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个深秋清凉的日子,有幸赴潍坊公干,难得半日闲,友张君伴,游。</h3><h3> 喜于深秋还如此温暖,叶得以展示最完美的一面,嫩黄与鲜绿为舞,红叶与秋风共伴。</h3><h3> </h3> <h3> 和白浪河合个影吧。一个地方的文明,往往源于当地的河流,枕水而居,有水才有生气,才有繁衍。</h3><h3> 老潍县,古青州治所。因风筝名播当下,因郑老先生德政得以声扬。</h3> <h3> 游郑板桥纪念馆,得以细读先生。身为扬州八怪之首,诗、书、画造诣自然绝尘。</h3><h3> 其实,在潍县令间,当是先生的人生最高点。</h3><h3> 先生一生只画兰、竹、石,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h3> <h3>先生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h3><h3> 六分半”书,是先生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h3><h3>“删繁就简三秋事 标新立异二月花”,当是这种书体的最好范示,也是先生为人为文的写照。就是当下,这联也有时代的新意。</h3> <h3> 很难觅先生揩书,今在此相见,缘分呀。</h3><h3>曾在网上得见先生楷书立柚,清秀而又密密地罗列着。</h3><h3> 知道先生不喜欢写楷书,太拘泥于格式,失了个性。</h3><h3><br></h3> <h3> 来潍县,游十笏园是必须的。</h3><h3> 有张君相伴当是少了寂寞,只是,莺莺红娘不在,还是少了许许色彩。</h3><h3> </h3> <h3> 十笏园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作私邸,修葺了北部三间旧楼,题名砚香楼,开挖水池,堆叠假山,始成私人花园。 </h3><h3> 十笏园是整个丁宅建筑群落的一部分,该建筑群落除“文革”中被毁的后花园外,现存的建筑面积一万零四百平方米,古建筑房屋200余间,其中仅十笏园中的大小建筑就多达34处。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h3><h3>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鲁东明珠”之称。</h3><h3> 二十年前,曾游过十笏园,还没有完全开发,只有中间的三进院落,着着是个小园。</h3> <h3> 十笏园西接郭家巷,东、北是宅院。全区分三跨。东西都是较为疏朗的园林式庭院。中跨是纯园林。三跨并行,中跨辟园,呈现前园式,与江南园林的后院式、别院式还是有所差别的。</h3> <h3> 园主丁善宝家道殷实, 又曾游历南北,故十笏园融有南北园林之风格,这种联系别院的石库门,就是南方园林的常用手法。</h3> <h3> 竹林伴花径,张君候莺莺;</h3><h3> 可叹莺莺远,西厢徒自空,呵呵。</h3> <h3> 古代民俗居之一,闺房。我却认为似莺莺的房间了。</h3> <h3> 闺房之书房,只闻粉脂气,不见呢喃声,呵呵。</h3> <h3>民俗居之妇房,多了童趣,多了生机,多了灵性。</h3> <h3>民俗居之老人房,倒是温馨,却匆匆移步。</h3> <h3> 春联。 </h3><h3> 门与联结合的得体。</h3><h3> 东风的无力写出了早春的柔缓;春水和双燕,写出了早春的温暖与灵动。</h3> <h3> 观香楼,园的主体建筑之一。</h3> <h3> 古老的柿树。园主取柿柿(事事)如意意了。</h3> <h3> 春雨楼,园主题建筑之一。原取自南宋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h3><h3>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h3><h3>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h3><h3> 又闻,此地曾作为拍摄电视剧《西游记》猪八戒高老庄之场景,不喜,当是污了该楼之清誉。</h3> <h3>稳如舟</h3><h3> 一船形建筑,临水,模仿圆明园昆明湖石舫。其名取自李渔“狂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h3><h3> 北门为郑板桥手书对联:雷文古鼎八九个,日筑新茶三两瓯。西门为陈寿荣手书对联: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花入画图。</h3> <h3> 这,当是稳如舟的一种姿势了,呵呵。</h3><h3>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暮年是真,壮心却不在了。只是,稳如舟还是要得的。</h3> <h3>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呵呵。</h3> <h3>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h3><h3>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h3><h3> 呵呵,莺莺在哪?</h3> <h3> 通过与回廊北端相连的曲桥可以进入池中的“四照亭”。 </h3><h3> 四照亭名为亭,实为榭;四照者,乃四面临水、四面可观、四面阳光普照之。</h3><h3> 亭中悬有曹鸿勋题写的“四照亭”横匾,亭口悬有清代著名书法家桂馥“涛音”手迹匾额,两侧有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h3> <h3> 池西南角是一座古朴四角亭,叫“沧浪亭”。</h3><h3>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呵呵,可惜只能取其意了。</h3> <h3> 南侧假山上,有“聊避风雨”亭。 着着的很有意境,但是,那里又能聊避风雨呢?</h3> <h3> 园北面的画廊,收藏了郑板桥的竹兰石刻。</h3><h3> 竹瘦有节,是郑先生喜欢画竹的原因。</h3><h3> 当时,山东巡抚曾向他索画,他就画了一幅竹石图,并题诗曰:</h3><h3> “衙斋卧听萧萧竹,</h3><h3> 疑是民间疾苦声,</h3><h3> 些小吾曹州县吏,</h3><h3> 一枝一叶总关情。”</h3><h3> 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br></h3><h3>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br></h3><h3> 乌纱掷去不为官,</h3><h3> 囊橐萧萧两袖寒。</h3><h3> 写取一枝清瘦竹,</h3><h3> 秋风江上作渔杆。</h3> <h3> 园主丁善宝先生,购园筑园并命名十笏园,实则是低调,遍树大招风之嫌。</h3><h3> 丁家历六百年而不衰,治家修学确有过人之处。如何旺家族之兴,创千秋基业,不是一代人完成了的,而每一代人,都须兢兢业业,励精图志,方得始终。</h3><h3> 这,确确是我、我们学习并敬仰的地方。</h3> <h3> “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平凡的道理,却又有多少人真的参悟并践行?</h3> <h3>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h3> <h3> 该馆共设有八个展厅:即风筝的历史文化展,潍坊风筝精品展,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风筝综合功能展,潍坊国际风筝会,民俗展厅,风筝放映厅。</h3> <h3> 分别介绍了风筝的历史、应用及沿革发展,潍坊风筝的流派及分类,国外风筝展,国内风筝流派,精品风筝及国际风筝会等内容。</h3> <h3> 对面,是风筝广场。</h3><h3> 很惊诧潍坊能借助风筝强大自已,把风筝做成了自已的世界名片。 </h3><h3> 领导人的大思维,往往让一地的发展得以飞跃。若,郑老先生赶上当今盛世,又岂会被贬还乡,以卖画残生。</h3> <h3><br></h3><h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h3><h3>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h3><h3> 美的雕像,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孩童早春放纸鸢的欢乐。</h3><h3></h3> <h3> </h3><h3> 现在,还不是放风筝的季节,只能待来年二月天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期待着。 </h3><h3> </h3><h3> 2019.11.7于潍坊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