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时代,我们的党和人民、国家的未来都迫切需要“活水”型教师。</h3> <h3> 一纸公函下达,我带着寻找“源头”的心态,和其他四位小语教师一齐踏上了井冈山学习之旅!(^O^)y</h3> <h3> 咱们丰城的教师真好学!三小时的车程,从初次见面时的陌生到欢声笑语的热络,全靠交流教学经验的职业本能。整个路途中,我们都在畅聊各自的困扰和经验,特别是实验小学的曾莹老师,她的智慧和谦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交流得差点错过下车,实在是酣畅淋漓!</h3> <h3> 井冈山——这个深种在我们红色心田的革命根据地,这块象征着胜利的土地,我终于有幸与你相拥!</h3> <h3>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夜酣睡,清晨拉开帘幕便是这样宜人的秋色。我真想跑到山上去,去寻一寻秋姑娘的脚步…</h3> <h3> 可我无暇去寻,因为还有比秋色更令人兴奋的课程在等着我们呢!</h3> <h3> 仪式开始了!再次见到美丽的徐承芸老师,听到她黄莺般的嗓音,真是如沐春风~</h3><h3><br></h3> <h3> 徐承芸老师谈了谈本次课程的目的,同时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以下建议:基本功不再局限于三笔一画一话,还应有阅读习惯、具备阅读能力;能给期刊写稿、有一定写作能力;会解读教材;有反思和记录能力;永远保持教育初心、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h3> <h3> 基于此,我们的课程安排如下:</h3> <h3> 看这精彩又丰满的课程安排,既着重于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又结合了当下新教材的需求,完全是为我们量身定做。我不禁在内心欢呼:“感谢组织给我这宝贵的学习机会,正是我想学的知识!”</h3> <h3> “咔嚓”一声留下这纪念性的一刻,我们的学习便正式拉开帷幕…</h3> <h1> <font color="#ff8a00"><b>(一)做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br></b></font><font color="#ff8a00"><b> ——杜侦</b></font></h1> <h3> 杜主任不仅学富五车,而且诙谐幽默。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都让大伙听得津津有味,会场外不断传出愉悦的笑声。他说:“我要打造的是全程无尿点的讲座。”不时蹦出的专业英文也折射出他热爱学习的好习惯。</h3> <h3> 杜主任围绕“新时代”的提问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一一展示了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伟大成就,通过其他领域的进步折射出祖国对教育的需求。当我一边热血沸腾为祖国自豪时,也一边暗下决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教育的进步献出自己的力量,切实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成为真正乐读、善写、会发的老师。</h3> <h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话放在教师队伍里更是如此。</h3><h3> 在杜主任说到“四有教师”时,万载一名校长教我们这样快速记忆:“以’天、地、课堂、课外’为关键词——理想信念大于天,道德情操行于地,扎实学识在课堂,仁爱之心在课外。”雷鸣般的掌声中,我们感受到这位师者的智慧和深度。</h3> <h3> 来自吉安的胡老师用富有磁性的播音腔给我们朗读了一段陶行知先生的话。一开口,惊艳全场~发现小语团队里还真是卧虎藏龙呀!</h3> <h1><font color="#ff8a00"><b>(二)小学语文书写方法及实操训练<br></b></font><font color="#ff8a00"><b> ——张明</b></font></h1> <h3>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张明老师用逻辑性很强的方式传授了粉笔字的基本技巧,原来粉笔字的重点是移动而不是提按,有时是抡手臂,有时又是轻转手腕,粉笔字也能呈现出毛笔的效果!</h3> <h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粉笔和黑板条,认真练习起来,张明老师在一边不时地给予评价和指导。</h3> <h3> 短短一节课,让我这个小白都有了飞速的进步,简直是“听君一席话,下笔如有神。”以前从未接触过专业的粉笔字教学,这节课真是我梦寐以求的,我计划回去要每日练习一版粉笔字,学以致用。相信不久之后,我再也不用挠心挠肺地羡慕其它同事了~</h3> <h1><font color="#ff8a00"><b>(三)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相长<br></b></font><font color="#ff8a00"><b> ——徐承芸</b></font></h1> <h3> 腹有诗书气自华,徐老师正是如此。在她身上,我总能感受到淡淡的书香气息~</h3> <h3> 书香浸润人生,阅读引领成长。徐老师首先和大家一起交流了“阅读的益处”,老师们踊跃发言,总结出阅读可以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徐老师还指出:阅读不仅是学生个人的成长,更是体现教师成长。也让我们明白只有教学相长的教学,才能走得更远,更久!</h3> <h3> 接着,徐老师从“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课内阅读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从有效的课内阅读指导走向兴趣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应解决的几个问题”这四个角度为大家进行了深入分析及答疑解惑。</h3> <h3> 徐老师的讲座不仅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还有精彩生动的课例。详述理论之后,她先结合精彩的课內阅读课例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来剖析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内阅读,再结合很多课外整本书的优秀课例让我们领悟方法。徐老师的专业指导令我们豁然开朗,明晰了今后课內阅读和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向和方法!</h3> <h3> 精彩的课程渐入尾声,老师以一组书单送给我们,祝愿大家都成为爱读书、会读书、享受阅读乐趣的小语人!</h3> <h1><font color="#ff8a00"><b> (四)怎样给教育报刊写稿<br></b></font><font color="#ff8a00"><b> ——傅国亮</b></font></h1> <h3> 能给期刊写稿,具备一定写作能力,是徐承芸老师对新时代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所以她为我们请来了最具权威的教育期刊《人民教育》的总编辑——傅国亮。</h3> <h3> 傅编辑认为:写作的要义是“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而“写什么”的关键取决于“教育专业见解”。这是一个打破常规的思维,因为我们总是在下笔之前想尽各种能展示自己水平的手法,而原来“写什么”才是我们最要琢磨的。我的理解是:教师想写好教育论文或文章,应该先着眼于教育生活中的学生和课堂内外,善于捕捉、思考、探究,让自己有新颖的内容可写;再多研读同课题的好文章,提升自己的专业见解,让自己有独特的观点可发。</h3><h3> 大师的思维是我们仰视的,似乎不是我现在浅薄的学识能完全领悟的,这句话像一个山洞,我忍不住去探寻,却怎么探都摸不着底。但就像徐老师说的:“傅编辑的讲座是最高层次的,你们以后很难在听到这样水平的课,他今天所传授的足以大家回味二十年…”我愿意用更多的岁月去琢磨其中深意,也许某天彻悟时,我已焕然一新了。</h3> <h1> <font color="#ff8a00"><b>(五)歌声中的红色记忆<br></b></font><font color="#ff8a00"><b> ——钟国华</b></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b></font></h3> <h3> 置身革命圣地,聆听、高唱红歌应当是必备节目了。整个晚上,我们都在动情嘹亮的歌声中追忆往昔峥嵘岁月。</h3> <h3> 在井冈山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支部书记钟国华老师的带领下,一首首热血沸腾的红歌回荡在八角楼,一段段潸然泪下的革命故事留藏在我们心头,在这场盛大的洗礼中,我们不断升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h3><h3> </h3> <h1><font color="#ff8a00"><b>(六)追求真实、自然的语文课堂<br></b><b> ——向桂辛</b></font></h1> <h3> 最后一日的学习,我想,我大概遇到了教育生涯中一位可贵的导师。因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总是格外喜欢听关于课堂的方法,如何备课?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上好公开课?相比于教综里的理论,生动有效的案例会更让我们甘之如饴!而南昌市师大附小的向桂辛老师就给我们带来了一堂这样的课。</h3> <h3> 向老师在2015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我们认真观摩了她当时上的《狼牙山五壮士》。</h3><h3><br></h3> <h3> 短短三十分钟里,无处不彰显教学机智。向老师注重的是本体性教学,在每位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学习策略,再给学生练习的时间,用实践提高学生语文技能。</h3><h3> 细节上也很耐人寻味,当学生的回答与她预设的答案不同时,她第一反应不是否认,也不是立马引导学生往她预设的方向走去,而是思考学生的答案行不行,也许没有预设的答案那么完美,但只要行,她还是选择板书出学生的答案。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到了每一处细节。</h3><h3> 整堂课,向老师的语言不多,但简练、干净。精妙地做好了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h3> <h3> 最令我醍醐灌顶的,是向老师教授的“课堂接话秘籍”。为什么要修炼接话能力?我们似乎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而于永正老师说过:“进入课堂,你连教案都要放下,眼中只能有儿童”。所以我们不应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回归预设,而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再顺着接下去,至于接得如何,就看个人的教育机智了。所以,接好学生的话,也是一门学问。</h3><h3> 怎么才能接好呢?向老师的秘籍是:心到、眼到、耳到。所谓心到:进入课堂应集中注意力,观察学生反应、听学生发言、想办法应对、想教案内容;眼到:有时鼓励的语言可以用眼睛、神情来更有效地传递;耳到: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回答,思考学生回答得准确吗?表达得完整吗?</h3><h3>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能快速思考出接话的方向。可反思自己的课堂,是没有做到这样缜密的,甚至我没有把接孩子的话看得很重要,潜意识里总觉得一切都在我掌握之中,不论我怎样回答学生都不会反驳什么,却忘了,学生是要从我们的回答中来收获的。</h3><h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看到差异,有羞愧,更有改正的决心!</h3> <h3> 带着反思、载着收获、怀着不舍,我要暂别这可爱的土地了。多感动,初次见面你便予我毕生受益的精神食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不只是三天的事,诸位师者的教诲足以我回味终身…</h3><h3>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我必将本次所学所思牢记于心,诸以行动,竭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四有”好教师!</h3> <h3> 最后,奉上本次培训的回播视频,扫二维码即可观看,有效期一个月左右。学海无涯,我们一起遨游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