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系列之六——忻州令狐五岳庙春秋

<h3> 东岳天齐 </h3> <h3> 谨以此美篇献给热爱令狐庄的人们</h3> <h3> 忻州令狐五岳庙</h3> <h3> 五岳庙正殿(俗称泰山殿、正殿)</h3> <h3>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曹张乡令狐庄村位于忻定盆地北部,忻州城东北部,距离忻州老城20公里。</h3> <h3>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地肥水美,是人们十分宜居的地方。</h3> <h3>  这里风景优美,一步一景。这是初春我站在万佛塔拍摄的一幅照片,这分明就是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h3> <h3>  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更有多处文物古迹分布在村中,叙述着往日的辉煌。现为忻府区历史文化特色村。</h3> <h3>  位于村中心的古山门前广场北面,矗立着一座古庙——五岳庙又称泰山庙。</h3> <h3>  穿过山门,从第二道庙门就能看到巍峨的正殿。</h3> <h3>  跨过庙门,全庙的殿宇、古柏等尽收眼底。</h3> <h3>  五岳庙春秋(之一)——我从唐朝走来  古柏屹立傲苍穹。古柏见证了1350多年来五岳庙的兴衰。</h3> <h3>  古柏是唐朝五岳庙始建时所栽,人称千年古柏,实际古柏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岁了。</h3> <h3><br>    五岳庙原是以正殿为主,配有东西罗房、二门排房、前门、钟鼓楼、左前四合院、报恩祠的建筑群。该庙始建于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60—665年),历经金至治二年、明嘉靖二年、咸丰二年几次大的重修和翻修,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东西罗房塑像、二门排房塑像、左前四合院塑像在解放初期的搬倒神像建学堂的热潮中拆除,正殿神像和报恩祠及僧道明塑像于文革前破四旧运动中拆除。左前四合院、前门、二门、钟鼓楼于1973年建大队办公室时拆除。进入21世纪后,只保留下正殿和东西罗房。    </h3> <h3>  现在大家看到的正殿为清朝咸丰二年即1852年重修,2011年维修。2011年本村有识之士薛卯良先生多方筹资对正殿进行了维修,并且重塑了大殿内的神像,随后又重修了山门和二门,并且在原东西罗房的原址上新建了地藏殿、观音殿、财神殿。今天的古庙再现雄风。</h3> <h3> 在正殿的西侧平台上耸立着一通石碑,它叫万善同归永垂不朽碑。此碑是庙里现存的唯一古碑,它是清朝咸丰二年即1852年重修庙时善人们捐款的功德碑。</h3> <h3>  古碑上‘’大清咸丰二年岁次”的字样清晰可见。由于此碑的存在使我对现存的正殿的历史有了一个确切的了解。</h3> <h3>   五岳庙春秋(之二)——远去的古碑<br>  正殿台阶俩侧的俩座龟形石头碑座诉说着遥远的威风和曾经的无奈。解放初期到1972年庙院是学校。1970年代初我在此上小学,当时龟背上的碑仍然存在,那时候我感觉碑座及碑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现在想来可能是当时我人小,心也小的缘故吧。我记得那时课余时间 小伙伴们常常坐在龟背上背靠着碑谈天说地。碑上的字我们大多不认识,就是认识的几个也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所以古碑于我们就是一个座椅而已,因为他比教室的长板櫈坐着舒服,所以经常需要抢座。我记得经常谈论的是一些将来想要干什么大事情的话题。大了以后才知道,那就是畅想未来,描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后来我想起这件事情还感觉挺奇怪的,为什么往往是坐在那个地方才畅想未来,细想应该是坐的舒服吧,再细想想还应该是文明承载着我们啊!那碑就是文明载体。虽然现在记不得当时畅想的理想是什么了,但是一定是美好的。虽然也不知道理想现在实现了没有,但是小时候能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所在受到熏陶,从而播下理想的种子,也得感谢古人所留。</h3> <h3><br>  可惜后来学校搬迁,我也外出求学、工作,对于童年播下美好理想种子的地方已经再少关注,更不用说是走进去看看,甚至有意躲避,可能这就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小时候总想走向远方,对自己家乡的美好熟视无睹,而老了又总想回来,感觉自己的家乡一切都很美好。不过我的家乡令狐庄村确实够的上美好二字,它地理位置优越,离忻州老城20公里,离新城区10公里,所以它少了些城市的喧嚣,多了些乡村的宁静。交通便利、离城不远,所以现代文明在这里毫不逊色于城市。它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传统文化遗存很多,所以它的未来将是忻州城的后花园所在。咱们再返回来说古碑吧!多年以后当我偶然看到那通巍峨的古碑只留下碑座,让我有些伤感。远去的古碑带走了很多,它带走了我童年的靠背,也带走了我有了一些知识以后想要了解的关于古庙更多的过去,现在只能让我冥想了。</h3> <h3> 龟脸的残缺显得那么自然也许是天然,然而背上那个方形的存在就很不自然了,它就是一快巨大的伤疤,感觉特别的刺眼。所以没有文化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是危险的民族。好在现在我们的国家从国家层面到每个家庭都特别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这就是民族的希望,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欣慰。</h3> <h3>  五岳庙春秋(之三)——破损的窗棂 <br>  走近正殿你首先会注意到一个特别的存在,殿的东窗棂完好无损而西窗棂则有破损。</h3> <h3>  那破损的西窗棂是日本侵略者罪恶的见证。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将全村男女老少500余口圈入正殿之中,用干柴架火焚烧正殿,企图把所有人活活烧死,但始终点不着。后来,民兵干部薛有良踏开窗户,带领村民制服了鬼子兵脱离了虎口。这段令狐庄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代代相传。所以泰山庙虽然是一处庙宇,但它也是一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r>                     </h3> <h3>   五岳庙春秋(之四)——剁手修庙<br>  1960年代初的时候,在正殿的西南方向,西罗房的北侧还有一间不起眼的小房子,人称和尚庙,它就是报恩祠。虽然看上去它不起眼,但是这间小房子的存在,表现的是令狐庄人对前人恩泽的不忘之情,同时它也承载着一段感人且悲壯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于明朝嘉靖二年剁手化缘重修五岳庙的道明和尚。明嘉靖二年僧道明师徒仨人云游到寺,见庙宇破败,亟待修复,庙内主持却因无米之炊不能如愿。僧发愿重修。为解资困难,自剁其手,持之盘内,赤脚募化四方,长跪府门,感动了府衙官吏和士民,纷纷解囊,出资修庙。师徒功成而去,留手一只悬于梁上,几百年不腐。后人薛河东父子在正殿旁修报恩祠一间,为僧道明塑像,并把手从正殿梁上取下供手于其中,直到文革前保存完好。遗憾的是,1981年此手丢失于五台山。关于修报恩祠始末,祠内有石碑记载。<br>                     </h3> <h3>  下面是镶嵌于报恩祠内墙上的石碑碑文:<br>   新建报恩祠始末<br> 《五岳庙考碑记》所载大金朝重修五岳(庙)至前明嘉靖二年五百七八载。云游僧发愿僧父李广母王氏生子弃舍自幼出家,投勅建金河寺师净能披剃为徒。僧号道明,诵经凡(?)佛,同徒德金、德振云游到寺,见庙宇倾颓,虽有住持,不能修理。僧发愿重修,人未信也。僧自剁其手,持之盘内,走募四方,不动烟火之食,祗飧生菜瓜果松柏等物。三伏饮水,隆冬赤脚,于是感动一省郡王及官吏士民,咸愿相资,遂大修寺庙。师徒三人功成而走,留手一只,悬于梁上,至今三百余年,其手不坏。异哉!天下之庙可修者多矣,而独于沙漠苦寒之地不畏难,不辞苦,则五岳之庙非僧不能修,即修亦不能如是之壮观瞻而昭巍焕也。僧其有缘(务)于兹土。留手一只,以示不忍忘乎!独惜村之人不考其功德,于今已三百年。微傅青主先生以异僧重之,为之作传,事载太原府志中,不惟村人不知,即州志亦不载也。礼有之,凡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今虽不能建庙,而私盖乡祠以报僧与两徒之功德,且以伸村人报德之忱,继自今凡有水旱灾伤,诚心祝祷,当有灵验,岂非村人之厚幸欤。<br>薛河东谨志<br>寿彭谨书<br>咸丰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立<br><br></h3> <h3>  按《新建报恩祠始末》所记,薛河东由《太原府志》里看到由傅山所作的《五岳庙考碑记》里关于道明的传记,知道明朝嘉靖二年道明和尚剁手修令狐五岳庙之事,这之前这个故事在当地已经失传,无人知晓了。薛河东知道此事后于咸丰三年十月二十四日立碑建祠。是后,道明剁手化缘故事远近传闻,于人心多有启迪。</h3> <h3>  薛河东,字风一,令狐庄村人,嘉庆葵酉(1813年)举人,曾做阳曲、介休县儒学教谕,忻州秀容书院山长。《新建报恩祠始末》作者。<br>  寿彭,令狐庄村人,薛河东之子,系岁贡生(由地方挑选出来送到国子监读书的秀才)。《新建报恩祠始末》书丹者(向碑上用毛笔书写者)。</h3> <h3>  忻州文史专家李文林先生所作《新建报恩祠始末》附记<br>  报恩祠原在忻县(今忻州市忻府区)令狐庄五岳庙(村人亦称泰山庙)院之西北角,仅一间小屋耳,人多呼曰和尚庙,因所祀者乃道明和尚也。<br>据闻祠内塑道明像,藏道明手。余幼年颇闻其故事,惜未入其祠,睹其手。手置正壁偏东所凿之小阁内,刚近村民多得见之。据目之者言,手之肌肉已枯贴于骨,多处呈蛆虫蛀蚀状。祠内东壁间嵌石刻一方,所刻即《新建报恩祠始末》文。作者薛河东即该村人氏,为嘉庆癸酉举人,曾做介休县教谕,秀容书院山长。书丹者寿彭乃薛河东之子,系岁贡生。<br>按《始末》所记,薛由《太原府志》知道明事,而府志所本则傅山所作之传记也,此前人皆不之知。既知之后,始有报恩祠之建。是后,道明剁手化缘故事远近传闻,于人心多有启迪焉。<br>报恩祠毁于“文革”之灾,道明手曾被抛于粪堆,村人薛戍虎悯而臧之,后交本村念佛堂僧寂常。据寂常回忆,道明手已开裂,且发臭味,曷胜怪异!1981年,寂常、寂光二僧捧手送五台山寺庙,因故不为所纳,遂藏于普化寺近山石罅,返忻数月后,二僧再赴台山,欲取归道明手,然络不可觅矣。<br>寂常现为忻府区佛协主席,住城内兴国寺。寂光多住城外和平街观音寺,与余寓舍甚近,每往谒焉。上月中旬,见其藏有薛氏《始末》一文,借而抄录之。余感于道明动心忍性之精神,而患知其事者日鲜,故于报恩祠及道明手之存亡先详询于寂光,继以电话正之于寂常及令狐庄薛亮生表兄,并补其不足,综述如上,以附薛文之末。<br>李文林记于恨少斋2004年12月10日<br>⑴傅山既为道明作传,当载《霜红龛集》,然余翻检此鬃而未得,有待日后于《太原府志》中查找也。<br>民间更有薛河东曾于梦幻中与薛道明相接云云之传说,显系演绎为神话也,然亦足以说<br>明道明故事之感动人心也。<br></h3> <h3> 五岳庙春秋(之五)——我与古庙<br> 1950年代初到1972年,古庙是学校所在,我在这里上了三年半小学。另外我家就在庙院西侧与之相邻的第一条巷内,离庙很近 ,所以从我记事起就常到庙院玩耍。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春节前那几天了 ,孩子们甚至也有大人,拿着木棍或者砖块从古柏树上打下柏枝,过年时插在家里的门上、神位和祖先的牌位前,为的是增添节日气氛。大年初一早晨,在熊熊燃烧的旺火中扔入柏枝,噼噼啪啪的响声伴随着柏枝特有的气味也能给节日增添更多的欢乐。现在想来打柏树枝那是破坏自然环境,但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只能用这些来增强一些节日的气氛了。当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物质的极大丰富,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打柏枝那个场景了。</h3> <h3>  在古庙的众多壁画中篇幅最多的是关于书和花草树木的,古人对书的崇拜和对优美生存环境的追求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从古到今书永远是人们的最爱。说起书来我还有一个故事,有一次我正站在画有书籍的一幅壁画前观看,有一个高年级的同学过来问我:“听说你爷爷有很多古书,还经常看,你回去问问你爷爷,什么叫宰相?”我当时上小学一年级,判断不清楚他是真问问题还是逗我 或者考我爷爷,可能当时也没有进行判断或者就不懂的判断。总之我第二天告诉这位同学说:“宰相就是除了皇帝最大的官了,相当于周总理。”我爷爷确实藏有一些古书,也经常看。我记的家里一个空房子里有一个柳条大篮子里面放的许多古书,大部分是线装书。另外卧室的书桌上也放有一些常看的书,其中还有一套古字典共四本,由于书皮的缺失,使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版本。可惜我爷爷1972年去世时,我的父辈们把这些当作随葬品让我爷爷带走了。我长大有了点文化以后对失去这些古书遗憾了好多年,可是再大以后我就理解了父辈们的做法了,那个特殊年代家里有那么多古书是很危险的,如果遇上个运动什么的那会惹来麻烦的。另外书是我爷爷的最爱,他老人家的子女们让他带上也是一片孝心。说起我爷爷,生于清光绪19年(1893年),他也算当时的文化人:一,家里有很多藏书。二,我父辈们,包括我堂叔、表叔们,他们大部分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是都还有些文化,这都得益于我爷爷开的私塾。听我奶奶说,那时候每年农闲季节的冬天我的表叔们就住在我家与我的其他父辈们一起由我爷爷教他们读书认字。三,从村中发现的一些墓碑上记载,丹书者就是我爷爷,就是朝墓碑上用毛笔书写的人。四,我爷爷对文化的喜欢与重视还体现在他舍得,寺庙是福德之泉,智慧之源,在古代寺庙也是主要文化载体。令狐净莲寺的原址是位于村西北的一个一亩大的院落,那就是民国27年(1938年)我爷爷施舍的。五,我在1979年高考成功,与我小时候文化基础较好不无关系,我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也就是在庙院上学的那几年,我爷爷还在世,每天放学回家我爷爷都要检查我学习了什么字,现在我想起眼睛还有些湿润。</h3> <h3>  庙院读书时候我常常站在这优美的壁画前观看,长大以后知道了那叫做欣赏,我最喜欢的就是有人物的倆幅,这是其中之一。从壁画所描绘的情景古代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可见一斑</h3> <h3>  另外还有有钓鱼人物的这一幅,现在想来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可能与那时候的这些古画的熏陶不无关系吧,最少处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汇集的所在,对于一个从童年到少年过度的我来说文化的集淀毋容置疑。</h3> <h3>  古代建筑的结构绝对是精美的艺术品。</h3> <h3>  斗拱结构与壁画完美结合是此建筑物的主要特点。</h3> <h3>  巧夺天工的正殿建筑结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读高中时候的理想是要做一名建筑设计师,这个理想的形成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古庙建筑的美与巧对我理想的形成的作用我想应该是有的。</h3> <h3>  五岳庙春秋(之六)——塑像的前世今生<br>  五岳庙原来的塑像由于历史的原因已经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通过俩次破坏全部被毀。</h3> <h3>  现在你所看到的是2011年塑的现代塑像。现代塑像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工艺和材料,塑出的像色彩艳丽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h3> <h3>  下面就是现在正殿内的神像,请大家欣赏。</h3> <h3> 地藏殿</h3> <h3> 地藏殿神像</h3> <h3> 地藏殿神像—— 一见生财</h3> <h3> 地藏殿神像——天下太平</h3> <h3> 观音殿</h3> <h3> 观音殿</h3> <h3> 观音殿菩萨</h3> <h3> 观音殿罗汉</h3> <h3> 财神殿</h3> <h3> 财神殿</h3> <h3> 财神像</h3> <h3> 财神殿神像</h3> <h3> 策划:薛卯良 薛真祥<br> 撰稿:薛茂生 薛福祥<br> 制作:薛喜祥</h3> <h3>  薛喜祥,忻州令狐庄村人,太原市第六十二中学校数学高级教师。</h3> <h3> 二零二零年元月一日制作于太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