3><h3><br></h3><h3>这些大概是安静地孩子获得的额外福利吧。</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不管学校课堂还是培训班上,性格外向的孩子总是受到嘉奖,乐观开朗、夸夸其谈、领导力被界定为优秀儿童的典范。”</span></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庆幸的是你也和我一样遇到了一群懂孩子的老师,尽管还没有发现你的天赋异禀,但我们都在暗暗观察,无须太用力。</span></h3><h3><font face="-webkit-standard"><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font>“生活是土地,教育是水,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的DNA,就像一粒种子渴望生长。没有水种子无法发芽,但无论如何殷勤浇灌黄瓜都不会长成茄子,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现实。”<font face="-webkit-standard"><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font></h3><h3><br></h3><h3>克制、自律、规矩、细心、安静的观察者、谨慎的尝试者是老师对你地欣赏。</h3><h3><br></h3><h3>期间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发现你女儿的兴趣吗?”可能我真的是佛性到家了吧,真的没有费心思去挖掘这一块。抱着边走边看的态度吧。<br></h3><h3><br></h3><h3>当时我回答的是我觉得你专注力特别棒,语言能力也非常不错……老师直接否认了我的回答。</h3><h3><br>是的,再仔细回想一下,现阶段确实没有发现很突出的兴趣偏好,画画的你很专注,唱歌跳舞也能来,英语时不时蹦几个单词…但就是没有很突出的一面。</h3><h3><br>不过在我看来,这就已经很好了,光自律光专注我觉得就够你过好平凡的一生了。</h3><h3><br>就在此刻,为这段时光做一个总结:</h3><h3><br>安静,已然是你最大的天赋异禀。</h3><h3><br></h3><h3>爱你,所有。</h3>

老师

孩子

燕子

朋友

自己

异禀

安静

天赋

回想起来

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