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全山石艺术馆再见大师杨鸣山,已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自画像。</h3> <h3>他是西北师范大学的骄傲!</h3> <h3>然而,很多的师大人却并不知道他,这不是他的高傲,而是他们的寡闻。</h3> <h3>杨鸣山1953年从乌鲁木齐考入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吕斯百、黄胄等先生,大学期间作品入选全国青年美展获三等奖,1957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61年调至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执教,1979年移居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著名油画家,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并在澳大利亚全国风景大赛中荣获金奖,是美术界国家级评委和著名油画家之一。</h3> <h3>欣赏杨鸣山先生的作品,可以浓烈的感受到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直面生活的个性。</h3> <h3>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对景写生,他把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情景记录下来,以美的艺术净化人们的心灵。</h3> <h3>他用简练的艺术语言、多样的色彩调子、娴熟的油画技巧、咫尺大小的画幅,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记录大自然动人的瞬间,抒发他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理解。这种真诚、真实的写生方式很值得我们重温。</h3> <h3>在全山石艺术馆展出的百幅杨鸣山小幅油画风景,仅仅是他写生作品的冰山一角,主办方坦言以此表达对杨鸣山先生艺术初衷和艺术人生的温暖缅怀!</h3> <h3>展出的100幅作品,只有自画像画幅稍大一些,其它都是成年男性巴掌一般大的小幅甚至袖珍作品,但我们能够从他的每一幅作品看到他的热情,据杨鸣山先生的夫人徐宝莹女士介绍,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办个展。</h3> <h3>每张画的调子随环境、时间、光线的不一样而不一样,颜色关系也不一样,非常好看。而且色彩语言和造型是融合在一起的,前头的地和天空不一样,建筑近景、中景、远景不一样,有近的,有远的,有空间关系。体积语言、空间语言都非常完美。</h3> <h3>杨鸣山先生那么一点小画里面有那么丰富的东西,他感受到那个客观世界的丰富性,虽然画面很小却也能表达出来。</h3> <h3>欣赏这些作品,让人仿佛置身自然,真切感受到了阳光的和煦、空气的清新、微风的醉人、月色的朦胧、湖水的沁凉、小鸟的欢唱、花草的呢喃,以及大地的广阔无垠、山岳的气象峥嵘、小河的欢快与平静、溽热中所弥漫的枯草气息……</h3> <h3>杨鸣山先生的油画是对景写生,但是对景写生中有很多主观性的东西,即他选择的东西、提取的东西、在自然界发现的东西、在画布上表现的东西。</h3> <h3>我们能够感受到,他把自己的心灵放在自己的艺术里面,作为一个画家,作为一个人,他在人格上很值得我们学习。</h3> <h3>我的老师陡剑岷先生与他曾共事多年并是好朋友,他说杨鸣山先生淡泊名利,为人正直,心胸豁达,生活简朴,有很强的文人情怀,深厚的生活积淀。</h3> <h3>陡先生的微信中,至今还可以看到连续推送20期介绍杨鸣山作品的专辑,他不无遗憾的说“这些作品经过印刷和互联网传播、都存在减弱的问题,如果能直接欣赏原作,那真是十分精彩!”</h3> <h3>中央美院院长吴作人先生曾诚邀杨鸣山先生来中央美院任教,但杨鸣山先生已决意移居澳洲,吴作人先生在感叹之余挥笔为他题下了“天涯芳草”这四个字。</h3> <h3>先生已逝,却把无数美好留在人间。</h3> <h3>本次画展的策划是基于全山石先生多年来关于油画本体语言的思考,也是基于当今“写生热”的语境,尤其是针对当前美术界在写生方面存在的“大而无当、有色无彩”的问题而展开的。</h3> <h3>全山石先生说,办这个展览的初衷,就是希望现在的年轻人画油画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相信今后中国的油画前途一定是非常好的,因为大家慢慢开始懂得这个语言了。上一代的画家大多不懂得油画语言在哪里、语言跟艺术的关系、语言包含了什么样的内容,应该怎么样去领悟它。这个展览,让我们重温写生的意义、写生的目的、写生的方式。</h3> <h3>90高龄的全山石先生,不辞辛劳亲自去挑画,组织这样的展览,让我们得以零的距离,欣赏到杨鸣山先生的作品,向全先生致敬!</h3> <h3>(2019年11月1日中午于杭州全山石艺术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