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一字楼,五角楼……其中圆楼方楼是主要的两大体系。永定被称为是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多的是方楼和圆楼。</h3><h3>2008年7月,永定土楼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h3><h3>永定土楼从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但牢固如石,屹立至今。土楼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一楼做厨房、会客,二楼做储物室,三楼以上住人(开小窗),只要关上仅有的坚固大门,土楼便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会设有漏水漏沙装置,土楼最高层一般都会对外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和打击敌人。土楼除防范外侵.还有防震、防兽等作用。</h3><h3>土楼内部生活措施完整,冬暖夏凉。采光、通风、水井、排水,仓储……等等一应俱全。那些完善而精巧的设计设施,让人不得不佩服聪敏智慧的客家人👍 </h3><h3><br></h3> <h3>承启楼全景</h3><h3>土楼在细节上千姿百态,但是在大体建筑设计和材料、功能上基本雷同,所以如果你不是对建筑和客家文化非常感兴趣,只是旅游,那么两到三日游览足矣。</h3> <h3>承启楼</h3><h3>位于永定县高头乡,是圈数、居住人口最多的土楼,被称为“土楼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中心为佛堂,全楼共计400个房间。整个建筑面积为5376.17平方米。“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台湾政要吴伯雄先生曾亲题“福建土楼王”。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被评为当年最佳邮票。楼王是必须打卡的土楼。</h3> <h3>承启楼~第二圈是做会客的房间</h3> <h3>门口这个箱子有人知道是做什么的吗?它是劳动回来换脏衣服的,类似咱们现在的鞋柜带更衣柜。</h3> <h3>客家人很注重教育,第三圈是做学堂用的房间。客家出过好多有名的人,如:孙中山,叶剑英,郭沫若……等等,有兴趣网上可以查阅到。</h3> <h3>土楼中心是佛堂</h3> <h3>土楼虽然堪称建筑奇葩,但是再坚固的建筑也架不住岁月的侵蚀和时代的飞速发展。现存的土楼大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所以大多也是残败不堪,虽然国家每年也会有这方面的专项拨款,但是整体还是杯水车薪。土楼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繁盛景象。和现代飞速发展的都市生活相比较,生活在土楼真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原始。一平米多点的厨房和洗澡间,四五平米的餐厅兼会客厅,露天的排水槽,每天睡觉要从狭窄的楼梯爬上三四楼不大的卧室,只要有人在房间或者楼道走动,楼板都会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最不能忍受的是土楼里没有卫生间,你得用便桶,便桶就放在卧房门口的柜子里,满楼道都是那种气味大家懂的。这一切让土楼再也留不住年轻人。</h3><h3><br></h3> <h3>初溪土楼群全景</h3><h3><br></h3> <h3>集庆楼 </h3><h3> 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又结构特殊的一座。一般圆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4处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唯独此楼,按底层每户从1楼到4楼各自安装楼梯,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72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隼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此楼也是必须打卡土楼。</h3> <h3>集庆楼也是大鱼海棠的取景地。</h3> <h3>初溪大部分的土楼现在都还住满着人。</h3> <h3>童年的记忆</h3> <h3>田螺坑土楼群,大家形象的戏称它为四菜一汤。</h3> <h3>四菜一汤 ~ 另一角度全景。三个圆的是菜盘,一个椭圆的是鱼盘,中间方的是汤盆,右下角的两小栋一字楼是筷子。</h3> <h3>看看这晾晒的衣服,就知道这座土楼现在还很有人气。</h3> <h3>土楼晒秋 ~ 晾晒的一种保健品,当地人叫它玫瑰茄,听说泡水喝美容,降三高。</h3> <h3>你如果在农村生活过,这个画面有没有让你想起老家的某个场景。</h3> <h3>这个画面让我想起外婆。</h3> <h3>还生活在土楼里的人们每天早上的日常。</h3> <h3>方楼</h3> <h3>周末刚上小学的孙女到方土楼来看奶奶。</h3> <h3>七倒八歪~ 裕昌楼</h3><h3>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08-1338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因此故把整座楼分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设一部楼梯,每个家族各居一卦。楼为5层结构,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斧状房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圆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铺成大圆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几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所以裕昌楼又称”东倒西歪楼”。</h3><h3><br></h3> <h3>坐在门口晒太阳的帅阿公。</h3> <h3>来个近点的,能从阿公身上看出他年轻的时候一定是帅哥一枚👍</h3> <h3>已被现代建筑包围的高东村土楼群全景</h3><h3>这个地方的土楼还没有怎么开发,所以也没有门票,打卡四菜一汤回来后,就一个人拐到这里溜达,穿梭在不同的土楼里,和还住在土楼里的阿公阿婆们聊天,悠闲的过了大半天😀。</h3> <h3>挑担卖豆花的阿婆,这栋土楼据说比土楼王还要早70多年。</h3> <h3>被山体滑坡冲毁一半的圆型土楼。</h3><h3>土楼的现状很尴尬😓,一方面是高大上的非遗,一方面是逐日的破败,现如今已经没有会完整建造土楼工艺的师傅了,土楼维修一次费用昂贵,是众楼主无法承受的,福建土楼因数量多,所以国家拨款远远不够维护所有土楼。大些的土楼历时好多代人,一般都会有几十个楼主人,所以买卖和商业开发也都很难实现。所以土楼的现状就是年轻人不愿意住,老人家不愿意走,自己维修不起,政府和商业插不上手。闲暇时间和当地的中青年人聊天(也是土楼的楼主),问他们觉得怎样能更好的保护土楼?他们大都说:私人的力量不可能维护好土楼,只有商业化才可能更好的保护土楼。不过上一代老人家们还健在,商业化是不可能实现了。我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h3> <h3>这座土楼被山体滑坡毁了一半,但是另一半还是完好无损的,这就是土楼建筑的奇妙之处👍。里面现在还住着一对88岁的阿公阿婆,这是刚从地里摘菜回来的阿婆放下一大袋白菜坐在厨房门口休息。</h3><h3><br></h3> <h3>阿公接过阿婆带回来的白菜,准备剁剁喂鸡喂兔。</h3> <h3>喂过鸡,兔,阿公阿婆准备吃饭。</h3><h3>几天转下来我发现客家老人长寿的很多,像这样88岁独立生活的老人很多,我想可能是和客家人居住的环境大都依山傍水,空气好,食物无公害有关。土楼冬暖夏凉,通风良好,所以从小就生活在土楼里的老人家不愿离开土楼,不管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孩子们如何劝说,他们还是愿意守着土楼,守着这份祖上传给他们的家业。常会看到,诺大一座土楼,就住着一俩位老人家。</h3> <h3>阿婆饭后站在门口呆呆的向外望着,不知道她在望什么想什么?</h3> <h3>门口张望了一会,阿婆来到离土楼不远的一处楼房,远远的隔着门缝,用客家话逗着屋里的小孩子,我好奇的问阿婆这是谁家?阿婆说是她二儿子家。我问她为啥不进去?她说:不进去了,看看就好。说完又向土楼的方向走去。这一刻阿婆的心思我不懂😐</h3> <h3>转身又向土楼走去的阿婆。</h3> <h3>空荡荡的土楼和这苍老的背影,让人有种苍凉感。</h3> <h3>92岁独居在这座万安楼的阿婆</h3> <h3>92岁独居在这座万安楼的阿婆</h3> <h3>隆重的要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阿婆,这位阿婆是和前面哪位92岁阿婆同住一座土楼的楼主,整栋土楼就住她两人。这位阿婆是我遇见不多见得,会说一些普通话的,可以和我流畅沟通交流的老人家,阿婆很健谈,在和她的闲聊中,我收获了一个阿婆唯美的人生故事,这里忍不住分享给你们听。</h3><h3>阿婆今年81周岁,她是在12岁的时候来到这座土楼做童养媳(客家多有养童养媳的习俗),她要嫁的男孩和她同岁,她到婆家就帮着公婆照料家务,没有念过一天书。她的小夫婿却是一直念书直到大学(客家人很注重教育的)。在她18岁之前几乎没有和丈夫说过几句话。我问她为啥?她说怕人家笑话她,说她是他的老婆。</h3><h3>男孩上大学的时候,也就是20左右的时候有次回家对她说:咱们谈恋爱吧!</h3><h3>女孩听了男孩的话,很是惶恐!因为她说他身高1.8几米,长相帅气十足,又才华横溢。可是她一天学也没上,一个字也不认识,身高也就1.5多点,长相平平。她不能理解他怎么可能会爱上她,所以她惶恐。</h3><h3>她窃窃的问男孩:你喜欢我啥?我又丑又没念书?</h3><h3>男孩说:我喜欢你开朗,朴实,善良,对我父母家人好。</h3><h3>(阿婆给我说这段的时候,脸上溢满了幸福,描述的一切好有画面感。)👍</h3><h3>就这样男孩回学校后,每周都会给她写信,开始她找人帮她念帮她回信,几次后她决定要自己给他回信,于是她就每天晚上去村上的夜校学习认字。爱情的力量不可估量,很快女孩就认识上千字,并能自己给男孩回信了。每次男孩都夸她写的好,她总是娇羞的说那不是她写的,是她找人写的。</h3><h3>男孩却肯定的说:我知道是你写的。</h3><h3>这样甜蜜的爱情在他们24岁的时候圆满了,他们在那一年圆了房。</h3><h3>大学毕业的男孩回到家乡做了老师,再后来做了校长,直到退休。</h3><h3>如果这样就归于平淡,那就太无奇了。</h3><h3>阿婆性格开朗,多才多艺,喜欢唱歌,跳舞,唱戏,(还会彈电子琴呢)。阿公博学多才,也是能拉会唱。</h3><h3>婚后的生活幸福美满,充满阳光。除了家务,照顾家人孩子。闲暇时阿婆会参加一些演出,在家练唱时,阿公就在一旁给她拉二胡伴奏,晚上她有演出,他就骑车接送她。阿婆说她们从来没有吵过架。说到这里阿婆的脸上再次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同时脸上也爬上一丝丝忧伤。</h3><h3>我忍不住问阿婆,那阿公现在……?</h3><h3>阿婆瞬间一脸的悲凉对我说:他去年走了,是生病走的,他才80岁太可怜了,我想他,他走了我一直都缓不过来,我没办法相信那么好的人说走就走了。阿婆说着眼里有了泪花。</h3><h3>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阿婆,说实在的我觉得他们已经很幸福了,从12岁一起相伴走过68年,还那么恩爱,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太奢侈了。心里这样想着也不知该怎么说,只好默默的看着阿婆。</h3><h3>阿婆看我不语,笑了笑说:我儿子长的像爸爸,可帅了,近1.9米的高个,还特别的孝顺,大学毕业后就在厦门工作了。爸爸走后他让我跟他们去厦门住,可我舍不得这里。</h3><h3>说着说着阿婆话锋一转对我说:你今年多大了?</h3><h3>我愣了一下调皮的说:阿婆你猜?</h3><h3>阿婆说:也就三十。</h3><h3>我乐的说:我孩子都工作了,三十早没我了。</h3><h3>阿婆说:那你显年轻。</h3><h3>阿婆81岁,她性格开朗,体态精神,👍实际看上去最多也就60多岁。</h3><h3>我对阿婆说:您才显年轻,开始我以为您就60多岁呢。</h3><h3>哈哈哈……</h3><h3>两个年龄加起来快130多岁的女人互相夸赞一番,笑声充满了这座古老的土楼。</h3><h3><br></h3> <h3>我说阿婆看着不像81岁,阿婆拿下帽子说,老了,你看头发都白了,不好看了。</h3> <h3>阿婆近照,一看年轻的时候就是那种清秀甜美的女孩👧</h3> <h3>阿婆很干净,厨房一应俱全,井井有条👍</h3> <h3>前一天没站稳,脸被桌子角磕碰了一下,她找来茶树油涂抹,她说茶树油消肿效果很好的。</h3> <h3>这样的场景最多见,土楼墙根大多会有石凳木凳,天好的日子,老人们会坐在一起聊天晒太阳。</h3> <h3>这栋小巧的四方土楼,是我看到比较新的一个土楼,现在还有一大家人住在里面。和楼主聊天知道这座土楼也就50多年,这座土楼说是土楼其实更像中原的四合院。</h3> <h3>每栋土楼都有一个好听又有美好寓意的名字,但是这个土楼的名字我不知道,老旧的门头上已经看不出名字了,虽然住在土楼里的阿婆给我说了好几遍,但是她的客家话我实在是没听懂。🙄</h3> <h3>住在这里的88岁阿婆,这座土楼是方形的,规模很大,可是现在就住着这位阿婆和她90岁的弟弟(小叔子)。</h3> <h3>90岁的阿公,身体健康,独居在这里,自己照顾自己。我问阿公为什么不去跟孩子们一起住?</h3><h3>阿公说:这里住习惯了,再说祖上留下的祖业总得有人守着。</h3><h3>我又问阿公:孩子们都不愿意回来了,那以后怎么办?</h3><h3>阿公摇摇头说:管不了那么多了,我的守着。</h3> <h3>看阿公房子的布置,我好奇的问:阿公您以前是做什么的?是当过领导吗?</h3><h3>阿公笑着说:我是大地主。</h3> <h3>又一座空荡荡的土楼和独居的阿婆</h3> <h3>又一栋空荡荡的土楼和独居的老人。</h3><h3><br></h3> <h3>这个不用说,大家也懂,老裁缝店。</h3> <h3>难得看到一对偏中年的夫妻生活在土楼里,不过土楼房间已被改造过了,贴了瓷片,看上去总觉得哪里不对。🙁</h3> <h3>方圆土楼夹缝,一线天,本人小小露个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