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在路上,提升助成长——记2019年广东省乡村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班培训(第二期)

英德市九龙中学

<h3>  为了初中数学教学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升农村初中数学学科教研组长的研究、指导、培养、服务和管理能力促使学员实现教学风格成长,使我们通过培训后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加速成长为高素质、高水平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初中数学教育专家型人才,从而在韶关市、清远市乃至全省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粤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11月1日至11月10日,由韶关学院主办,韶关学院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承办,为期10天的2019年广东省乡村教师高端研修班第二期培训活动在韶关学院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拉开帷幕。</h3> <h3>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宋杰教授</h3> <h3>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邓四清教授</h3> <h3>  年轻漂亮的班主任——盛维林老师</h3> <h3>  年轻漂亮的副班主任——王程老师</h3> <h3>学员手册、管理团队、集中面授具体安排</h3> <h3>  在11月1日的下午,我们培训班的第一节培训课开始了,由珠海市文园中学的宋朝华老师主讲《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与结题》的讲座拉开,宋朝华老师强调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平时做的东西想到好的方法要有较好的记录,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与问题解决的策略。</h3> <h3>  11月2号上午,东莞市初中数学名师东莞竹溪中学余再超老师的讲座《课堂观察与教学评价》开讲了,余再超老师说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需要。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存在,按照整齐划一的教学设计、目标、要求授课,只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教师一言堂,学生就端坐教室迷迷糊糊地听,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别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掉队,丧失学习的信心。还说了什么是一节数学好课?关键是教了什么?讲了什么?练了什么?还从教师的听课与评课这两个方面谈到了听课与评课的文化,开展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想:只有当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h3> <h3> (余再超老师的精彩讲座)</h3> <h3>  11月2日下午,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张青云老师的讲座《初中数学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讲到了教研组及教研组长的定位,以及教研组的日常工作等,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特点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应立足制高点,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调动积极性,投入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中,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形成教有所长,学有所长,让我们教师体会收获的喜悦。</h3> <h3>  11月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韶关学院的图书馆报告厅,赣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院曹新老师的讲座《数学文化的基本特征》将在这里进行。曹新老师讲到,数学文化本质上是指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科学语言、思维工具、思想方法、理性精神、活动产品,是数学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h3> <h3>  11月3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刘锡光老师《与国培学员交流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讲到,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只以升学率为评价指标时,教师可以只考虑如何提高考试分数,但从 全面 和谐 可持续 的要求来看,在 以学生为本 教育观下,对教学质量的内涵要有与时俱进的认识,即要把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h3> <h3>  11月4日上午,韶关市教育科学校研究院罗开初老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中,从中学到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对学生如何学习的准确把握.在研究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时,除了认真考察知识、能力等的内涵外,必须深入考察它们是如何被学生获得的,即要对 学什么 和 如何学 这两个问题进行科学分析。</h3> <h3>  11月4日下午,广东省名工作室林伟老师《高效教研活动、凝聚教育智慧》中讲到,不管怎样,一定要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学习,高要求培养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展示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手段。在实践”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不要太着急,要静下心来多思考、多想办法,这样总会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的阳光大道。</h3> <h3> (林伟老师的精彩讲座)</h3> <h3>  11月5日上午,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陈水耀老师的《生本教育与生本课堂的构建》中讲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本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到每位教师的思想观念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是教育对教师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如何构建生本教育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孩子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成为每位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h3> <h3>  11月5日下午, 深圳市名教师黄云老师的《中学数学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的讲座中讲到,数学教研组是学校中数学专业活动最基础的组织单元,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它担负着“改进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使命和“研究数学教学,培养青年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h3> <h3>  11月6日上午,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刘永东老师《基于选拔的中考数学命题研究》中讲到,中考数学命题对初中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从近几年的中考数学命题来看,越来越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知识的迁移、应用等等,但是中考数学命题还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出解决策略,使中考命题越来越科学,能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h3> <h3>  11月6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韶关实验中学听了葛露婷老师《切线长定理(1)》,了解了实验中学的备课方法,以及教研组的建设。</h3><h3><br></h3> <h3> 与韶关实验学校交流活动</h3> <h3> 在韶关实验学校的合影</h3> <h3>  11月7日上午,韶关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张其志的《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中说道,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完善自我的巨大动力。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不计得失、无怨无悔、呕心沥血,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h3> <h3>   张其志院长精彩的讲座</h3> <h3>  11月7日下午,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李善佳《中学数学问题教学与设计策略》的讲座中,李善佳老师指出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按照“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从问题开始”的思想,在创新教育中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还让学员们观看了一节同课异构的视频,学员们勇跃说出了自己的看法。</h3> <h3>   李善佳讲师的精彩讲座</h3> <h3>  11月8日上午,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官运和教授的《课堂观察与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要在课堂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教学、了解学生和了解自己。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并善于进行课堂观察,从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诊断和改进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了教师师德、教师知识、教师能力的三分法。</h3> <h3> (认真听讲座的学员们)</h3> <h3>  培训接近尾声,在培训心得报告会上,我们听取了7位学员的培训心得,都提到通过专家们的讲解,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培训后感到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h3> <h3>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犁头中学韦剑桢老师的《中考数学的备考方法与策略》的交流活动。</h3> <h3>韶关市浈江区犁市大为中学候国成老师主讲的《乡村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交流活动。</h3> <h3>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第一初级中学冯思捷老师主讲的《数学课堂有效问题预设实施的策略》的交流活动。</h3> <h3>韶关市南雄乌迳中学邱洁纯主讲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交流活动。</h3> <h3>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通儒中学黄秀芳老师主讲的《努力就会有收获,坚持就会成能力》交流活动。</h3> <h3>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第一初级中学谭雪莹主讲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交流活动!</h3> <h3>韶关市韶钢实验学校曾琼文老师主讲的《研修遇大师,胜读十年书》交流活动。</h3> <h3>  最后,项目负责人观四清教师作了总结,韶关学院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优秀学员证书。我们虽培训已结业,学习中留下的收获永存,感恩在培训中遇见美好!</h3><h3> </h3><h3> </h3><h3><br></h3> <h3>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带着思索,踏上返程的列车。</h3> <h3>  每一次的学习都会让我们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也让我们拥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反思。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会主动向名师专家看齐,寻着他们的足迹前进,争取进步!<br></h3>

数学

教师

教学

老师

学生

韶关

教育

学院

初中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