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191919">01 读史明鉴—自知之明。出处1.《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处2.《韩非子》:“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楚蹻[qiāo]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font></h3> <h3><font color="#191919">02 去学校听课,老师问:你们是挨着一所学校一所学校的听课吗?<br>我答:听课是我们的工作职能之一。<br>老师:我们可不愿意让你们来听课呢,大家都不愿意上,只好我上了。<br>我无语……心想早知道这样就不来了……还是不来也不对……<br>上完课后评课,我自觉很和气地跟老师交流意见,但我意见还说完,老师便竭力地反驳,并陈述自己做法的原因及优点。<br>我不是无语,是闭嘴……<br>我在想,即便是于漪、叶澜等大家上完课,可能也会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吧?叶澜在《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中说“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课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br>我在想,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老师?学生?学生的成绩?又想:学生的成绩一定是老师教的?学生成绩好一定就是老师教的好?……<br>我在想,…………</font></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03 初中学生的“宏微结合”是个薄弱点,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水点。今天学生对碳酸钙组成的描述:。生1:碳酸钙中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生2:一个碳酸钙分子由一个钙原子、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生3:一个碳酸钙分子是由一个钙离子和一个碳酸根离子构成;师引导: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04 坚持锻炼第207天,今天跑步机30分钟快步走,累计4.4 km。</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