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的村落——木梨硔

达人

<h3>木梨硔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整个村庄建在海拔近千米的山脊,三面悬空,仅南面与苦竹岭相连,位置奇险,被称为“天上掉下的村落”,至今不通公路。由于交通闭塞,人迹罕至,使这里还保留着一方净土,据说安徽一个摄影赛的一等奖就是木梨硔的照片,于是这里便渐渐扬名了。</h3> <h3>2019年11月1日,我们几个好友相邀前往木梨硔,早上7点在瑞州中路正对凤凰二路的地方上车,然后在城东集结分乘两辆车出发。</h3> <h3>从高安东上高速,到万年北休息了一下。</h3> <h3>中午时分来到晓起,先吃饭吧。</h3> <h3>这家餐馆环境不错,有点像古典小说描绘的样子,菜一般般,价钱稍有点偏贵。</h3> <h3>晓起是婺源的一个旅游点,以民居和古樟出名,分上晓起和下晓起,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没进去。</h3> <h3>大村庄没进去,我们往上驱车两公里多来到了这里。</h3> <h3>上坦村山清水秀,空气清爽,村后有条高速公路。</h3> <h3>村前小河里有些供游人坐的竹排,但今天来这里的人很少,这些人歇在树荫下很是怡然。</h3> <h3>这棵古樟下面是冯小刚一部电影的外景地,看来村子并不想借“潘金莲”出名,所以“我不是潘金莲”这几个字故意弄的颠三倒四、含混不清。</h3> <h3>村里有几幢霸气的古宅,依地势地形而建,形态各异,错落有致,构成了徽派村落特有的美。</h3> <h3>虽是古宅,里面尽显舒适和文雅。</h3> <h3>从山墙来看,这些房子应该是清代以后的建筑。</h3> <h3>从上坦村到木梨硔村有上百公里,车程大概一个半钟头,大多是高速,有三四十公里的县乡道,上山还有近两公里的土路,土路边已经停了一些小车,运气最好车子也只能停在这山窝里。国庆假期我陪同家人好不容易挤到这里,就是因为山路封堵,山上停电,游客太多,无处停车……,车子在这里掉个头便往西递去了。</h3><h3>今天还算幸运,虽不是双休日,但上来的人也不少,在友间客栈老詹的帮助下,折腾了一会儿,终于挪到了两个车位。</h3><h3>木梨硔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全村有50余户,200余人,原姓环,因家族犯案,迁逃于此,改姓詹。案情已不可考,估计避讳不传于后世。村民自给自足,养鸡种稻,靠引山泉水入户炊饮。</h3> <h3>从山窝上山的步行道是木料和土石筑成的,有八百多级台阶。</h3> <h3>中途有个草棚可以歇歇脚,大多数人都不惧这点山路,直奔村子。</h3> <h3>穿行在竹林,阳光染在竹叶上格外的翠,这里绕过去便可以看到村子的房屋。</h3> <h3>路旁矗着的游览图。</h3> <h3>这算是木梨硔的大门。</h3> <h3>从步行道进村的路有两条,我们走了下面这条。</h3> <h3>莫笑农家腊味浓。</h3> <h3>屋门口的实地很窄,村民们便用竹木料支撑了这些平台。</h3> <h3>两个多月没下雨了,素以云海奇境而闻名的木梨硔此时是艳阳高照。</h3> <h3>穿过村里二十多米的小巷便从村里的东面来到了西面。眼前奇景门前挂,别有天地非人间。</h3> <h3>在网上我们预订的友间客栈。</h3> <h3>客栈楼上一字排开四个房间,前间的窗前就是一幅自然的山水画。我们十一个人都住在楼上,条件虽然简陋,但来到山里似乎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楼下还有个带卫生间的房间可以住,但我们看都没看。</h3> <h3>安顿好了,大家一起前往村外的观景台(百佳摄影点)。</h3> <h3>村里的酒师正做着香甜的美酒,这些看热闹的客人很想尝尝,酒师说:“现在还不能吃。”</h3> <h3>老木匠客栈还在改造,随着名声越来越大,木梨硔的接待能力也在提升,但这也得有个度,如果过度开发,木梨硔也就不木梨硔了。</h3> <h3>在高山湖的钓鱼台旁边,这也算是木梨硔的标志性建筑,但“湖”和“台”以及这个“硔”都是袖珍型的,毕竟这里的砖瓦泥砂都要靠肩挑背扛从山下运上来。</h3> <h3>观景台(百佳摄影点)就在苦竹岭山腰。</h3> <h3>在这里可以看到木梨硔的全貌,也可以看日落,同时也是观木梨硔云海的最佳点,可惜晴得太久了,云海难觅,据说村子里的饮水都有点成问题。</h3> <h3>没有云海,这里还是风景独好。</h3> <h3>太阳就要下山了,人们还是不愿离去。</h3> <h3>落日余晖,木梨硔更美。</h3> <h3>阳光映照着远山近房。</h3> <h3>今天的火烧云格外漂亮,看来干旱一下子还难以解除。</h3> <h3>房东已经摆好了餐桌,在这木板搭的高台上,头顶蓝天,脚踩深涧,披星戴月,喝点美酒,品尝佳肴,惬意吧?</h3> <h3>其它客栈门口也摆着餐桌,坐满了人。</h3> <h3>先消消渴。晚餐特别丰盛,有十几个菜,房东的烹饪技术很不错。面对香喷喷的饭菜,大家开怀畅饮,尽情尽兴,带来的两瓶酒干掉了,最后连东家的谷烧也来了三杯,满桌的菜肴一扫而光。</h3> <h3>饭后我顺着山沿屋边绕了一圈,这一圈也就两百来米,再往上走地形不熟,道路太复杂,还是安全第一吧。</h3> <h3>坐在这里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在玩扑克麻将,也有人在谈论肖邦和郎朗……。能来木梨硔的人,应该都是好样的。</h3> <h3>村北边这个平台比较大,场内摆了五六个餐桌,也特别热闹,边上的厨房里还在忙碌着。</h3> <h3>这个客栈环境好些,里面设施和城里宾馆差不多,房间亮着灯却不见人。</h3> <h3>无论是一群还是一对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h3> <h3>想在这里买点山货。</h3> <h3>月儿挂在天边,这里依然没有睡意。</h3> <h3>我们这帮人似乎也兴致盎然,睡意全消。</h3> <h3>热闹过后的木梨硔十分宁静,这里远离城市的喧闹,没有噪音,没有污染,天空纯净,地面无尘,只可惜这美好之夜我们却在呼噜声中熬过了一晚。</h3> <h3>第二天早上5:50按照昨晚同老詹的约定,我们一同前往去祖源路上的一个观景点看日出。</h3> <h3>这里离木梨硔有两公里,急匆匆赶到这里,出门时那种山里的寒意全消了,身上微微的出了点汗。这么多人摸黑聚集于此,期待的是一轮红日喷薄而出。</h3> <h3>6:20太阳出来了,一阵狂呼之后便是异常的安静,然后是烟消云散。</h3> <h3>从看日出的山后也能看到木梨硔,在这里木梨硔村只是万绿丛中一点白。</h3> <h3>清晨,木梨硔的人们已经开始劳作了。</h3> <h3>木梨硔的清晨。</h3> <h3>山顶上客栈似乎没有下面的人气旺。</h3> <h3>村中间的房子更冷清。</h3> <h3>这里算是木梨硔的交通枢纽,人气特别的旺。</h3> <h3>这个新客栈看上去万事俱备,但还没开张。</h3> <h3>这家还在大兴土木,台上台下弄了两层,雄心勃勃,动作不小。</h3> <h3>回到友间客栈。</h3> <h3>住在这里是不是感觉返朴归真?</h3> <h3>早餐也在这里,沐浴阳光,啃着馒头,喝着红薯稀饭……。</h3> <h3>饭后把帐结了下山,老詹又来送我们,之前送我们看日出,折回后扔垃圾下山跑了一趟,虽说身子骨比我们硬朗,但毕竟64岁了。昨晚我找他拿插座充电,见他们老俩口住在大厅中间改造过的楼梯间,心中掠过一丝说不出的滋味。</h3> <h3>又来到了草棚。</h3> <h3>木梨硔的环境真得靠大家来维护。</h3> <h3>来到停车场。</h3> <h3>这么早就有汽车开上山来,等着我们空车位。谢谢了老詹!再见了木梨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