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本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材,立足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农用工具。刚开始儿童对农用工具的兴趣和认识往往是无意识的,他们不知道这些农用工具与农民生活的密切联系。而通过提供大量家长帮忙收集来的小石臼、石磨、筛子、镰刀、蓑衣等农用工具,让儿童在直接实物观察及借助课件的基础上,知道了农用工具给农民劳动带来了许多便利,提高了劳动效率等。而这些正好体现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空间”。</h3><h3><br></h3> <h3>犁,以翻土为主要功能,并有松土、碎土作用的土壤耕作机械。主要有铧式犁、圆盘犁、旋转犁等类型。</h3> <h3>耙,由木把、钯头组成,钯头装有铁齿,农村中的铁匠、木匠都能制作,多用于平地碎土、耙土、耙堆肥、耙草、平整菜园等。翻地时,农民手握木把的一端,把耙举过头先往后,再往前甩,铁齿由于甩劲插入泥土,然后向后拉耙,把土翻松。虽然随着现代化工具的发明运用,许多传统农具都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铁耙作为农家必备农具之一,现在仍有所使用。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h3> <h3>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图中的这件是改良版)</h3> <h3>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 进行灌溉。</h3> <h3>簸箕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或晾晒东西的器具。</h3> <h3>风扇车是一种能产生风 (或气流)的机械,也叫“飏(扬)扇”、“扬谷器”、扇车或扬车。发明于汉代,由人力驱动,用于清选粮食。</h3> <h3>杵臼是用来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h3> <h3>蓑衣是劳动者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编织成的一种用以遮雨的雨具,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h3> <h3> 本次“认识久远的农用工具”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农耕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农耕工具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使用的农耕工具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随着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孩子们更了解这些伴随着农耕文化发展的历史物件,它们是我们社会进步最好的见证。</h3>