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纪念应征入伍49周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0.12.25—2019.12.25</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赵春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5年4月14日,我回到阔别38年的崞阳镇。距今天已有4年多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原平市崞阳镇,史称崞县。因位于崞山之南,滹沱河之北,故称崞阳。</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到1959年1月,崞阳镇一直是崞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58年12月,崞县更名为原平县。县政府迁至原平之后,这里是崞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近崞阳 </p> <h3>▽崞阳镇古迹</h3> <h3>▽崞阳镇古迹</h3> <h3>▽崞阳镇太庙</h3> <h3>▽座落在崞阳镇内的续范亭纪念堂</h3> <h3> 近现代以来,在崞阳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众多知名人士。如: 解放军开国上将赵尔陆,开国少将张廷桢,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解放军原总参谋长傅全有。都是崞阳人。</h3><h3><br></h3><h3>▽开国上将赵尔陆 崞阳北三泉村人</h3> <h3>▽开国少将张廷桢 崞阳上长乐村人</h3> <h3>▽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 崞阳西社村人</h3> <h3>▽原总参谋长傅全有 崞阳宽滩村人</h3> <h3>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熟悉崞阳镇这个地方,也不会去深入了解他。但对于我和一些与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却又是那么难以忘怀。</h3><h3><br></h3><h3>▽崞阳城外的普济桥全貌。始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h3> <h3>▽普济桥远眺</h3> <h3> 1970年12月25日,北京三家店火车站。一列满载着220余名从北京石景山区各中学、首都钢铁公司、原水电部水利二局应征入伍新兵的厢式货车,向晋中北大地缓慢驶去。</h3><h3><br></h3><h3>▽崞阳也有大雄宝殿</h3> <h3> 十几个小时后,火车停靠在山西省原平市崞阳镇火车站。220余名新兵被编入在崞阳镇驻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3军189师炮兵团。</h3><h3> 时任军长阎同茂,政委曹步墀。师长房淑瑜,政委弓庆宗。团长胡清臣,政委何志兴</h3><h3><br></h3><h3>▽崞阳镇火车站</h3> <h3> 由此开始了我近七年的服兵役生涯,时年15周岁。</h3><h3> 1977年3月退伍回到北京。至今已整整42年的时间。4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的稚气少年,现已是两鬓斑白的六旬老者。</h3><h3><br></h3><h3>▽十五岁 我参军到部队</h3> <h3> 三十八年了,我多想回崞阳镇再看看。</h3><h3> 看看路面上铺满大青石板,两边店家林立的古镇。看看滹沱河时而湍急、时而纤细的流水。看看普济桥栏板上蛟龙出海、犀牛望月的精美浮雕。看看自己守候多年的无线电台机房旧址。那是我永远抹不掉的记忆。</h3><h3> 上世纪70年代,一个年轻报务员发出的无线电波,曾在晋中,晋北的上空长久的回荡。</h3><h3> </h3><h3><br></h3><h3>▽值守15W电台</h3> <h3>▽普济桥栏板上的浮雕</h3> <h3>▽普济桥栏板上的浮雕</h3> <p class="ql-block"> 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那片热土,它给了我太多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深爱着那片土地。忘不了在那里度过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忘不了那里的沟沟梁梁、河岔山脊。 真的忘不了! </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还眷恋着那片土地,视他为第二故乡。每每提起它都会激动不已。一定要回崞阳镇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崞阳城景明门</p> <h3>▽崞阳城景明门门楣上的题字 </h3> <h3> 2015年4月14日清晨,两辆银灰色轿车从太原市迎泽区某快捷酒店驶出,开始了我的圆梦之旅。</h3><h3> 出了太原城区,汽车在公路上疾速奔驰,过忻州后行驶约40公里,抵达原平服务区休息。</h3><h3><br></h3><h3>▽在崞阳文庙留影</h3> <h3> 原平—多么熟悉的地方,多么亲切的晋北乡音。我大步奔向高速公路护坡,急切的登高远望那山、那水、那片开阔的原野。想起一幕幕往事,不禁潸然泪下。</h3><h3> 原平是189师师部及师医院所在地。忘不了! 在原平纺织品工业公司院内的189师通讯教导队。在那里我参加了近一年的报务员培训。从一名懵懂的新战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报务员。</h3><h3> 当年在通讯教导队参加培训的北京籍战友还有傅绍忠、卢玉发、陈保平、高明晨、郭建国、李长发等人。</h3><h3> 还是在那里,我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军旅荣誉。在全师报务员参加的无线电抗干扰收报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获得189师通讯教导队颁发的嘉奖令。这份被永久保存在个人档案中的荣誉,尽管奖项等级并不高,但那是对一名新战士潜心学习,刻苦训练的最高褒奖。</h3>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 1972年夏季,因眼疾入住189师医院期间,给与我悉心照顾的护士李大姐。我要说,您是时任某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千金。但却非常低调。没有丝毫骄奢之气,更无盛气凌人之势。</p><p class="ql-block"> 眼科手术后的几天里,为了让我多吃一些东西,您叮嘱伙房煮大米粥或做热汤面送到床前。那个年代,一个护士每月的津贴费不过一二十块钱,而您却用自己的津贴费买来白糖、饼干,嘱咐我“喝粥的时候加点糖,晚上饿了吃点饼干”。那个年代这些都算得上是“奢饰品”啊!</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一个普通战士,能给予您什么?又能帮助到您什么?都没有! 对我这样一个来自基层部队的普通士兵,您非但没有一丝的怠慢和不屑,反而如此的悉心呵护,怎能不令我动容?</p><p class="ql-block"> 40多年过去了,忘不了曾经温暖过我的人。沉静和善、不事张扬、谦逊低调是您最闪光的人格品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呼唤出发的声音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驾车向北驶往崞阳镇。</p><p class="ql-block"> 原平距崞阳镇约半小时路程,很快就到了高速公路崞阳镇出口。当汽车拐弯下道,收费站上方“崞阳”两个大字映入眼帘时,我的情感被再一次触发。感情在特定的情境下为什么会如此的脆弱?霎时间难以抑制的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双手不听使唤的在方向盘上不停地抖动。多少年的梦想,多少次的期盼,今天终于实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右一)与电台部分战友合影 </p> <h3> 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崞阳镇,你可曾记得当年那个身高不过1.67米,身着略显肥大的六五式军装,来自北京石景山的小战士吗?</h3><h3> 在下王庄、老团部、普济桥头、滹沱河畔、文庙大殿都曾留下他的身影。</h3><h3> 今天已是耳顺之年的他再一次拥抱你的身躯,感到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兴奋,那样的满足。</h3><h3> 故地重游,抚今追昔。崞阳镇变了,真的变了! 变得让我找寻不到记忆中的那个模样了。没有了昔日的古朴庄重, 没有了井然有序的宁静。古镇两边的明清老宅子,老店铺已经面目全非。可以看到的是那个十字架耸入天空的天主教堂,和座落在崞阳城北的那个宁远门。向远望去,那个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土城墙,几乎寻觅不到完整的踪迹,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h3><h3><br></h3><h3>▽ 崞阳城内的老团部旧址</h3> <h3> 靠边停车后,我急切寻觅着记忆中的崞阳镇。我们的老团部——那个双进式古朴深宅大院,历经40多年的风雨沧桑,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尽显疲态。</h3><h3> 电台班曾经的机房我没有看见,是否已经倒塌不得而知。街道上,拉货的卡车,农用三轮车,自行车往返穿梭,带起阵阵烟尘。叫卖声,大喇叭的广播声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常嘈杂。</h3><h3><br></h3><h3>▽明万历年间修建的崞阳城墙</h3> <h3> 置身在古老的崞阳城,看着眼前的老团部旧址,当年的往事浮现在眼前。</h3><h3> 还记得! 老团部右侧斜对面的那个崞阳镇邮局,虽然面积不大,却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每个新战士与家里亲人的书信都是通过这个邮局收到和发出去的。</h3><h3><br></h3><h3>▽崞阳工农兵影剧院</h3> <h3> 还记得! 那个颇具语言天赋的张副政委。在老团部,在崞阳镇礼堂,都聆听过他的讲话。深入浅出,言之有物,不拖泥带水是他讲话的特点。</h3><h3> 那个时候我曾想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在台上讲起话来,如此的张弛有度,引人入胜。如此的从容自如,神采飞扬。一定是勤于学习,腹有诗书,才可以这样的洒脱。</h3><h3><br></h3><h3>▽崞阳镇天主教堂</h3> <h3> 还记得! 1971年9.13事件发生后,奉上级命令全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紧张凝重的气氛弥漫在崞阳镇上空。那20多天里,团里的高音喇叭全天循环播放《国际歌》的乐曲。通讯兵穿梭于团指挥所与各营之间。</h3><h3> 全团官兵整理好行装,随时待命。晚上都是倚靠背包半躺半卧的休息。在外探家、出差人员被紧急召回。九月底之前,团以下干部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那连续不断播放的《国际歌》乐曲声,像是在昭告国家的前途命运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直觉告诉我一定是出了大事。但在底下谁也不敢说,也不能议论。当时是有严格纪律约束的,这是入伍以来最接近临战状态的经历。</h3><h3><br></h3><h3>▽我(左二)与申会国、张世忠、傅绍忠在崞阳文庙前合影</h3> <h3> 还记得! 1972年冬季的野营拉练。</h3><h3> 深夜,部队开始集结,下达出发命令后,汽车、摩托车同时发动,阵阵轰鸣声划破夜空。由解放牌汽车牵引的榴弹炮营、加农炮营、迫击炮营组成的炮兵团车队。行进在路上非常壮观,很有气势。所到之处都是一道别样的景观。</h3><h3> 从崞阳镇出发,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部队先后途经山西省代县、繁峙县、灵丘县、浑源县、广灵县以及河北省的蔚县、宣化后返回营地。</h3><h3><br></h3><h3>▽滹沱河流经崞阳镇</h3><h3> </h3><h3> </h3> <h3> 车队行进在晋北山区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时,蜿蜒崎岖的盘山路上,从山顶垂直向下看,前车可以看见整个行进的车队,宛如一条舞动的长龙。</h3><h3> 目睹威武雄壮的队伍,望着如诗如画的北国风光,我和战友高明晨情不自禁地唱起《党的阳光照耀着祖国》的歌曲。“莽莽昆仑冰雪消融,滔滔江河流向海洋,我们伟大的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到处都照耀着党的阳光。”我们的歌声有感而发,唱出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受到我们的感染,后面车上也响起《过雪山草地》《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歌声。</h3><h3> 此起彼伏的欢歌笑语,回荡在冰雪覆盖的群山之中。它释放的是战士的欢乐,抒发的是士兵的情怀。</h3><h3> </h3><h3> </h3><h3><br></h3><h3> 还记得! 1976年2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在组织收发报训练,忽然有人推开房门,随后进来一位中年军人。随即我们停止训练起立注视着来人。陪同人员向我们介绍说“这是阎同茂军长,从北京开会回来路过这里,来看看你们。” 这时侯我们才知道,站在我们面前的竟是我们63军阎同茂军长。</h3><h3> 真的很幸运! 一个基层部队的战士,会和排长、连长、指导员朝夕相处,会经常看到营长、教导员。也会有机会见到团长、政委。但很难当面见到师长、军长。更别说这么近距离的交谈。</h3><h3> 后来知道,那一年阎同茂军长已54周岁,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皮肤很白又细,眉宇间透着儒雅,是武将,更像文官。</h3><h3> 似乎看出了我们有些紧张,军长亲切的问大家 “都是哪里人,想家不想家”?我们说,“有安徽的,北京的,还有河南、山西、河北的,大家在一起,习惯了就不怎么想家了”。军长又走到床边,掀开草垫,摸摸褥子。问“晚上睡觉冷不冷?”叮嘱大家一定要注意煤气。这是一次将军与士兵的交谈,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h3><h3> </h3><h3><br></h3><h3>▽阎同茂 1970年—197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军长。1982年10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85年6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h3> <h3> 说到我们这个团,不能不提到时任团长胡清臣。在我服役期间他一直是我们这支部队的最高首长。</h3><h3> 在我的记忆中,胡团长有着不怒自威的军事指挥员气场。精湛的炮兵指挥技术在全团有口皆碑。铁骨铮铮背后,他又有着侠骨柔情的另一面。在风雪严寒的训练场,有他耐心传授技术要领的身影。在哨兵站岗执勤的哨位上,有他嘘寒问暖的话语声。</h3><h3> 1982年,胡团长直接晋升为189师师长。进入到高级军事指挥员序列。</h3> <h3>▽炮团团部旧址。现为崞阳镇政府所在地</h3> <h3> 在崞阳镇停留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我多想再看几个地方。特别想到下王庄看一看。时间关系未能成行。</h3><h3> 其实,下王庄就是崞阳镇辖区内的一个普通村庄。就因为45年前北京籍新兵的光顾。才让这里成为有故事的地方。这些新兵都是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h3><h3><br></h3><h3>▽我们的营房</h3>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些早已退役的老兵,分散在北京的各个地方。或在家颐养天年,或还在继续工作。真正从现役军人岗位上退下来的,只有国防大学研究生院陈秀大校,空政文工团著名词作家石顺义两位战友。他们是我们这批北京籍战友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令人痛心的是,这么多年来,先后有20多名战友因各类疾病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本应在我们这个年龄停下忙碌的脚步,好好享受生活,而他们却走得如此匆忙。和这些逝去的战友相比,我们能够有一个好的身体,能够健康有质量的享受现在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当倍加珍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回崞阳镇</p> <h3> 就要告别崞阳镇了,内心总有一些不舍。我深爱着这片土地。会持久的关注你,想着你,为你祝福。</h3><h3> 再见了! 崞阳镇,再见了! 我的第二故乡。</h3><h3> 我驾车缓慢的离开崞阳镇,按下CD ,车里响起欢快动听的《当兵的历史》的歌声。</h3><h3><br></h3><h3> 十八岁 十八岁</h3><h3> 我参军到部队</h3><h3> 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h3><h3> 虽然没有带上大学校徽</h3><h3> 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h3><h3>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h3><h3> 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h3><h3><br></h3><h3><br></h3><h3> -《END》-</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br></h3><h3> 2016年8月作于北京石景山区</h3><h3> 2019年12月修改于内蒙古宁城</h3><h3> </h3> <h3> 《难忘崞阳》</h3><h3><br></h3><h3> 赵春泽</h3><h3><br></h3><h3> 崞阳!</h3><h3> 曾是陌生的地方, </h3><h3> 就因为49年前,</h3><h3> 我在这里穿上绿军装。</h3><h3> 那一刻,</h3><h3> 崞阳让我有了些许遐想。</h3><h3><br></h3><h3> 崞阳!</h3><h3> 我初识你的模样,</h3><h3> 你是历史古镇,</h3><h3> 历经数百年风云变幻。</h3><h3> 凝望你,</h3><h3> 感知到厚重的历史沧桑。</h3><h3> </h3><h3> </h3><h3> </h3><h3> </h3><h3><br></h3><h3><br></h3><h3> 崞阳!</h3><h3> 你是战士的故乡,</h3><h3> 从军习武数年,</h3><h3> 经风雨让我更加坚强。</h3><h3> 大熔炉,</h3><h3> 铸就了铁血军魂志如钢</h3><h3><br></h3><h3> 崞阳!</h3><h3> 我不曾把你遗忘,</h3><h3> 49年魂牵梦绕,</h3><h3> 想回到梦开始的地方。</h3><h3> 最难忘,</h3><h3> 晋北崞阳我的第二故乡。</h3><h3> </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h3> 2019年12月22日于内蒙古宁城</h3><h3><br></h3><h3> </h3> <h3>▽2017年6月我和战友、炮团战友群群主王世传(左)合影</h3> <h3>▽我和战友杨国东(前排左一)、王春利(前排左二)、袁新民(后排左一)合影</h3> <h3>赵春泽–1974于北京 </h3><h3>忘不了! 49年前,前往三家店火车站为我送行的我的同学们,感谢1974年在我探家期间陪伴我的同学们。记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br></h3><h3>▽</h3> <h3>▽1974年夏季回京探家期间,和部分同学合影留念。后排左起: 张文才、李连祥、卢玉发、胡玉海。前排左起: 王鹏、赵春泽、党晋文</h3> <h3>▽山西籍战友王建平 原电台报务员,后任营职技师。 是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h3><h3>2018年5月我和陈秀、王春利在太原期间,受到王建平、李京毅、邓久林等山西籍战友热情接待。从迎送到食宿,都安排的周到细致,让我们备受感动</h3> <h3>▽炮团通讯股长(前排左二)、电台台长申会国(前排左三)、通讯参谋(前排右一)与全体报务员合影 他们是: 张世忠(安徽)、王建平(山西)、李长路(河北)、董清赞、崔思会(河南)、卢玉发、傅绍忠、陈宝平、赵春泽(北京)</h3> <h3>▽再看一眼好乡亲,音容笑貌心中留。战友赵宗义重返崞阳镇,看望当年的老房东。</h3><h3>这让我仿佛又听到了马玉涛演唱的《老房东查铺》。“战士们千里来野营,爬过了多少山,越过了多少岭,白天练走又练打,梦里还在喊杀声。” 那高亢通透的歌声曾在野营路上和营房驻地回响。那是多好的一种军民鱼水情谊。</h3> <h3> 炮兵团政治处战友合影。 前排左二: 石顺义,前排左三: 杨国东</h3><h3> 石顺义–空政文工团著名词作家。从崞阳镇走出去的战友。《父老乡亲》、《想家的时候》《说句心里话》、《黄河源头》等千余首歌曲的词作者</h3><h3> 杨国东–首钢宣传部摄影记者。他用手中相机记录了首钢改革开放的历程。国东曾说过,“他有个愿望,就是想回到崞阳镇再给战友们放一场电影。”</h3><h3>▽</h3> <p class="ql-block">▽战友–陈秀 人如其名,军营秀才。原指挥连文书、侦查班班长。北京大学毕业后,分别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任职,大校军衔</p> <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陈秀、赵春泽、王春利赴太原看望胡清臣团长。返京途中,在山西黎城籍战友赵国奇、申青枝陪同下游览黎侯古城。</p><p class="ql-block">左至右: 申青枝、陈秀、王春利、赵国奇、赵春泽摄影</p> <h3>▽战友–石顺义</h3> <h3>▽石顺义作词的歌曲《父老乡亲》</h3> <h3>▽石顺义作词的歌曲《想家的时候》</h3> <h3>▽战友–杨国东</h3> <h3>▽杨国东的摄影作品</h3> <h3>▽杨国东的摄影作品</h3> <h3>▽战友马玉广、郝殿侠(右) 入伍后不久马玉广调入189师566团</h3> <h3>▽战友赵宗义</h3> <h3>▽战友李彦林</h3> <h3>▽战友赵宗义、郭占平(左)</h3> <h3>战友杜平山(左一)</h3> <h3>▽战友杜平山(左一)、曹桂军(右一)</h3> <h3>战友王长荣(中)参加训练</h3> <h3>▽战友王跃忠、崔铁良(右)</h3> <h3>▽战友王寄凡(前排左)、魏双虎(前排右)、刘国生(后排右)、马庆法(后排左)</h3><h3>双虎兄擅长养花。一年四季总有鲜花盛开的时候,堪称美的使者</h3> <h3>▽指挥连部分战友合影 前排左三: 李德元,第三排左二: 陆军,左三: 王永祥</h3> <h3>▽彭立坤(后排右一)与战友合影留念 </h3> <h3>战友-彭立坤 原任炮团副参谋长</h3> <h3>▽2018年4月与战友杜平山(左)在韶山不期而遇。真正的“他乡遇故知。” 竟是在毛主席的家乡。寒暄后,两位老战友在毛泽东故居前合影留念</h3> <h3>▽山西籍战友李京毅 </h3> <h3>▽山西籍战友邓九林</h3> <h3>▽战友马宝义(左)、胡春生(中)、王世传(右)在训练中</h3> <h3>▽炮团卫生队合影</h3> <h3>▽炮团指挥连部分人员合影</h3> <h3>▽原警卫排排长、指挥连连长杨海波 </h3> <h3>▽战友魏双虎(左)、孙占民(中)、张春生(右) 深切怀念孙占民战友,一位憨厚朴实的老哥</h3> <h3>▽战友-袁新民(左)、郝 志(右) </h3> <h3>▽战友傅绍忠-值守炮团15W电台</h3> <h3>深切怀念高明晨战友。明晨入伍前是石景山金顶街中学学生。入伍后曾与我在原平市189师通讯教导队学习。是和我沟通交集最多的战友。尚未退休,就过早辞世,令人痛心。为悼念明晨战友,我写了《怀念高明晨战友》的祭文,发至战友群,以寄托哀思</h3><h3>▽</h3> <h3>深切怀念战友、石景山区八角中学校友马庆法。我们彼此都很熟悉,退伍后还有几次长谈,想不到庆法校友走的这样匆忙</h3><h3>▽</h3> <h3>战友-宋建军 </h3><h3>建军战友是北京籍新兵中的老大哥。退役后,在延庆以北的河北省怀来县,买下数百平米的大院子,培育果木,种植蔬菜。修身养性,颐养天年,晚年生活过的开心惬意。</h3><h3>建军大哥的这个院子,也是战友之家。很多战友在这里小住,体验乡村生活,畅叙军旅情谊。宋大哥还记得吗? 去年6月我到您那里去,您在大柴火锅旁边拉风箱贴饼子,煎官厅水库鱼,品尝您自制美酒的情景吗?年龄一年一年的大了,愿您多保重身体。</h3><h3>▽</h3> <h3>▽战友-赵国奇</h3> <h3>▽战友-蔡连胜</h3> <h3>▽战友-宋宝英</h3> <h3>▽战友-师景存</h3> <h3>▽战友-马桂发</h3> <h3>▽战友-马玉广</h3> <h3>▽战友-郭世军</h3> <h3>▽战友–曹桂军</h3> <h3>▽战友-王贵希</h3> <h3>▽战友–张德友</h3> <h3>战友李伟(左)、王永刚(中)、李连祥(右)</h3><h3>▽</h3> <h3>▽2017年5月在首钢体育馆举办战友联谊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