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在影视剧,特别是以二战为背景的片子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成群的坦克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而同时,敌军阵地上的除了反坦克火力之外,轻重机枪也会对着坦克疯狂扫射。 道理我都懂,但是拿机枪扫坦克,就总是给人一种泰迪怼藏獒的既视感。这莫非又是导演们浪漫的想象吗? 对坦克射击的真正意义 其实吧,都说艺术高于生活,但它还真源于生活。坦克这东西的诞生,对于步兵而言绝对是噩梦。 远的不说,二战视频中,装甲、火力都不咋地,被西方笑话为“豆战车”的日本坦克却能在中国战场横行霸道,就是欺负中国军队反坦克火力的贫弱。 1938年徐州会战中,日军所谓的“军神”西住小次郎所驾驶的89式战车,被命中了1300发子弹,却没有一发能够打穿装甲的。 连薄皮大馅的日军坦克遇到一般步兵都不怂,就更不要说二战后期欧洲战场的那些了。 但是,以实际作战效果来看,这种胳膊拧大腿的操作还真不是影视剧单纯的用来糊弄观众的。说起机枪扫坦克是否科学,咱们具体还要从这么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为近身爆破提供火力支持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现在的反坦克武器发展的五花八门,貌似搞掉一辆坦克也不是什么特别费劲的事。 ▲热销亚非20国的中国“坦克杀手”“红箭”反坦克导弹 可在早期的反坦克作战中,由于没有专门有效对付坦克的武器,所以士兵们只能在烟雾弹的掩护下,抱着炸药包或者集束手榴弹冲到坦克身边玩亲密接触,或者拿着莫洛托夫鸡尾酒,给坦克“加加温”。 可问题就是,如果使用这些方法,那士兵就必须抵近到极近的距离才能“贴脸输出”。 而为了避免坦克被步兵骑脸,“步坦协同战术”被逐渐摸索了出来。其中,坦克负责撕开敌方的防线,步兵则伴随坦克左右,防止敌方步兵对坦克进行伏击。 ▲步坦协同作战冲向假想敌阵地 这时,用轻型火力射击坦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击毁坦克,而是为了干掉躲在坦克周围的步兵,只有这些护花使者倒下了,大兵们才有可能接近坦克搞破坏。 二、破坏坦克的观瞄等设备 当然了,都说枪弹无眼,坦克虽然是个铁皮罐子,但这玩意上面的观测、通讯等设备却是比较脆弱的存在。 在战斗中,坦克基本是处于闭舱战斗状态,车内乘员的只能通过观瞄设备观察周围情况,但这类设备的视野是有限的,很容易造成观测盲区。 因此,虽说枪弹对坦克的装甲而言完全无压力,但对于观测设备上的玻璃、塑胶等“软柿子”那就不好说了。 打不动你那就瞎掉你的眼,没了观测设备的坦克,在战场上就等于睁眼瞎,也基本就算是废了。 三、吸引火力,为反坦克炮争得时间 这时可能会有小伙伴会问,“除单兵武器外,也还有各种反坦克炮可以用呀!就不用机枪在这抢戏了吧。” ▲M1937 45毫米反坦克炮 可问题在于,不管是反坦克炮还是单兵反坦克火箭筒,除了铁拳那种打完就扔的,大部分都是需要有准备时间的。而在这个射击窗口期里,被坦克发现那基本就凉了。 因此,这时利用轻武器射击坦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坦克注意力,为反坦克火力的展开赢得时间。 射击坦克战术目前的现状 不过随着现代反坦克火力逐步向精准化、远程化的发展,似乎单兵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拿着自己手里的轻武器跟坦克斗智斗勇了,毕竟没有什么坦克是一枚反坦克导弹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召唤攻击机。 ▲A-10攻击机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轻武器牵制装甲部队的战术就不能在现代战争中上演。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军的一支狙击手小组,就曾使用著名的M82A1反器材狙击步枪,成功的牵制了一支伊拉克装甲部队,并召唤空中支援将其消灭。 ▲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 现代反坦克案例以及今后发展 当然,随着现代战争中打击手段的综合化与体系化。对于装甲目标的打击早已不再依靠单一手段完成了。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受到伊军装甲部队的侧面阻拦后,装备在M2步兵战车和M3骑兵战车上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在1200-1300米的距离开火,在发射的110枚导弹中,有93枚命中目标,瞬间报废了伊拉克炮兵阵地内的几十辆T62、T55坦克。 ▲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家族 不仅如此,英军更是用山猫直升机发射了600多枚“陶”式反坦克导弹,摧毁了伊军450个装甲目标。 而这也标志着,反坦克战术也发展为从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到如今红箭10这类车载重型反坦克导弹,再到武装直升机上使用的空对地导弹。现代军队在反装甲上能力的建树早已从轻武器牵制,步兵贴脸,变成了2-10公里外一发入魂。 可以说,装甲与反装甲的对抗,早就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结尾 在当今的战争环境中,任何一种武器的单独使用,都难以发挥其最大的战术价值,只有发展体系化联合作战的能力,才是决定未来战场胜负的关键所在。 而以影视剧所展现的角度来看,不论是早期的机枪射击贴脸爆破,还是现代的精确制导远程打击,都有其存在的战术意义,毕竟一位老人曾经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