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阳家墩

朱灿铭

<h3>阳家墩在如今的庐江大地上,可谓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原本“藏在深闺人不识”,却因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巨大成效,而声名大噪,成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一时间,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趋之若鹜。在这个暖秋,我也有幸拜访了心往已久的阳家墩。</h3> <h3>阳家墩与一个叫燕窝地的村落,构成了完整的鲍店中心村。而阳家墩,应该是这个中心村最精华的部分。但凡前来参观学习,去的都是阳家墩。不过阳家墩并不大,游遍这个小小的村落,只需要区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村落里也没有什么可供流连的景点,只是还存有两栋土墙老屋,还是能寻回一些逝去的乡愁记忆。</h3> <h3>不过,游罢阳家墩,我还是深深地感受到,阳家墩人的刻意与用心。无论是整治人居环境、打造乡村旅游,还是塑造尚学崇礼的乡村文化,作了力所能及的努力。背山临水的位置,圆如珠串的布局,无处不在的彩绘,再加上浓妆淡抹的红色记忆,似乎就是一个佐证。</h3><h3><br></h3> <h3>我们的车,就停在阳家墩往黄山寨的路口。那块镌刻着”黄山寨“三个大字的石质铭牌,背靠着高耸的山峦,眺望着村口的黄山寨水库。朱红的字在暖暖的秋阳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站在水库大坝上往下看,库底汪着一滩儿水,不言不语,无怨无悔,守着一方天地,滋养着一方百姓。<br></h3> <h3>从村里展出的航拍照片就可以看出,阳家墩路是这个村落的主干道,像是一根细长的丝线,把散落在这个小村落里的大部分农户串连起来。这条路谈不上宽敞,不过很是干净,却过于有序。沿路栽有三角梅、格桑花之类的花卉,正迎着秋阳,怒放着生命的张力。</h3> <h3>可能因为恰逢数十年一遇的旱秋,似乎残夏未尽、秋也未深,适宜的气温使得路边的花开得正盛,引人驻足观望,而我却被栽花的器皿所吸引。这里栽花用的不是塑料或是陶瓷之类的盆,所有的器皿都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了农家闲置的生产生活用具,有石槽、瓦罐、水缸,甚至还有磨盘、石磙之类。只要可以用上的东西,阳家墩人绝不会弃之不用。<br></h3> <h3>正因为阳家墩人的珍惜,村落里还存下两处土墙瓦屋。这两处瓦屋,相距不远,也有些年头,能够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存留下来,甚是难得。与其说是刻意保留,不如说是阳家墩人对于过往的怀念与不舍。</h3> <h3>斑驳的土墙,凹凸有致,每一个窠臼,都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我是住过土墙草屋和土墙瓦屋的,相对于排场的土墙瓦屋,低矮阴暗的土墙草屋更能寄托我对儿时的怀念:拿着洗净的墨水瓶,挨个儿去土墙上的孔里掏土蜜蜂,然后扯掉土蜜蜂屁股上的针,吮吸着汁液,一点点甜蜜就会忘记了嘴唇上的蛰痛。有时让弟弟骑在我的脖子上,去屋草里去掏麻雀蛋,又被掏麻雀蛋脸上会生麻雀癍的话语吓住,连夜将蛋送回了麻雀窝。眼前的土屋,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这样调皮过,这样生活过。如果有,曾经顽皮的孩子回到这里,还会不会与我一样,还有忆起往事的快乐?</h3> <h3>阳家墩里最大的活动场所,就属打谷场了。如今的打谷场,俨然成了阳家墩纪念往昔、展望未来的不二之地。在这里,一幅幅照片,一个个规划,可以看到阳家墩的前世今生,可以感受假日期间难得的火热,也可以预见阳家墩未来的辉煌。只可惜,再也寻不到火热的劳动场面,再也拾不起打谷场上守夜巡夜的记忆,再也找不回躺在稻谷堆里仰望星空的快乐。不过,打谷场靠近山体的墙上,欧阳氏族的族徽仍在昭示着这一方百姓的勤劳质朴。</h3> <h3>从打谷场下来,就是村落里最大的池塘,阳家墩人称之为继文池。这个名称,是用来纪念阳家墩人的始祖欧阳继文的,他是欧阳修的十六世孙。这个具有六百余年历史的村落,早在元朝时期,就有欧阳文忠公的子孙在此生存繁衍,村落也因此得名。继文池与其南面的另一个池塘——砚池,遥相呼应。</h3> <h3>几乎所有的中国姓氏,都有诗书继世长之类的族训。作为欧阳文忠公的子孙,这方砚池,定有不少人洗过笔砚,通过苦读获取功名。据村书记介绍,阳家墩人之中,有成就的读书人出过不少,又以教师居多,总算没有辱没欧阳文忠公的声名。我想,这样的介绍绝不是虚言,因为我有同事出身于此,他的父亲也同样是受人尊敬的教师。</h3> <h3>在继文池边,我惊讶于阳家墩人对于崇文明礼的追求。池边步道上,十分精心地铺设了十块铭石,每一块铭石都是告诉人们珍惜爱情、珍爱眼前人的道理。从一步相识、两步相知、三步相惜,到四步相恋、五步相爱、六步相随、七步相守,再到八步不离、九步不弃、十步偕老。传统的礼与理,在这里得传承与弘扬。正因为爱情的美满,生活的幸福,才造就了阳家墩的和谐。<br></h3> <h3>在享受这份和谐、宁静的同时,我们不会忘记为了追求和谐幸福的生活,曾经有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位于深山里的阳家墩,见证过那一段血与火的岁月。为了铭记历史,在村落中央,阳家墩人树立了一块精致的石雕。新四军伤员曾在阳家墩隐蔽过,后遭到国民党顽军的搜寻、杀害。阳家墩人埋葬了烈士,擦干了眼泪,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最终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而那牺牲的七位新四军烈士,成了阳家墩人最忠实的守护神。</h3> <h3>除了一条阳家墩路,这个村落还有几条宽窄不一的巷子。说是巷子,倒不如说是,山墙与山墙之间空隙,是狭窄的陡坡铺设台阶而下。巷子两边的墙体,都因巷子的名称喷涂了不同的彩绘。健武巷武术套路的彩绘,刚劲有力。龙门巷的彩绘,则完整地表现了清代邑内名人欧阳岐山的生平经历,巷道上还镶入了他家的门墩,实属罕见。</h3> <h3>龙门巷的巷口是一家正在建设中的民宿,名叫龙门客栈。这是一种全新的民宿运营模式,农户出房、政府装修、第三方营运,占比入股分红。响亮的民宿名称,能不能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从目前客源的来看还是未知数,更何况在这个知名度并不太高的小小村落里,至少有三家大大小小的民宿。</h3> <p>不过,对于久居城市,汲汲于生计,碌碌于工作的人来说,来这里寻找一些乡野间的乐趣,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不必受累于四季常青的过于追求整齐的行道树,不必受累于车水马龙,可以寻一些自然的韵味,放松一下疲惫不堪的身心。</p> <h3>阳家墩人的刻意与用心,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和村落的知名度,也进一步坚定了阳家墩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但是,阳家墩自身存在的不足,势必将影响了发展的质量、前景。背靠景致一般的黄山寨,阳家墩发展制肘显而易见。相对于古人甫一建村,就要培根铸魂。而阳家墩尚未厚植文化、涵养精神、形成特色,就急于商业开发,这无异于杀鸡取卵。现在的阳家墩,仅仅依靠几处老房子和千篇一律的民宿,而没有独具特色的实景,就只是单调的存在;仅仅依靠刻意的挖掘、人为的打造,而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就只是没有灵魂的存在。</h3> <h3>离开时,深山里的阳家墩又迎来了一班参观的人群,村书记和讲解员的声音又一次在村落里飘荡。像阳家墩一样的村落,到底怎样才能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扭头望着车窗外冷落的黄山寨,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br></h3> <h3>我想,对于人居环境整治来说,阳家墩无疑是成功的;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阳家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深山里的阳家墩,如果能够做到现代与古朴融合,美丽与灵魂兼具,就是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