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世外桃源哪里寻 文化圣地赵沟村</h3><h3> 文/吴新霞</h3><h3> 金秋十月,在一场绵绵秋雨过后,县文联的几位文友在本地头条发起人段华峰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古村落赵沟村参加三门峡市文联“红色文艺轻骑兵”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并且顺路参观赵沟古村落。</h3><h3> 赵沟古村位于渑池北段村乡境内,离渑池县城大约百里,从渑池县城出发开车只需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虽然昨夜下了一夜的小雨,还好早晨雨已经消停,雾蒙蒙的,并不影响行程。一路上,山和树木在车窗前向后退去,恍如书本被风一页一页地翻开,每一页上面都是一幅美景。举目远眺,雨后的云雾在山头缭绕,如梦如幻,恍若人间仙境。爱拍照的我怎能错过此刻的美景呢,急忙拿出手机咔嚓、咔嚓的拍下十几张……,等打开相册一看面目全非,美景与我擦肩而过,令人不胜惋惜。哎,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次赏呀!</h3><h3> 山里的天气真像小孩子的脸,一会儿的功夫,太阳就从云层里钻了出来,白云飘飘,天空碧蓝如洗。时值秋天,但见山坡上红叶簇簇,如火如荼,鸟叫声声入耳。田埂边的柿树上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喜庆,煞是诱人。几只喜鹊在车前飞来飞去,好像是专程迎接我们这群远方的客人。就这样一路欣赏着美景,一边说说笑笑,很快看到了绿树掩映的赵沟村。</h3><h3> 去之前,提前约段村乡的文友陈保峰一起参加活动。他住的地方离赵沟古村很近。汽车过了一座小桥,爬一段坡路就到了目的地,老远看到他站在村口等我们,文友情深,见面寒暄几句之后,一起观看红色文艺汇演节目。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在古村落的上空。另一个庆丰收的节目更是引人入胜。表演的少女们步态轻盈,端着丰收的果盘载歌载舞,一派祥和的景象。紧接着一首二胡独奏曲把全场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一会儿紧凑一会儿舒缓,一会儿如瀑布湍急,一会儿似静水流深。一曲结束,掌声久久不止,节目主持人急得没办法邀请老师再来一曲满足大家的雅兴。金秋是丰收的季节,金秋是红色的轻骑兵用歌声演绎的赞歌。</h3><h3> 节目结束文友保峰自觉承担了导游的角色,带领我们游览向往已久的赵沟古村。</h3><h3> 只见一条小河顺着村落淙淙流淌,清澈见底。自上而下贯穿整个村庄。听保峰介绍这条小河叫:文曲河。因为这条河水不仅养育了赵沟村世世代代的人们,还养育了许多有志之士,名门望族。文曲河的一边是用青石铺成的石板路,井然有序。每逢下雨天雨水会沿缝隙里渗透到地下,走起路来裤脚上不会沾上泥土,一点也不比现代的水泥地面差。路上方是一个镜泉,泉水清澈甘甜,水面遇旱不落,遇涝不涨,供整个村庄的人的浇田和生活饮用水。镜泉的一边是和用磨石雕琢成的淘麦子和洗衣服的石筛子,开始我认为是洗衣服用的,保峰告诉我是淘麦子和淘米的,相当于现在的水池。污水从一边的小孔里流到用青石隔成的水田里沉淀,就变成清澈见底的水,供牲畜饮用。此时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当你站在镜泉边,人影清晰似镜子般,故起名镜泉。镜泉边用青石隔成的水塘也是一番风景,旁边的古槐树的枝丫映照在水里,树影婆娑。仿佛是一幅水做的油画,随着水纹波动变换无穷。镜泉的上方是一座庙宇,逢年过节人们就要进去烧香拜佛,祭拜先祖保佑村民五谷丰登。</h3><h3> 走进宰相赵普的后代赵丛陕县知县的01号旧居,此院落共有88间,现存50间,整齐干净。他在位期间,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家风严格,给村民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027号院,赵功汉旧居,复建于康熙六年。山西曲沃县知县,此人乐善好施,扶弱济贫,有“大善人”之美称。027号院,赵清堂旧居。在民国时期任渑池县参议,此人富甲一方,后代有2个在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刘冰旧居,1947~1949年之间,正值白色恐怖时期。原渑池县后山指挥部在此办公,时任原渑池县县委副书记的刘冰同志居住在这里半年之久。带领村民参加了孤山战役,淤血奋战,歼灭胡宗南军队500余人。在赵沟的历史画卷上抹上了浓彩重墨的一笔。035号院,赵安金旧居。曾任云南省检察院宣传处处长。全国十佳检查官,其女和侄儿均毕业于清华大学。村子里还有好多从名校毕业的大学生。也许是文曲河水的养育和笔架山神仙的保佑,才使一脉相承的赵沟人自强不息,人才辈出。</h3><h3> 镜泉的上方有一个十级左右的台阶,上面有一棵千年古槐。古槐大约得六七个人环抱才能抱的住。说起来很神奇,鸟儿不在上面垒窝拉屎,枝丫也不伸向屋顶,而是向一旁空地伸出,绝不惊扰民居。根部连接镜泉,吸取了水分,长得郁郁葱葱特别茂盛。树干却从来不生虫子。也许是人们的善良感动了上天,大槐树庇佑了人们生生不息,幸福美满。</h3><h3> 我们一行跟着文友陈保峰,一边走一边听他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一边欣赏着名胜古迹。我们走访问几个知县住的四合院都是干净利落,古色古香的。在一个知县的院子里看笔架山,就是一副天然的水墨丹青画,不用一笔一画,浑然天成。真不知道当初是哪个风水大师给他寻的这块宝地,每天早晨面对一幅山水画是怎样的心情?我拿起手机,拍了最满意的一张照片。院子里现在还住着那些名人的后代,放着他们采摘的山楂、野果、柿子和玉米,辣椒,红薯……等一些农作物。也许是地理位置比较封闭的原因,村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种的五谷杂粮和蔬菜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至今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和民俗,邻居之间从不吵架闹纠纷,和和睦睦互帮互助。</h3><h3> 走出院落,穿过一条幽幽的石巷,还有那些斑驳陆离的土墙,以及用石头彻成的石头房,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依然旧貌不改,巍然屹立。记忆着古人的智慧和曾经的过往。这不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吗?</h3><h3>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匆匆一瞥,那些石头房,石头桌,石头凳子,石碾,石磨,石臼,石头马槽还在诉说着过往。那个建于明清时代的《书山影剧院》依然矗立在那里,后来经过修建,剧院的顶上还雕刻着“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商标。这个剧院曾是全村人的文化活动中心。看戏、放电影和杂耍以及开大会的场所,而今舞台上堆满了晾晒的庄稼,也许到了农闲时节才能排上用场吧!</h3><h3> 随着电影《玫瑰谷》和《留驻桃花塬》这两部电影在全国公映,赵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被搬上了银幕。因为它是这两部电影的主要外景取景地,从此一鸣天下知。</h3><h3> 这个曾经被人遗忘的地方,如今是现今社会人们释放压力寻找清净的桃花源,是一方没被世俗污染的圣土。看潺潺流水,闻鸟语花香,尝农家小菜,品山珍野味。感受自然的风光,聆听古老的传说。如果你到这里游玩一定能体会到一种置身名利之外的感觉,古朴的民俗民风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涤荡。</h3><h3> </h3><h3> 云水禅心于2019 10 16日6</h3> <h3>记住这个路牌去赵沟古村就不会迷路</h3> <h3>云雾缭绕的山岚</h3> <h3>各乡镇来参加的人员</h3> <h3>乡亲们早就来到了会场</h3> <h3>座无虚席</h3> <h3>载歌载舞庆丰年</h3> <h3>一曲二胡演奏领全场鸦雀无声</h3> <h3>红旗飘飘</h3> <h3>一行的文友来张合影</h3> <h3>再来一张</h3> <h3>看我们的红色文艺轻骑兵</h3> <h3>旗帜鲜明</h3> <h3>走近赵沟村</h3> <h3>这条贯穿村子的小河叫:文曲河。</h3> <h3>云雾缭绕的笔架山</h3> <h3>这张有点清晰哦</h3> <h3>四周都是环山</h3> <h3>一泓镜泉,清澈见底。瞧见我的影子没?</h3> <h3>镜泉外围用青石隔成了水田,波光倒影。</h3> <h3>镜泉的传说和说明</h3> <h3>大家猜猜这是干什么用的,叫什么名字?</h3> <h3>别有一番诗意在心头</h3> <h3>谁敢说这不是一副画呢?</h3> <h3>赵丛旧居</h3> <h3>赵丛家的栓马桩</h3> <h3>用石头雕刻的马槽,可见当时他家有多富有。</h3> <h3>刘冰旧居</h3> <h3>每一个院落都留着过去的印记</h3> <h3>长满青苔的石磨,静静的看着世事变迁。</h3> <h3>石巷记载过往</h3> <h3>农家种的南瓜也这么翠绿</h3> <h3>遗落的马槽成为一种摆设</h3> <h3>瞧,这就是我们的向导:文友陈保峰。</h3> <h3>我们的摄影师,陈旭老师,聚精会神。</h3> <h3>这个九十岁高龄的婆婆,精神状态很好,耳不聋眼不花。与这里吃的食物和住的环境是分不开的。</h3> <h3>门楼上的这个到底有什么用途呢?</h3> <h3>每个院落都有一个故事</h3> <h3>文友保峰问我,你知道这个是干啥用的,我看了半天摇摇头,他说:这个是养蜜蜂用的,说实话,我是第一次见这样的蜂巢。有点蒙,真能就地取材!</h3> <h3>这个也是养蜂的箱子</h3> <h3>石板路上留下了谁的足迹?</h3> <h3>不晓得这个是干什么用的,就拍照让大家看看。</h3> <h3>这个院落只剩下半截砖墙,曾经的辉煌经不过岁月的打磨。</h3> <h3>这座房子就是孤山战役的指挥所</h3> <h3>全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院落,古朴而又宁静。一棵梨树让人感觉秋意来临</h3> <h3>从知县府住的院落的门楼上拍到的笔架山好似水墨画。</h3> <h3>你还记得这样的画吗?</h3> <h3>千年古槐挂满了人们的祝福</h3> <h3>这些墙上的标语都留着时代的气息</h3> <h3>体验一下乡村的生活</h3> <h3>书山影剧院也叫:古戏楼</h3> <h3>墙壁上还贴着毛主席的照片呢,可见这个村子里的人们是多么敬仰我们的领袖毛泽东。</h3> <h3>门前的石凳</h3> <h3>又见山里红,馋的我直流口水哦!</h3> <h3>和平年代,家禽也安乐。</h3> <h3>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年代的?</h3> <h3>心情美哒哒!</h3> <h3>都是热爱文字的人</h3> <h3>大槐树下留下我们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