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下课铃声一响,安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了;上课铃一响,沸腾的校园顿时安静下来了。从安静到沸腾,再从沸腾到安静,这之间就是校园里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喧嚷的课间十分钟,成了校园安全问题的高发段。课间十分钟学生活动频繁、集中,时间虽然不长,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相对其他时段要明显偏多。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由此引发的课间伤害事故更是接连不断。下面一起认识校园课间安全隐患所存在的几个方面:</h3> <h3>一、拥挤踩踏伤害。这种伤害主要发生于教室门口、楼道。上下课时,学生大量聚集到教室门口、楼道,学生安全意识差,拥挤现象难以避免。一旦有一名学生失足跌倒,就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危及学生生命,正确的做法:在经过楼道时应不推搡慢走靠右行。<br></h3> <h3>要对教室拥挤、追逐打闹说不!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h3> <h3>学校向每一位同学提出明确要求,楼道走廊轻声慢步,上下楼梯靠右行走,遵守校园秩序,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br></h3> <h3>二、危险游戏伤害。这是课间活动时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因素。究其原因,一是游戏本身隐含了危险因素,孩子们之间玩耍打闹把控不住适当力度;二是在操场玩耍时学生容易被各种运动器械所吸引,攀爬足球架、篮球架、防护网,互相拥挤,出现安全问题。<br></h3> <h3>三、学会正确上下楼梯</h3><h3>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释放爱玩天性的时候,每当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在操场上开心地奔跑,安全问题不可忽视,途径操场上下楼梯时要慢走靠右,不急不慌。</h3> <h3></h3><h3></h3><h3>文明游戏保安全。
学生天性好动,不可能让他们坐在教室里不动,他们爱好游戏,但学生自己原本的游戏往往有着众多的安全隐患,作为学校和家长,我们不能一味地“堵”,而要学会“导”。如何导?例如:针对实际情况,在学生中进行了“文明课间,分享快乐”的课间游戏活动,提出“快乐课间我做主,我的设计有创意,我的游戏最安全”的口号,制定评比方案。利用班会、晨会、讨论会对学生进行宣传发动等。<br></h3><h3></h3><h3></h3> <h3>学校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老师认真讲授,学生认真学习,这样会大幅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h3> <h3>学校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山,创建平安校园,人人有责。作为学校和家长,要时刻牢记心中,随时对孩子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制止,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润物细无声”----使安全行为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严格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教育行为以减少或避免安全责任事故,每人争当小小安全员。<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